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小而精緻的八卦桌子,對面是一尊如來像,如來左邊是觀音、右邊是關公,旁邊的辦公桌上右上角掛有四支毛筆,筆前有一個青瓷白底的罈子,裡面裝了一半的清水,屋裡飄着淡淡的檀香,這就是風水師朱偉的辦公室。

這天是八月中旬的一個傍晚,天色已暗。《中國經營報》記者來到朱偉位於上海莘庄的這處幽靜的辦公室時,裡面的數十個員工都已經下班,而朱還在不停地接電話、發郵件,顯然,他的業務很繁忙。朱是中華周易協會常務理事,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室內建築設計師。

研究風水15年的朱偉,1994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大學學習的是西方繪畫和哲學,而與風水打上交道卻是一次偶然,這年大學畢業,有一位同學送給他一本《中國風水理論研究》,他讀來好奇由此開始研究風水。

風水講的是氣,以氣的凶吉為研究對象。所謂的趨吉避凶,也就是要達到陰陽之氣的平衡。但中國文化對風水概念一直沒有明晰的解釋,所以在外人看來,風水有故弄玄虛之感。

“把風水稱之為哲學似乎更為合適。”朱偉說,在他看來,風水涉及十幾個領域的知識,風水師除具有豐富的古代文化知識外,還要有廣泛的現代科學知識,與物理學、環境景觀學、建築工程學、磁場方位學、氣象學、心理學甚至中醫等學科,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朱偉的客戶名錄上,不乏有希爾頓酒店、華潤置地[17.80 -0.34%]上海公司、荷蘭銀行、迪歐咖啡、麥德龍集團等知名企業。靜安區希爾頓酒店今年春天就曾經請朱偉去測風水,他為希爾頓酒店在物品陳設、排列等提出了規劃意見;他也曾參與麥德龍集團中國總部大樓的規劃建設,並提出了修改意見。而近年來他更多的時間會參與到房地產開發上,成為眾多房地產公司的顧問,實際上,與房地產結合的業務是最賺錢的。

“一般來說,參與房地產的開發和建設,進行全程風水指導,這在房地產圈已是公開的秘密。”一位在杭州從事風水師職業的人士對記者說。據他透露,這種業務一般的收費在幾十萬到上百萬元之間,是最賺錢的業務。而此外,幫富翁們看住宅風水的收費也在5000元到10000元之間,利潤也相當驚人。

據說,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台灣首富郭台銘都是虔誠的風水信徒,而今從內地到香港,從上海灘到華爾街,一些大企業家身後,都站着一個神秘莫測的風水師。

金融危機的到來給了朱偉這樣的風水師更多機會。

今年2月,美國《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中說,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之下,人們開始尋找更多讓風險變得可控的一些方法,這其中就包括來自中國的風水學說。其中知名的里昂證券就在今年推出了受客戶歡迎的“風水指數”,而這份指南就是根據兩位風水師預測的。

這份報告中預測香港恒生指數本月和4月將短暫彈升,8月可望觸底,待進入秋冬才會開始上揚。對此,里昂證券發言人西蒙·惠勒解釋說,客戶喜歡這份報告,我們發現,尤其是當市場如此不確定之時,客戶像對待我們的宏觀研究報告一樣,急切希望了解活潑輕鬆的觀點。

“目前在香港,風水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找風水師尋找商機、推算命理、取名改名等現象已經很普遍,不過在內地風水師的處境依然很微妙,這仍然是一种放不到檯面的職業。”朱偉說,但他又表示,儘管敏感,但實際上這幾年風水師的職業在內地發展迅速,風水師從開始的“半遮半掩”已經滲透到目前商業的各個環節中。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更多的房地產商開始尋找風水師,開發商在選地、蓋房、規劃和設計中都會有風水師參與,而還有部分開發商在競拍土地的時候,也會聘請知名的風水師來助陣,聽取他們的意見,決定土地的買賣與否,而此後的開發、規劃和設計等過程,風水師也會進行服務。

“目前業內都會請風水師坐鎮,你不請總會感覺到氣虛。香港的房地產商人龔如心生前在和公公爭奪遺產案中就請了風水師設局,最後取得了遺產,這也讓更多的房產商開始看重風水。”一位上海房地產商如此對記者說。

不過對此,朱偉則表示,這多少有些迷信的色彩,因為有職業道德的風水師們是不會介入這種糾紛中的,“風水也不是能左右一切的。”

在爭議聲中,風水師們走到陽光下,也得到了官方的部分認可。2004年,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中心正式頒佈的《2004年健康住宅技術要點》中指出:“住宅風水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有深遠的影響。它既含有科學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這也是我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肯定風水有合理的、科學的成分,同時也承認風水是客觀存在的文化現象。

不過,“朱偉們”對目前混亂的風水市場感到憂慮,“這個市場除了一小部分學者之外,大部分是故弄玄虛的鬼怪,以招搖撞騙為生,這顯然導致了外界對風水界不好的看法和影響了聲譽。目前應該對風水界精華的部分進行系統的整理,讓人們可以正確地使用。”

在朱偉看來,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人們生活壓力不斷增大、難免會有些心理脆弱、焦慮。因此對風水一說越發迷戀。朱說,他的客戶中有一位就是曾經的中國首富,今年他更面臨諸多壓力,而這些壓力也遠非風水所能解決的。“有時候,風水師更像心理醫生,為壓力重重之下的職場中人進行心理療傷。”

本版編譯人員:劉琳琳、王卜、王娟、劉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