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經》看中國移動的「大數據時代」
- 作者: 中國風水學院
- 發佈於 14/08/2013
從《易經》看中國移動的“大數據時代”
古代先哲是超凡智慧的,透過《易經》來看我們現在很熱的大數據時代,有很多微妙的聯繫。《易經》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萬物,這與《老子》說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講的從自然之數,逐漸演化到萬物之象的道理。
關於大數據這個當下的熱詞,我有個形象的比喻,不知恰當與否:從古至今,我們做事情都追求希望能夠做到心中有“數”,那我們接人待物便會更加順暢、做事成功率會更高;隨着信息的越來越發達,我們發現這個“數”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以幾何級數增長,這時,我們作為一個人的物質個體、甚至我們應用的主流軟件工具很難儲存、掌控、分析它的時候,我們便進入到了這個所謂的“大數據時代”。——可喜的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用於存儲數據的“心”,實際上是我們的大腦,原來它所需要做的很多工作,也隨着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交由新時代的產物——計算機來做,計算機可以收集、處理、貯存如爆發性增長的信息,甚至很多時候,比我們“心中有數”更加的迅捷、智能與實用。
綜上,在科技太不發達、人類尚未開化的遠古、上古時代,人類用八卦、河圖洛書實現“心中有數”,在科技“太”發達、人類高度文明的當今時代,我們用計算機做到“心中有數”。
一、“變”與“不變”
數據是紛繁複雜的,永遠都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易經》最初的名稱為《變經》,就是這個道理。易”字,是由日和月組成,有簡易、變易和不易三個特點。簡易,如日月光明,就是這麼明白;變易,如日新月異,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不易,如日月經天,東升西落永恆不變。“數”是《易經》的重要組成部分,八卦共含六十四個卦,一卦含六爻,六十四卦為三百八十四爻,一個卦的每一爻都運動起來看,從初爻一直動到六爻,按照陰變陽,陽變陰的成卦規律以觀其玄機,這也同樣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變化規律,揭示了宇宙萬事萬物的生成與發展都存在於生生不息、紛繁複雜卻遵循一定規律的的運動中,順其自然,遵循規律,即可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我們在大數據時代面對的海量的經營數據亦如此理,用戶的使用習慣是不斷變化的,大眾需求的熱點是不斷變化的、信息革命的焦點是變化的,我們企業的整個經營環境都是變幻着的,但是,如果企業能夠從“萬變”中抓住“不變”,挖掘到並遵循與利用用戶的規律、特定團體的規律、產業發展的規律、人性特點的規律等等,企業便能夠借力在競爭中獲得強大的來自數據挖掘的力量,從弱到強、從行業邊緣到行業核心與主宰。
易學說,萬物均有規律,萬物均要遵從自然規律,無論是一個社會、一個群體,或者是我們企業當下正在聚焦的“小微”集團,均有它的規律;象數理占是一種挖掘卦中深層次信息的方法,它運用六爻推斷,來看事物的內外,看事物的正反面,看事物的變化現象等等;對於大數據時代來講,數據挖掘正是是去尋找規律、理順規律、利用規律的工具。對一個企業來說,通過數據挖掘,整合各個層面的數據資源,藉助一種行業內的精準發力對大眾提供定製化服務的運營模式,將是一種遵從規律的必然。這種基於規律的運營模式,雖不是每次都必定成功,但卻能夠大大提升了營銷成本的精準度與效益度——尤其是對於“粗放式經營”越來越出現“排異反應”的中國移動——從整體來講,是對企業十分有利的工具,甚至會對企業運營模式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三、模糊數據與第六感
