近期中國建築風水之科學與迷信爭議綜述
- 作者: 中國風水學院
- 發佈於 7/02/2014
[摘要]近幾年,風水在中國、特別是在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等方面已經有了相當的市場。隨着“首屆中國建築風水文化與健康地產發展國際論壇”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和“建築風水文化培訓班”的開張以及風水專家要將風水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探討,什麼是風水,風水究竟是科學還是迷信以及如何看待風水的影響與作用等,又成了學術界爭議的熱門話題。這一爭議熱潮的焦點是人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建築風水。
[關鍵詞] 建築風水;科學;迷信;
[中圖分類號] K89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7214(2006)04-0096-03
近幾年,風水在中國、特別是在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等方面已經有了相當的市場。隨着2005年“首屆中國建築風水文化與健康地產發展國際論壇”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和國內首個“建築風水文化培訓班”的開張,以及2006年“建築風水文化培訓班”的繼續開辦和風水專家要將風水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探討,什麼是風水,風水究竟是科學還是迷信,以及如何看待風水的影響與作用等,又成了學術界爭議的熱門話題。這一爭議熱潮的焦點是人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建築風水。
風水在《辭海》中被定義為:“也叫‘堪輿’,舊中國的一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禍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辭海,2000:1851)也就是說,風水術強調選擇、建造生者居住使用的“陽宅”和埋葬親人死者的墳墓的“陰宅”的風水對家人的吉凶禍福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風水中的迷信思想顯而易見,批判者將其揭露得淋漓盡致。即便是那些組織、支持辦“建築風水文化培訓班”的人士,也承認風水中含有“生辰八字、命理等一些無稽之談”、“陰宅風水,具有迷信的成分”。因而,選擇營造墳墓的“陰宅風水”具有迷信的成分成為一個沒有多大爭議的事實,而選擇、營造人居環境的“陽宅風水”即建築風水是否具有“科學合理的因素”則成為爭議的焦點。對於這一爭議目前基本上分為兩派:一派堅持建築風水就是迷信,是歷史的糟粕,必須堅決地批判剔除;另一派堅持中國建築風水文化中有“科學合理的因素”,應當批判地繼承、為我所用。
一、建築風水就是迷信
風水批判者一派堅持認為建築風水宣揚世間存在着能支配人們命運的某種神秘的力量,把人世間的盛衰窮通,個人得失成敗、吉凶禍福與建築風水主觀臆造地聯繫起來,是對“陽宅”以及天道天命的非理性盲目崇拜,是中國歷史上的迷信之一種。
著名網上學術打假專家方舟 子認為,風水實質上就是迷信。他說:“人們‘看風水’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居家的舒適自在,而是認為住宅、墓地的風水好壞可以影響居住者及其子孫的吉凶禍福。因此,即便風水的內容不完全是迷信,其總體上、實質上也是迷信。”(方舟 子,2005)
風水批判者將風水師的祖師爺郭璞的際遇作為例證。明代學者項喬寫《風水辨》,廣舉事例,包括“能攘災轉禍” 的這位風水師祖師爺郭璞並沒能避免被殺之禍。“蔭應未及其子而刑戮已及其身”,“而謂其能乘生氣以反蔭生人,有是理乎?”《科學無神論》雜誌2004年第6期吳繼金的《風水詩賞析》,介紹了一首流傳很廣的諷刺風水先生的詩: “風水先生慣說空,指南指北指西東。山中果有福興地,何不擇其葬乃翁。”(陶世 龍,2005:110-114)
風水師的祖師爺都不能靠風水來福佑自己及其後人,後來眾多的風水從業者即“風水師”也基本處於社會最底層,窮困潦倒,屬於“三教九流”中的“下三流”,並沒有從風水中得到“實惠”。就憑他們這些人的際遇,再宣揚風水能決定人的禍福讓人如何信得過?
