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宣卿是唐初全國第一的《周易》經學狀元
---淺談《周易》與莫氏等姓氏的淵源 莫善朝



一.莫宣卿精通《周易》
莫宣卿(公元834年),字仲節,號片玉。廣東封開人。12歲時即參加科舉考試並中秀才。唐大中五年(851),17歲赴京城參加廷試獲中制科狀元,從而成為廣東歷史上科舉考試的第一個狀元,並是始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制科即制舉,又稱大科、特科,唐王朝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目的在於選拔各種特殊人才。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筆試。帖經與墨義,必須熟讀經傳和注釋方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五經”就成為歷代選官取士的必考內容。“五經”就是《易》、《詩》、《書》、《禮》、《春秋》。排第一的就是《易經》,所謂“群經之首。
唐代科舉考試考的帖經的經書就是“五經”。莫宣卿要參加科舉考試,就必須熟讀熟記“五經”,尤其是《易經》. 據史記載: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莫宣卿必須牢記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辭、爻辭。精通《易傳》,包括《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七部分共十篇經文.方能做到考帖經時,看到考卷將經書揭開一頁,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時,能準確將所蓋三字填上。
考“墨義”,是筆試。要對經文的字句作文字注釋發揮。他在京城參加廷試,在朝廷上當著皇帝的面答卷。其經文字句的文字注釋要精當,其義理的闡發要能結合當時國家的政治生活,時務對策要得到皇帝的讚賞。
莫宣卿對科舉考試的內容十分清楚,早有準備並信心十足。他在《自詠》詩中寫道:
“ 少年立志早登科,世上文章奈我何。
  賦讀五經猶恨少,詩吟萬卷未為多。
  江湖海闊為池硯,出水高山作墨磨。
  願借青雲當白紙,將來寫盡太平歌。”   事實表明:莫宣卿“賦讀五經,詩吟萬卷”。他的“帖經”和“墨義”都出類拔萃,高中榜首。皇帝李恍為其賜宴,並賜錦衣一幅,以彰榮耀。進士柳圭賀詩日:

筆陣才交五階前,一聲雷震便升天。         榜中姓氏當頭列,笈里文章許世傳。
        紅杏殿中呈綉服,綠楊堤畔拂金鞭。
        九衢難怪人空巷,才子風流正少年。 詩句“笈里文章許世傳”,是對莫宣卿的“墨義”“文章”準確解釋《周易》等經文,義理闡發經世致用最好的評價。
二.莫宣卿的詩詞體現了他深厚的《周易》學術文化造詣
除了從唐制科舉的要求說明莫宣卿是唐初精通《周易》等經學在全國獲得第一的狀元外,最能體現莫宣卿的《周易》學術文化造詣的是他的詩詞。他的詩《答問讀書居》直接引用了《周易》井卦九五爻爻辭:“井洌,寒泉食。”有“井汲洌寒泉,桂花香玉露”的詩句。
 莫宣卿創作的詩詞,我們現在稱之為古典詩詞。它取材於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令人讀後倍感親切。因為中國古典詩詞,尤其是格律詩詞是中國詩歌史中最成熟的詩歌形式。它那瑰麗的格律形式深受《周易》的宇宙觀、陰陽觀、“天人合一”觀以及象數思維、形象思維、辯證思維的影響,使之形成漢語中最具和諧美感、最具辯證智慧、最具民族特色的詩歌語言藝術。千百年來中華詩詞一直以無窮的魅力吸引着無數詩人為之傾倒、為之痴迷、為之不懈地追尋。莫宣卿的古典詩詞中蘊含了《周易》優秀的學術文化思想,呈現出《周易》陰陽和諧的美麗風采,是詩詞創作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周易》學術功底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
