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而精致的八卦桌子,对面是一尊如来像,如来左边是观音、右边是关公,旁边的办公桌上右上角挂有四支毛笔,笔前有一个青瓷白底的坛子,里面装了一半的清水,屋里飘着淡淡的檀香,这就是风水师朱伟的办公室。

这天是八月中旬的一个傍晚,天色已暗。《中国经营报》记者来到朱伟位于上海莘庄的这处幽静的办公室时,里面的数十个员工都已经下班,而朱还在不停地接电话、发邮件,显然,他的业务很繁忙。朱是中华周易协会常务理事,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室内建筑设计师。

研究风水15年的朱伟,199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大学学习的是西方绘画和哲学,而与风水打上交道却是一次偶然,这年大学毕业,有一位同学送给他一本《中国风水理论研究》,他读来好奇由此开始研究风水。

风水讲的是气,以气的凶吉为研究对象。所谓的趋吉避凶,也就是要达到阴阳之气的平衡。但中国文化对风水概念一直没有明晰的解释,所以在外人看来,风水有故弄玄虚之感。

“把风水称之为哲学似乎更为合适。”朱伟说,在他看来,风水涉及十几个领域的知识,风水师除具有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外,还要有广泛的现代科学知识,与物理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工程学、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心理学甚至中医等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朱伟的客户名录上,不乏有希尔顿酒店、华润置地[17.80 -0.34%]上海公司、荷兰银行、迪欧咖啡、麦德龙集团等知名企业。静安区希尔顿酒店今年春天就曾经请朱伟去测风水,他为希尔顿酒店在物品陈设、排列等提出了规划意见;他也曾参与麦德龙集团中国总部大楼的规划建设,并提出了修改意见。而近年来他更多的时间会参与到房地产开发上,成为众多房地产公司的顾问,实际上,与房地产结合的业务是最赚钱的。

“一般来说,参与房地产的开发和建设,进行全程风水指导,这在房地产圈已是公开的秘密。”一位在杭州从事风水师职业的人士对记者说。据他透露,这种业务一般的收费在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之间,是最赚钱的业务。而此外,帮富翁们看住宅风水的收费也在5000元到10000元之间,利润也相当惊人。

据说,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台湾首富郭台铭都是虔诚的风水信徒,而今从内地到香港,从上海滩到华尔街,一些大企业家身后,都站着一个神秘莫测的风水师。

金融危机的到来给了朱伟这样的风水师更多机会。

今年2月,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中说,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人们开始寻找更多让风险变得可控的一些方法,这其中就包括来自中国的风水学说。其中知名的里昂证券就在今年推出了受客户欢迎的“风水指数”,而这份指南就是根据两位风水师预测的。

这份报告中预测香港恒生指数本月和4月将短暂弹升,8月可望触底,待进入秋冬才会开始上扬。对此,里昂证券发言人西蒙·惠勒解释说,客户喜欢这份报告,我们发现,尤其是当市场如此不确定之时,客户像对待我们的宏观研究报告一样,急切希望了解活泼轻松的观点。

“目前在香港,风水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找风水师寻找商机、推算命理、取名改名等现象已经很普遍,不过在内地风水师的处境依然很微妙,这仍然是一种放不到台面的职业。”朱伟说,但他又表示,尽管敏感,但实际上这几年风水师的职业在内地发展迅速,风水师从开始的“半遮半掩”已经渗透到目前商业的各个环节中。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多的房地产商开始寻找风水师,开发商在选地、盖房、规划和设计中都会有风水师参与,而还有部分开发商在竞拍土地的时候,也会聘请知名的风水师来助阵,听取他们的意见,决定土地的买卖与否,而此后的开发、规划和设计等过程,风水师也会进行服务。

“目前业内都会请风水师坐镇,你不请总会感觉到气虚。香港的房地产商人龚如心生前在和公公争夺遗产案中就请了风水师设局,最后取得了遗产,这也让更多的房产商开始看重风水。”一位上海房地产商如此对记者说。

不过对此,朱伟则表示,这多少有些迷信的色彩,因为有职业道德的风水师们是不会介入这种纠纷中的,“风水也不是能左右一切的。”

在争议声中,风水师们走到阳光下,也得到了官方的部分认可。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正式颁布的《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这也是我国政府第一次明确肯定风水有合理的、科学的成分,同时也承认风水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

不过,“朱伟们”对目前混乱的风水市场感到忧虑,“这个市场除了一小部分学者之外,大部分是故弄玄虚的鬼怪,以招摇撞骗为生,这显然导致了外界对风水界不好的看法和影响了声誉。目前应该对风水界精华的部分进行系统的整理,让人们可以正确地使用。”

在朱伟看来,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大、难免会有些心理脆弱、焦虑。因此对风水一说越发迷恋。朱说,他的客户中有一位就是曾经的中国首富,今年他更面临诸多压力,而这些压力也远非风水所能解决的。“有时候,风水师更像心理医生,为压力重重之下的职场中人进行心理疗伤。”

本版编译人员:刘琳琳、王卜、王娟、刘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