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內容:藥酒工坊中由國際民間藝術大師趙寶國老師歷時半年創作的烙畫《華夏醫藥至尊》,再現了從我國原始社會到清代醫藥名家的風韻。該畫作長達25米,其烙法細膩流暢,色潤層次清晰,展現出了趙老師深厚的藝術功底,題記及帛文修書由著名書法家趙伯光揮毫撰寫。
    樂家老鋪沽上藥酒工坊的藝術藏品傳遞着中華傳統醫藥的文化與文明,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再現了華夏醫藥長河的深邃與底蘊。這些傾心之作,在藥酒工坊里莊重又不失靈動,它們傳神、雋永,顯示出了藝術家們極深的藝術造詣。
  藥酒工坊中由國際民間藝術大師趙寶國老師歷時半年創作的烙畫《華夏醫藥至尊》,再現了從我國原始社會到清代醫藥名家的風韻。該畫作長達25米,其烙法細膩流暢,色潤層次清晰,展現出了趙老師深厚的藝術功底,題記及帛文修書由著名書法家趙伯光揮毫撰寫。烙畫亦稱燙畫、火筆畫、烙花、“火針刺繡”,即用火燒熱烙鐵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烙畫在木質材料上烙繪,畫面上自然產生不平的肌理變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淺褐色乃至黑色。因此烙畫既能保持中國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使其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趙寶國老師從事烙畫藝術近30年,功底深厚,筆法嫻熟流暢,風格典雅厚重。自小學習西畫的他,很好地結合西畫藝術,大膽嘗試,不斷創新,將圖案、體積、光感、景深、明暗對比、肌理紋路等技法融入烙畫中,創作出了風格迥異、匠心獨運的畫作。技藝精湛的他,曾得到許多名人繪烙肖像的邀請。
  樂家老鋪沽上藥酒工坊里的《華夏醫藥至尊》,是趙寶國老師精心設計、傾力創作的烙畫作品。它傾注了趙老師半年的智慧與心血,活靈活現地譜寫了華夏醫藥名家的風采,堪稱敘事醫藥的神來之筆。
  烙畫《華夏醫藥至尊》記述了從人文始祖伏羲氏到衷中參西張錫純17位歷代醫藥名家。現在讓我們一起隨着烙畫之筆,漫步於醫藥歷史的長廊,來共同領略其中的醫藥大家的創世之風韻。

  人文始祖伏羲氏
  伏羲,又名宓羲、上古人物,甘肅天水人。伏羲與軒轅、神農並稱為三皇。伏羲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嘗百葯而制九針以拯夭枉。“伏羲制九針”則是針灸的起源。
  《太平御覽》記載:伏羲出生在甘肅天水,是大地灣原始部落的首領。成為中國文化的肇始者,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他和妻子女媧繁衍了後代,成為創世人物。他們發明了新的生產手段,探索出新的生活方式,使人類擺脫了洪荒時代的蒙昧狀態,為中華的文明史和興旺發展奠定了根基。
  伏羲潛心修研八卦,他以陰陽魚圖規法自然,演示了天地萬物間的種種變化,創造了人生的哲學體系,並取名為八卦玄學易理。伏羲在醫學上的重要貢獻即是嘗百草制九針,從此始有針刺療法。此前為砭石療法,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故有砭、針、灸、葯、導引五大醫術之說。從石器的砭,到金屬的針,顯然是質的飛躍。嗣後,針刺療法又與葯灸珠聯璧合,發展成針灸法則,沿用至今。
  炎帝神農氏

  神農,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繼伏羲以後,他發明了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亦以火征官,故又名炎帝,繫上古時代三皇之一。傳說神農氏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使民知所避就,從此發明了醫藥。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託名於神農氏,約成書於秦漢時期,收載藥物365種,分上品(120種)、中品(120種)、下品(125種),對每種藥物,記敘別名、性味、生長環境、主治功用等,是一部藥物學、博物學的重要文獻。

  軒轅黃帝
  黃帝,少典之子,姓姬,號有熊氏,名軒轅。傳說為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為中國醫藥始祖。舉凡兵器、舟車、弓箭、文字、養蠶、衣服、音律、算術、醫藥等,皆始創於黃帝時期。現存我國第一部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即是託名黃帝與歧伯、伯高、少俞、桐君之作。黃帝與炎帝都被看做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又稱炎黃子孫。我國固有的道德文化——黃老學說,即指黃帝和老子的學說。黃帝發明了曆數、天文、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文字、圖畫、著書、音律、樂器、醫藥、祭祀、婚喪、棺槨、墳墓、祭鼎、祭壇、祠廟、占卜等。
伊尹 第一名相伊尹
  伊尹是商朝第一任宰相,他的身世始終是個謎。傳說伊尹為奴隸出身,原為有莘氏的陪嫁之臣,廚師有莘氏之養子,承其養父之職任湯王廚師。公元前16世紀,負鼎俎以滋味取悅於湯,擢升宰相。博學多能,才華出眾,后佐湯王兵伐夏桀,逐取天下,商湯尊之為阿衡。伊尹深諳養生之道,尤擅長於烹飪技術,精通各種飲食菜肴滋味,由此而知藥物性味,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故有“伊尹創湯液”之說,首創中醫藥湯劑。
   外科鼻祖華佗
  華佗(約119-207),字元化,名敷,東漢傑出的外科醫學家。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自幼篤志學醫,並無入室名醫,而是潛心自學前世醫籍,精研岐黃,兼通數經,如《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等。通經達變,融會貫通,遂成一代名醫。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十分形象生動地褒揚了關羽的驚人毅力,更說明了華佗外科醫術的高明。華佗與董奉、張仲景被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華佗養性有術,對古代引導養生保健理論深入研究。教導弟子:“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極耳。動搖則各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他仿鹿、熊、虎、猿、鳥的動作,創造“五禽之戲”,如法操練,有強身健體之功,其弟子吳普常練五禽之戲,年高90餘歲仍耳聰目明,牙齒完堅。弟子樊阿,擅長針灸,遵循華佗的養生法,享臻百餘歲。

張仲景 醫聖方祖張仲景
  張仲景(約150-219),名機,東漢末年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少時學醫於同鄉張伯祖。漢靈帝時曾舉孝廉,任長沙太守,又有“張長沙”之稱。東漢建安年間,疫癘流行,死者甚眾,仲景張氏宗族死者就有三分之二,而死於傷寒的竟佔十分之七。
  面對這種情景,張仲景毅然辭官業醫,迫使他“勤求苦訓,博採眾方”,對傷寒病的起因和治療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全面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精華,集前人之大成,攬四代之精華,根據自己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著成中國第一部臨床醫學專著《傷寒雜病論》(唐宋以後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


文章標題 :“伏羲制九針”是針灸的起源來自:藏風得水 ,原文鏈接:http://www.zangshu.com/fuxi/fxs/2011/0209/2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