風水理論的核心是“氣”,是 “陽宅”和“陰宅”的風水對家人的吉凶禍福產生至關重要影響的中介。“人體被認為是‘氣之聚’,‘凝結者成骨’。建築住宅也講風水 ……其追求的目的仍是福、祿、壽三星高照,要找的是那種存得住‘氣’的場所”。陶世 龍認為“此氣不是科學中的空氣、大氣,而是一種‘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說不清是什麼東西的超自然的神秘”。(陶世 龍,2005:110)在此,“氣”的客觀存在被否定也就等於斷開了“陽宅”的風水與家人的吉凶禍福的聯繫,更徹底地論證了風水是作為偽科學而存在的迷信思想。
風水文化的理論之源是易學。《周易大傳》云:“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孔穎達,2004:537)渙卦卦意為渙散而能凝聚也,風行水上則有趨吉避凶、消災解難之說。風水術的理論基礎、思維模式、價值取向及終極目標等,都深受《周易》思想影響,二者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眾所周知,《周易》就是一部關於算命、占卜的書,風水批判者認為,風水術以易學為理論基礎,並將其迷信思想進行了發揚光大。
因此,當2005年9月傳來南京大學首開“建築風水文化”認證培訓班的消息,後來雖然此班被宣布為“個人行為”,但還是引起了很大的社會震動和全國範圍內的廣泛關注,網上一片聲討聲,質疑、批評者甚眾。“‘風水文化師’且慢進大學”、“穿上‘名校馬夾’風水還是風水”、“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是出售‘護身符’?”、“‘建築風水師’難逃巫婆神棍之嫌”、“當心迷信借屍還魂”……
至於中國風水文化中是否有“科學合理的因素”,批判者認為應當將風水這一迷信與“科學合理的因素”剝離開來。陶世 龍認為:“那些鼓吹風水是科學的人說他們是在把蒙在‘風水’上的迷信色彩抹掉,使之顯露出科學的本來面目。現在我們看到的,恰好是倒過來,他們是在給風水塗上科學的油彩,以掩蓋其迷信的實質。”(陶世 龍,2005:120)風水的迷信實質不能否認,至於其中包含的如建築學、地質學等方面的科學因素,直接地將其剝離出來,當做建築學、地質學來研究,而不要披着風水這一迷信外衣。
二、建築風水中有“科學合理的因素”
堅持建築風水應該批判繼承者從對“陽宅風水”本身的解讀中論證“建築風水”中有“科學合理的因素”。
在郭璞的《葬書》出現以前,沒有風水這個詞,類似的行為稱為“堪輿”,又稱山水、青鳥等,是中國古代人關於環境選擇的學問。“天人合一理想在人居環境中的實踐運用,最為典型的當數堪輿學。它是一門指導選擇和處理居住環境的專門理論。從生者的居所選擇,到村落的選址和園林修建,乃至城鎮的規劃、建設,都體現着中國人與自然互利共生的環境觀,具有許多合理因素”。(雷鐸,2003:128)
清華大學建築系景觀研究所所長孫鳳岐說,風水並不全是迷信,古代的風水一說很講究人以及建築跟環境的關係。風水可以說是古代的一種環境觀、生態觀,是中國古代的生態建築理論。
風水的堅定、徹底的批判者陶世 龍教授也引用別人的話說:“建築風水學可分為兩派,形勢派和理氣派。前者關注建築空間,如山形水貌,藏風納氣。用現代建築學闡釋仍然有一定合理性。”(陶世 龍,2005:121)如風水術中形勢派講形勢、形法、巒體,以“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為主要內容,因而必須懂得傳統地理:①山脈排列起伏如龍脈,覓龍是尋求山脈的延伸趨勢。②察砂是指在龍脈背景分析基礎上,尋求“安定”的陽宅和陰宅。③觀水包括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觀察,看其對陰宅與陽宅的利害關係。④形法的目的是定點,對陰宅來說是點穴,對陽宅來說則是選址。科學在這方面強調景觀生態意義,術學則強調福蔭意義,尋求這兩方面的統一相當困難,但在土地和物業開發方面,尋求這種統一卻是最有實踐意義的研究方向。
風水作為我國的文化遺產,劉金鐘著文指出風水文化中的科學內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藏風聚氣”說。②“負陰抱陽”說。③“攻位於汭”說。④“觀勢喝形”說。⑤“五行生剋”說。⑥“植樹論”與“水口說”。(劉金鐘,1997:691)
因此,他們認為建築風水說不完全是迷信,其中包含了一些科學合理因素,所謂“建築風水”實際就是建築與地理、生態、文化的交叉學科,是“古代地理學”,符合“生態建築學”,甚至有的學者說整個風水學實際就是環境學。
三、風水作用及影響評價
對於風水對現代社會的作用及影響評價目前也基本上有兩種態度,認為“建築風水”“包含了一些科學合理因素”者肯定風水的正面意義,而批判者持徹底否定的態度。
林語堂從美學角度肯定風水文化的正面意義。“堪輿的基礎是一個泛神的風景欣賞,而堪輿術使我們更敏銳地觀察風景。我們乃從山嶺的輪廓和一般的地形學上探索與動物一樣的韻律”。(黃卓越編,2004:178-179)
也有不少學者從環境保護角度肯定風水理論的積極意義。“傳統風水理論在歷史上保護了許多名山大川,維護了城鎮村莊的樹林,有效地保持了水土,創造了無數宜人的居住環境。所以今天我們仍在運用它”。(范穎華,2005)
有的人認為中國的風水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建築環境綜合科學”,在現代城市規劃開發等各個方面都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陳傳康教授認為:“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這在當代土地利用的綜合評價、地域分異規律、自然區劃、土地類型及區域開發與發展、旅遊資源評價、旅遊規劃及旅遊產業發展中,均可發揮指導作用。”(陳傳康,1998:60)
而風水批判者對待風水的現代作用是持徹底否定的態度。
清華大學的陳志華教授曾多次寫文章駁斥一些風水學著作,認為風水往往嚴重地扭曲審美,風水盛行則絞殺了建築的個性、干預建築純正語言的運用。
陶世 龍認為風水在過去阻止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今天仍是阻礙我們走向現代化的消極因素。風水盛行敗壞了黨 風黨 紀,官場上出現了“不信馬 列信迷信、不信科學信風水”的不正常現象。風水更有可能起到蠱惑人心的作用,影響社會的安定,如今天他說你據有得帝氣的形勝之地,是天命有歸,你高興地接受了,明天他說你氣數已盡,你又該如何?(陶世 龍,2005:124-126)
透過近期關於風水的爭議可以看到,事實上風水在中國特別是在城市規劃、建築設計方面等已經有了相當的市場,而在農村裡也有着很強的生命力,幾千年裡風水就沒有滅絕過。現在,建築風水中的科學與迷信又成為學術界爭議的熱點問題,正視這一社會現象有利於人們正確認識建築風水的實質和端正對待建築風水的態度。
本文原刊於《民間文化論壇》2006年第4期,注釋請參見紙媒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