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风水在中国、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市场。随着“首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和“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的开张以及风水专家要将风水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探讨,什么是风水,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以及如何看待风水的影响与作用等,又成了学术界争议的热门话题。这一争议热潮的焦点是人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建筑风水。

[关键词] 建筑风水;科学;迷信;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6)04-0096-03 
 
近几年,风水在中国、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市场。随着2005年“首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和国内首个“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的开张,以及2006年“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的继续开办和风水专家要将风水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探讨,什么是风水,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以及如何看待风水的影响与作用等,又成了学术界争议的热门话题。这一争议热潮的焦点是人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建筑风水。

风水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辞海,2000:1851)也就是说,风水术强调选择、建造生者居住使用的“阳宅”和埋葬亲人死者的坟墓的“阴宅”的风水对家人的吉凶祸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风水中的迷信思想显而易见,批判者将其揭露得淋漓尽致。即便是那些组织、支持办“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的人士,也承认风水中含有“生辰八字、命理等一些无稽之谈”、“阴宅风水,具有迷信的成分”。因而,选择营造坟墓的“阴宅风水”具有迷信的成分成为一个没有多大争议的事实,而选择、营造人居环境的“阳宅风水”即建筑风水是否具有“科学合理的因素”则成为争议的焦点。对于这一争议目前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坚持建筑风水就是迷信,是历史的糟粕,必须坚决地批判剔除;另一派坚持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中有“科学合理的因素”,应当批判地继承、为我所用。
 
一、建筑风水就是迷信
 
风水批判者一派坚持认为建筑风水宣扬世间存在着能支配人们命运的某种神秘的力量,把人世间的盛衰穷通,个人得失成败、吉凶祸福与建筑风水主观臆造地联系起来,是对“阳宅”以及天道天命的非理性盲目崇拜,是中国历史上的迷信之一种。

著名网上学术打假专家方舟 子认为,风水实质上就是迷信。他说:“人们‘看风水’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居家的舒适自在,而是认为住宅、墓地的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居住者及其子孙的吉凶祸福。因此,即便风水的内容不完全是迷信,其总体上、实质上也是迷信。”(方舟 子,2005)
风水批判者将风水师的祖师爷郭璞的际遇作为例证。明代学者项乔写《风水辨》,广举事例,包括“能攘灾转祸” 的这位风水师祖师爷郭璞并没能避免被杀之祸。“荫应未及其子而刑戮已及其身”,“而谓其能乘生气以反荫生人,有是理乎?”《科学无神论》杂志2004年第6期吴继金的《风水诗赏析》,介绍了一首流传很广的讽刺风水先生的诗: “风水先生惯说空,指南指北指西东。山中果有福兴地,何不择其葬乃翁。”(陶世 龙,2005:110-114)

风水师的祖师爷都不能靠风水来福佑自己及其后人,后来众多的风水从业者即“风水师”也基本处于社会最底层,穷困潦倒,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下三流”,并没有从风水中得到“实惠”。就凭他们这些人的际遇,再宣扬风水能决定人的祸福让人如何信得过?

风水理论的核心是“气”,是 “阳宅”和“阴宅”的风水对家人的吉凶祸福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中介。“人体被认为是‘气之聚’,‘凝结者成骨’。建筑住宅也讲风水 ……其追求的目的仍是福、禄、寿三星高照,要找的是那种存得住‘气’的场所”。陶世 龙认为“此气不是科学中的空气、大气,而是一种‘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说不清是什么东西的超自然的神秘”。(陶世 龙,2005:110)在此,“气”的客观存在被否定也就等于断开了“阳宅”的风水与家人的吉凶祸福的联系,更彻底地论证了风水是作为伪科学而存在的迷信思想。

风水文化的理论之源是易学。《周易大传》云:“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孔颖达,2004:537)涣卦卦意为涣散而能凝聚也,风行水上则有趋吉避凶、消灾解难之说。风水术的理论基础、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及终极目标等,都深受《周易》思想影响,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周易》就是一部关于算命、占卜的书,风水批判者认为,风水术以易学为理论基础,并将其迷信思想进行了发扬光大。

因此,当2005年9月传来南京大学首开“建筑风水文化”认证培训班的消息,后来虽然此班被宣布为“个人行为”,但还是引起了很大的社会震动和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网上一片声讨声,质疑、批评者甚众。“‘风水文化师’且慢进大学”、“穿上‘名校马夹’风水还是风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出售‘护身符’?”、“‘建筑风水师’难逃巫婆神棍之嫌”、“当心迷信借尸还魂”……