(一)平仄陰陽和諧的藝術表現手法
《周易》“一陰一陽謂之道”的觀念,對古典詩詞的格律形式產生了直接影響。陰陽觀念首先表現在對詩詞創作中平仄聲韻的規定:平仄指平聲和仄聲,也泛指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表現。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 關於“四聲”,在南朝沈約著的《四聲譜》中,就有平仄的區分的記載。不過比較完整的詩歌聲律論還是在沈約的《宋書謝靈運傳論》之中:“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這段文字的大意就是要求人們在詩歌創作中,使用高低輕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間隔運用,使音節錯綜和諧,即後世所謂的“調和平仄”。平仄的調和相配是格律詩的重要條件,主要是指平仄的交互,其限制是很嚴的。一句之內,要求兩個鄰近的音步實現轉變。如仄仄之後必須是平平,平平之後必是仄仄。我們來欣賞莫宣卿的七言律詩《及第自詠》。
【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韻◎〇⊙●●〇〇韻     

羽翼高飛到碧霄,鵬程萬里豈知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韻
才吞王母千年葯,便奪龍頭第一標。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韻

腳下雲霞隨地起,眼前塵土霎時消。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韻   
萬金書寄南飛雁,三級天門已一跳 。
  

就本詩來說,每兩個字一個節奏。平起句平平後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後面跟着的是平平。仄起句仄仄後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後面跟着是仄仄。這就是交替。其中,“羽翼”對“鵬程”,是仄仄對平平,“千年葯”對“第一標”,是平平仄對仄仄平, “起”對“消”,是仄對平,這就是對立。
由於平聲高揚、開朗、綿長,為陽。仄聲低沉、收斂、短促,為陰。這樣,在聲調的高低與抑揚的陰陽對立變化中,音的性質各有特點,因而產生了豐富的情調。按照音樂的特點要求——和諧、變化、抑揚頓挫等,詩詞之中出現平仄互相配合,交錯出現,吟誦起來,必會產生鮮明的節奏和音樂美。莫宣卿的格律詩依靠平仄韻腳有規律的前呼后應、往複迴環,在這種相對穩定的體態結構中,運用韻律的循環運動,所產生的動態平衡的和諧,體現了詩歌所蘊含的音樂之美。這種飽含《周易》的陰陽美學思想,其和諧、變化、抑揚頓挫,有着鮮明的節奏和音樂美的詩篇,給了人們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
我們不難發現莫宣卿的格律詩,其每句字數為奇、為陽、為剛,每篇句數為偶、為陰、為柔。正如《繫辭下》曰:“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這種樸素辯證法的觀點來評價其格律詩的創作,就是它在格律結構上既有陰柔(偶)與陽剛(奇)的各自體現與側重,還使兩者在一定形式下呈現出陰陽的和諧協調。莫宣卿的格律詩創作遵循了《周易》優秀的學術文化傳統,詩篇中展現了含剛蘊柔,寓剛於柔的令人讚賞的藝術魅力,確實是此中的妙品。
(二)剛健與諧婉並濟的藝術創作風格
《周易》講:“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裡“文” 的概念最初來自原始人的紋身和人類對自然事物的花紋色彩的美的感受,其本身就蘊含了美的含義。而《周易》里的“天文”就是指天地萬物自然的形式、結構、花紋、色彩、動態等等的美的存在。所以才“觀察天象之文,就可以察覺到時序的陰陽變化與和諧之美;觀察人類社會現象之文,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人的道德之美”。這裡的“天文”指的是自然之美,而“人文”則是指社會之美。可見,這是《周易》“天人合一”思想在美學上的拓展。