大數據肯定是包含了大量的數據,這裡面又包含海量的“模糊數據”,模糊數據中有很多是不精準的,這是我們所掌握的數據越來越多的一個必然的副產品,但是這些整體數據卻非常有價值的,是這些價值從冰山底層浮現出來的工具就是智慧的數據挖掘,比如應用正態分佈這個統計學裡的牛頓定律。通過海量的數據進行挖掘探索,實際上就是一種另外一種意義的預測,這個就如同《易經》中的象、數、理、占,通過太極、陰陽、五行、干支、八卦等一系列的範疇模式來推演,揭示事物本質的運動規律是一樣的。在卜卦時,人一定要虔誠集中精力,通過激發人的第六感潛能,從各種卦象中尋找與詢卦人處於相同或者類似境地中的卦象,從而為下一步做出決定提供很多的建議作參考。這種第六感並不是迷信思想,也許相同情景里有着相同的電磁波或者磁場等等,但用目前的科學確實無法解釋的圓滿;就比如在做數據分析的時候,也無法解釋為什麼你會從龐大的數據中選取某個維度,測算某兩種看似無關因素之間的關係一樣,有的時候憑藉的就是你的經驗、直覺,或者先前已經存儲在你的腦海里的一種印象。
四、慧眼與慧根
《易經》數理裡面就經常把兩個看似無關的事件通過卦象和數理轉換緊密地聯繫起來,通過陰陽來挖掘人類應遵循的規律,一陰一陽謂之道,陽主生髮,陰主收藏,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化、冬藏,依據這種規律並結合人事,《易經》做了高度的總結概括“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這樣人類便可以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但是這種推演,是需要具有淵博厚重知識的真正的大師才能正確運用的,是那些將《易經》曲解的江湖術士所萬萬不能及的。如今在數據包髮式增長的時代,數據的量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你要在茫茫數據中確定哪些維度的數據是你需要統計的,當數據量大了之後會出現各種各樣看似都服從正態分佈的數據,你要有足夠的分辨率才不會被數據所淹沒,你要分辨哪些是與通信行業有着潛在聯繫的,你要發現非常細微甚至隱蔽的關聯關係,這些關係有可能為企業創造巨大的價值。
在這一點上,我想作為通信服務提供商,我們擁有碩大的客戶群,從而為我們積累不同層面的海量信息提供便利,有個例子,是從近期中國移動培訓中維克托教授那裡“拿來主義”的:沃爾瑪是一個很好使用數據的公司,它很好地進行了數據的管理。沃爾瑪它在進行大數據分析的時候就發現當颶風發生的時候人們就會買手電筒,而且它們還會去買一種甜食,也就是一種小餅乾,那麼沒有人知道是為什麼,他們不知道到底為什麼大家會這樣做。但是沃爾瑪說既然大家有這種傾向,那麼或許我們可以把這兩種東西擺在一起,因為當颶風來臨的時候人們就會去買手電筒,然後買這種甜餅乾。它們確實是這樣做的,就發現它們這兩種東西的銷售數量不斷攀升。
我也在想,對內而言,我們的各類業務,我們都知道開通了流量包的客戶,進行手機閱讀、訪問移動商城的幾率會大很多,或者註冊了母嬰連鎖會員的用戶對母嬰保健等信息化服務需求會大很多,這不需要大數據的挖掘便可知道,我們幾大運營商也都在做針對性的推薦。那麼隱秘在下的呢?是否存在某個商廈輻射的眾多社區會對某種信息服務產生同一偏好?具有共同愛好的非正式團體會對團體內主流的產品產生同一偏好?儘管目前這類分析的重要性還未凸顯,但是,企業基礎信息積累必然將愈加重要,即使是開啟了雲計算,企業自身的信息積累也是最能夠使企業強身健體的良藥,比如企業各類營銷案的信息積累、重要督辦事項的信息積累、客戶群非主流維度信息積累等等這些非企業傳統的運營分析數據,當這些數據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分析價值。隨着企業競爭激烈升級、信息化服務愈加個性化等必然趨勢離我們越來越近,這些分析價值必然對企業產生越來重要的影響。
對外而言,我們擁有碩大的信息傳遞管道,我們去拓展能夠分析的數據的內容與範圍進而產品化,拓展的越大就越能獲得多的數據價值,這些數據的價值也許具有與我們傳統通信運營相匹敵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