至于中国风水文化中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因素”,批判者认为应当将风水这一迷信与“科学合理的因素”剥离开来。陶世 龙认为:“那些鼓吹风水是科学的人说他们是在把蒙在‘风水’上的迷信色彩抹掉,使之显露出科学的本来面目。现在我们看到的,恰好是倒过来,他们是在给风水涂上科学的油彩,以掩盖其迷信的实质。”(陶世 龙,2005:120)风水的迷信实质不能否认,至于其中包含的如建筑学、地质学等方面的科学因素,直接地将其剥离出来,当做建筑学、地质学来研究,而不要披着风水这一迷信外衣。

二、建筑风水中有“科学合理的因素”
 
坚持建筑风水应该批判继承者从对“阳宅风水”本身的解读中论证“建筑风水”中有“科学合理的因素”。

在郭璞的《葬书》出现以前,没有风水这个词,类似的行为称为“堪舆”,又称山水、青鸟等,是中国古代人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天人合一理想在人居环境中的实践运用,最为典型的当数堪舆学。它是一门指导选择和处理居住环境的专门理论。从生者的居所选择,到村落的选址和园林修建,乃至城镇的规划、建设,都体现着中国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环境观,具有许多合理因素”。(雷铎,2003:128)

清华大学建筑系景观研究所所长孙凤岐说,风水并不全是迷信,古代的风水一说很讲究人以及建筑跟环境的关系。风水可以说是古代的一种环境观、生态观,是中国古代的生态建筑理论。

风水的坚定、彻底的批判者陶世 龙教授也引用别人的话说:“建筑风水学可分为两派,形势派和理气派。前者关注建筑空间,如山形水貌,藏风纳气。用现代建筑学阐释仍然有一定合理性。”(陶世 龙,2005:121)如风水术中形势派讲形势、形法、峦体,以“觅龙、察砂、观水、点穴”为主要内容,因而必须懂得传统地理:①山脉排列起伏如龙脉,觅龙是寻求山脉的延伸趋势。②察砂是指在龙脉背景分析基础上,寻求“安定”的阳宅和阴宅。③观水包括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观察,看其对阴宅与阳宅的利害关系。④形法的目的是定点,对阴宅来说是点穴,对阳宅来说则是选址。科学在这方面强调景观生态意义,术学则强调福荫意义,寻求这两方面的统一相当困难,但在土地和物业开发方面,寻求这种统一却是最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方向。

风水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刘金钟著文指出风水文化中的科学内核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藏风聚气”说。②“负阴抱阳”说。③“攻位于汭”说。④“观势喝形”说。⑤“五行生克”说。⑥“植树论”与“水口说”。(刘金钟,1997:691)

因此,他们认为建筑风水说不完全是迷信,其中包含了一些科学合理因素,所谓“建筑风水”实际就是建筑与地理、生态、文化的交叉学科,是“古代地理学”,符合“生态建筑学”,甚至有的学者说整个风水学实际就是环境学。
 
三、风水作用及影响评价
 
对于风水对现代社会的作用及影响评价目前也基本上有两种态度,认为“建筑风水”“包含了一些科学合理因素”者肯定风水的正面意义,而批判者持彻底否定的态度。

林语堂从美学角度肯定风水文化的正面意义。“堪舆的基础是一个泛神的风景欣赏,而堪舆术使我们更敏锐地观察风景。我们乃从山岭的轮廓和一般的地形学上探索与动物一样的韵律”。(黄卓越编,2004:178-179)

也有不少学者从环境保护角度肯定风水理论的积极意义。“传统风水理论在历史上保护了许多名山大川,维护了城镇村庄的树林,有效地保持了水土,创造了无数宜人的居住环境。所以今天我们仍在运用它”。(范颖华,2005)

有的人认为中国的风水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建筑环境综合科学”,在现代城市规划开发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陈传康教授认为:“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这在当代土地利用的综合评价、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类型及区域开发与发展、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规划及旅游产业发展中,均可发挥指导作用。”(陈传康,1998:60)

而风水批判者对待风水的现代作用是持彻底否定的态度。

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教授曾多次写文章驳斥一些风水学著作,认为风水往往严重地扭曲审美,风水盛行则绞杀了建筑的个性、干预建筑纯正语言的运用。

陶世 龙认为风水在过去阻止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今天仍是阻碍我们走向现代化的消极因素。风水盛行败坏了党 风党 纪,官场上出现了“不信马 列信迷信、不信科学信风水”的不正常现象。风水更有可能起到蛊惑人心的作用,影响社会的安定,如今天他说你据有得帝气的形胜之地,是天命有归,你高兴地接受了,明天他说你气数已尽,你又该如何?(陶世 龙,2005:124-126)

透过近期关于风水的争议可以看到,事实上风水在中国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面等已经有了相当的市场,而在农村里也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几千年里风水就没有灭绝过。现在,建筑风水中的科学与迷信又成为学术界争议的热点问题,正视这一社会现象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建筑风水的实质和端正对待建筑风水的态度。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4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