莫宣卿的詩詞是他“觀察天象之文”和觀察人類社會現象之文後,在“天人合一”狀態下的創作。正是這種思想圓融無礙的境界的產生,才使得詩人譜寫出以長川、靈珠、夜星、秋岸等自然現象為吟詠比喻對象的詩歌。如《賦得水懷珠》   長川含媚色,波底孕靈珠。
  素魄生蕷末,圓規照水隅。
  淪漣冰彩動,蕩漾瑞光鋪。
  迥夜星同貫,清秋岸不枯。
  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軀。
  合浦當還日,恩威信已敷。 另外,還有胸懷壯志,充滿豪情的《登麒麟山頂》:“
  氣象生奇異,臨封此大觀。
  勢高千百丈,景有許多端。
  踏上飛雲頂,撥開障霧看。
  九州如一掬,滄海渺漫漫。 ”

當我們品讀這些時而慷慨激昂,浸透着陽剛之美的豪放詩篇;時而細細咀嚼嫵媚多姿,溢沁着清秀之美的諧婉低吟。深感這與他稟賦的《周易》闡發的:“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的學術修養有關。因為《周易》認為天地萬物以及生命的運動變化是有陰陽兩種力量的相互作用而引發的。即陽與天相聯繫,便有了天之動的陽剛之美;陰與地相聯繫,則有了地之靜的陰柔之美。如:《周易大壯》有:“雷在天上”是對陽剛之美的描繪;《周易渙》亦有:“風行水上”是對陰柔之美的勾勒。莫宣卿的詩詞讓人們感受到《周易》的陰陽和諧的感染力。
詩詞中分為兩大流派,即豪放派與諧婉派。豪放派表現出充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作詞豪放、大氣,充滿陽剛之美。而諧婉詞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慎密,重視音律和諧,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陰柔諧婉之美。
《周易》中《乾》九五辭曰:“飛龍在天”,《象》又曰:“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這是對陽剛之美的歌唱與嚮往。而《坤》六三辭云:“含章可貞”,《傳》又云:“陰雖美,含之”。這可以看作對陰柔之美的議論與闡發。
顯然,詩詞中的豪放風格的陽剛之美與諧婉風格的陰柔之美,早在《周易》中就有所提倡了。莫宣卿詩詞的美感來源於他對自然之美的不懈追尋與社會之美的不斷升華之中,他的創作展現了豪邁曠達的剛健和清婉秀麗的柔美,這種剛柔並濟的審美追求和創作實踐,代表了詩詞發展的主流。
看他的《河濱偶題》:

“ 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
  英俊天下有,誰能佐聖君?”

詩詞豪放、大氣,充滿自信和陽剛之美。表現出充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作品立意高崇,筆力雄渾,令後人讚賞。
  在《百官乘月早朝聽殘漏》中:作者欣賞“碧空蟾魄度”的月色,(蟾魄 月亮的別名。亦指月色。)   描述“星河猶皎皎,銀箭尚珊珊” 清新綺麗柔美的夜景,在“乘月”赴殿聽到報時器“漏聲”,知道臨近“早朝”時,抒發“忻逢聖明代,長願接鵷鸞”的情懷。
莫宣卿熟練地運用了漢語中最具和諧美感、最具辯證智慧、最具民族特色的格律詩這種藝術創作手法,多題材,多角度,多方位地反映社會生活,並充分展現了《周易》優秀的學術文化精神,其作品閃耀出《周易》深邃思想的瑰麗火花,不僅陶冶了人們高尚的情操,而且結予人們智慧的啟迪。
三.《周易》與莫氏的淵源
莫姓原姬姓。觀各氏志云:“肇顓頊始,氏唐虞九官,歷至周宣王次子之裔也。”因幽王昏虐,迫弟裂土瓜分,蔓散各方。弟望遷鉅鹿,即今幽都,涿州郡河間府任丘縣,乃古之鉅鹿。至周文王三十三傳裔孫,周衷奏而嘆曰:“興姬振公,初仕執戟,食采於鄚州鹿台,而始於鄚姓。”后受漢賜,去邑為莫,官至鉅鹿侯。
又有《莫姓來源》寫道:“莫氏乃姬姓之裔,周宣王十八太子之後。秦漢時期居鉅鹿(今河北平鄉)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賜姓為鄚。據《正字通》載:“唐元十三年,命集賢學士衛包,改古文,以鄚類鄭(鄭的繁體字),去邑作莫。”莫氏宗派以此為源。
這裡更明確莫姓的血統來自周宣王十八太子,周宣王十八太子是周文王三十三傳裔孫。秦漢時期居鉅鹿(今河北平鄉)鄚縣。這就是莫姓的起始。這是國家史記認定和眾所周知的莫氏祖源。
周宣王,是中國周朝第十一位王。在位時間(前827 年-前781年 )。漢族,姬姓,名靜(一作靖),周厲王之子。對於周宣王姬靜的十八太子來說,《周易》是其家族先祖姬昌周文王創作的作品,他作為周文王三十三傳裔孫,自當視先祖的著作為家傳《易》學。這部著作一直在姬姓家族內部傳承。區別於歷史上流傳的,末明其著作者何人的易學專著《連山》和《歸藏》來說,曾被作為周朝的國家機密保護。《周易》是姬昌周文王周文王創作的作品確定不移,無可爭議。姬昌享有不可剝奪的著作專利權。
“莫氏乃姬姓之裔,周宣王十八太子之後”。《周易》既是周文王三十三傳裔孫的家《易》。自然,《周易》也與周文王傳裔孫後人莫氏家族有直接的因緣。然而,經歷戰亂,改朝換代,《周易》早已經流落民間,或被當權者偷龍轉鳳,或被有識之士添磚加瓦,已經成為大眾的《周易》,或有一說是儒家《易》。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史稱西伯,是商末周族的領袖,他廣施仁德,禮賢下士,發展生產,深得人民的擁戴。由此引起商王紂的猜忌和不滿,昏庸殘暴的紂王聽信讒言,將姬昌囚禁於當時的國家監獄--羑里城。
姬昌被囚后,殷紂王以種種野蠻手段對其進行侮辱和折磨,甚至將其長子殺害后做成肉羹逼其吞食。姬昌被囚禁7年,他將伏羲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後天八卦。八卦雖成,它們代表世間萬物的八種基本性質,萬物萬事的性質可以抽象為八種,但具體的事物則是無窮無盡的,不可能只有八種,故而“八卦小成”,不能反映複雜的變化。“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就是八卦每一卦都可以為太極,以本氣相推,與八卦相疊,遂成八八六十四卦,反映宇宙間不同的複雜變化。進而推演成六十四卦並系以卦爻辭,並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富有辯證法的觀點. 《周易》以占筮的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內容幾乎涵蓋了人類社會的全部內容. 周文王完成的《周易》這部千古不朽的著作,核心思想正是老子在《道德經》里講的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
綜觀歷史,莫氏宗親家族歷朝歷代都重視對《周易》學術思想文化的學習,應用與傳承。在歷史的長河中曾華麗亮身,驚艷世人。
(一).鄚州城“扁鵲”運用《周易》思想成為中醫理論奠基人
在莫氏的祖居地鄚州城,《周易》文化孕育了同為姬姓,名越人,又號盧醫的神醫“扁鵲”。扁鵲的籍貫有古書記載是渤海莫人(今河北任丘)。扁鵲見蔡桓公寫到渤海莫人。從司馬遷的《史記》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鵲既真實又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扁鵲運用《周易》思想創造瞭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基礎。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周易》中醫理論的奠基人。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而當時鄚州的易醫文化應很發達,懂醫術的不少。扁鵲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現鄚州大廟有扁鵲祠。
(二)莫放梅莊園《周易》風水至今仍是世人的典範
清末浙江嘉興平湖市莫放梅祖孫三代居住的“江南小故宮”,大型古民居建築群莫氏莊園,凸顯了莫放梅深奧的《周易》風水理念,至今仍是世人的典範。
從現代視野看來,莫放梅莊園建築風水根椐《周易》天地人三才綜合系統工程的原理,對其在特定生存活動的區域進行了趨吉避凶和揚吉制凶的科學布局和精細策劃。它的意義在於保證莊園建築群佔據平安吉祥的方位,從根源上消除建築風水因人為處置不當所造成的隱患。從而為家族創造了舒適安定的生活環境和永保事業發達,繁榮富貴的基業。同時,也提升了莫氏莊園的客觀價值。
莫放梅對建築群建設各階段的全部系統過程及園區子系統的要素進行了符合《周易》象數義理的巧妙風水營造布局以及意境及氣氛的渲染。既突出了莫放梅商與官並存的特殊身份,又沒有什麼官邸幕府之氣。 莊園前花園以各種玲瓏剔透的太湖石為主體,並襯以流動的池水和疏朗的竹林丶金桂丶黃楊丶芭蕉丶蠟梅等花草。身臨其景,一柱柱聳立的石筍,一塊塊神態逼真如獅丶犬丶雁等狀的奇珍異石,細細品位,如置身於曠野之中,聽獅吼虎嘯;又似歸隱田園,小橋流水丶雞犬相伴;更似憑海眺望,雁落平沙,俯仰間移天縮地,意境縱深,頓生乾坤只在咫尺之間之感。
後花園坐落在書房后側,左側緊依曲廊--“清風明月之廊”,園中置有一集“瘦丶漏丶透丶皺”之美的太湖石,將花園一分為二。園前金桂迎秋飄香,黃楊沐春裊裊;園后臘梅暗香浮動,雨中芭蕉婆娑。
同時,前後花園憑藉迴廊的連接與書房形成了一個文化丶藝術和自然氛圍相融相應的園林建築,並用博古架將前後書房鑲嵌在兩個花園之中,這樣就形成了自然光線前後貫通書房之勢。特別是書房內的紅木傢具丶文房四寶丶琴畫詩詞丶古玩書案,屋檐上的雕塑,迴廊前的彩飾,以及紫檀色的窗框丶明凈的小格玻璃窗,再配以花園內嫣紅翠綠的花木丶金魚悠閑嬉戲的水池丶幽靜曲折的小徑丶玲瓏奇異的假山丶湖石,使人猶如置身於一個靜謐幽雅,而又充滿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之中。
莫氏莊園精巧而完整的布局,典雅而古樸的風格,精美而細膩的雕飾,名貴而考究的擺設,堪稱世界獨步。可說是莫氏一部匯蓄着《周易》文化意識和傳統建築藝術思想的古建築群史。

(三)莫家拳是《周易》陰陽學說的傑出創造成果
莫家拳是廣東五大名拳之一,傳說創自莫達士。莫家拳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傳統的體育項目。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莫家拳是以陰陽、五行、八卦、太極等原理為指導,以氣功的修鍊為手段,結合武術的格鬥和套路而形成的一種技藝。其中,《周易》與莫家拳的關係最為明顯。莫家拳原稱“六度陰陽掌”,從拳術名稱上,一眼即可看陰陽二字出於《周易·繫辭》:“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六度”也為《周易》一卦六爻,是為整體。所謂“拳為小道,而太極大道存焉”。即拳為道,道在拳中。練拳的過程,也是人與自然求和諧統一的過程。太極是一切原動力,是宇宙,是人的完整的整體。人的腹部是太極之樞紐,兩腰為兩儀,兩手兩足四肢為四象,四肢各有兩關節為八卦。腹在全身最中處,此處一動,全身沒有不動的。
莫家拳無一不與陰陽相關。拳理中的動靜、開合、虛實、現藏,都是根據陰陽學說而來。不管何種招式,總以強身健體為第一要義,也就是說要維持體內的陰陽平衡。都強調“氣沉丹田”,或“外練身法步,內練精氣神”,“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莫家拳發於防身、立於健身、搏於賽場、習於日常、載於武藝、歸於武德。莫家拳具有鮮明的嶺南特色和樸實大方的南拳風格。它的基本理論是“一腳勝三拳,手長尺七,腳長三尺,放長攻擊,凌空飛踢。拳重百斤力,腳重千斤力。”拳法特點為手法緊密,攻防結合,拳勢勇猛,剛勁有力,步法靈活,長短配合。有歌訣曰 :“拳行如虎勢,腳踢似龍威。身靈步活力,長短勁俱齊。”
橋頭莫家拳已成功申報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有識之士的歷史使命
春秋戰國社會動亂,《周易》流落民間,本義被隨意竄改。周文王創著的《周易》千古不朽的“道大、天大、地大、人大”的正確思想被踐踏。這個時期的《周易》思想被改造后,變成“天尊地卑,陽尊陰卑,男尊女卑,君尊臣卑。”被改造后的《周易》思想的文化力量全部集中凝聚在封建帝王身上。整個民族和人民全部成為封建帝王的奴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愚忠愚民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落後的民族意識。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制度的延續極大的壓制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生產力。這就是《周易》被改造后的中國歷史的悲劇。
中國在從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的封建帝制以來,由於軍閥內戰,抗日戰爭,國內革命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我們一直沒有時間來得及對封建愚昧的舊《易》文化進行清理。
今天,撥亂反正. 《周易》巳回到我們手中。我們要開展一場徹底批判清除舊《易》學舊文化的新《易》學文化復興運動。這次運動的目的,就是要解放長期受封建《易》文化壓抑的文化生產力,創造與西方文化接軌的嶄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周易》新文化。

現在中國許多姓氏家族溯其源都來自周文王姬姓,都與周文王著作的《周易》有因緣。一切有識之士應組織起來,徹底擺脫封建時代註解《周易》的“天尊地卑,陽尊陰卑,男尊女卑,君尊臣卑”的思想束縛,恢復《周易》原旨的“道然大、天大,地大,人大”的偉大思想。因為道大,我們要研究自然與社會的客觀規律。因為天大,我們要研究宇宙月球,中國的宇宙飛船要開闢未知的空間,要促進科技《易》迅猛發展。因為地大,我們要研究建築文化中人與地球自然的和諧,防止溫室效應,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地球。因為人大,要建立以人為本,男女平等的和諧社會,要實現全球各國家民族的和平。
“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就是要解放宇宙、地球、人的生產力。“道大,天大、地大、人大”的核心是“人大”,核心是解放人。這種研究和實踐在未來的社會進步中,其發展將使每個氏族和全人類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成為全面而自由發展的人。
有識之士對《周易》研究的“文化自覺”,其本質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覺醒。解放《周易》文化生產力,就是要砸碎封建《易》學強加在中華民族身上兩千多年的精神枷鎖,解放中華民族的創造力。
要以符合歷史原貌和科學內涵的“六爻制衡論”來解釋《周易》,拋棄以“君爻支配論”為基礎的解釋《周易》的封建主義的研易方法。周文王所創專著《周易》說明卦爻之間關係的本義是“六爻制衡論”,直接繼承這一重要思想的是中醫。中醫運用《周易》的八卦六爻解釋人體的五臟六腑生命結構。五臟六腑的八卦爻象是互相制衡的。每一個臟腑都處在平等的重要地位,沒有一個腑臟是處於絕對支配地位的。人類五臟六腑所表現的八卦六爻的互相制衡和陰陽平等、平衡是人的健康的基本的條件,也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源頭活水《周易》所要告訴我們的《周易》卦象六爻思想本身的面目。
從《周易》的“六爻制衡論”出發,我們不僅可以大大發展扁鵲時代開創的中醫學,而且可以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頭《周易》的深層結構中,刨掉封建主義的劣根,為創建民主平等,人格獨立的新文化注入新的理論活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可以在本民族遠古人類的智慧中找到自己的理論依據。
莫善朝,中國廣東省汕頭市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汕頭市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