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内容:药酒工坊中由国际民间艺术大师赵宝国老师历时半年创作的烙画《华夏医药至尊》,再现了从我国原始社会到清代医药名家的风韵。该画作长达25米,其烙法细腻流畅,色润层次清晰,展现出了赵老师深厚的艺术功底,题记及帛文修书由著名书法家赵伯光挥毫撰写。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的艺术藏品传递着中华传统医药的文化与文明,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再现了华夏医药长河的深邃与底蕴。这些倾心之作,在药酒工坊里庄重又不失灵动,它们传神、隽永,显示出了艺术家们极深的艺术造诣。
  药酒工坊中由国际民间艺术大师赵宝国老师历时半年创作的烙画《华夏医药至尊》,再现了从我国原始社会到清代医药名家的风韵。该画作长达25米,其烙法细腻流畅,色润层次清晰,展现出了赵老师深厚的艺术功底,题记及帛文修书由著名书法家赵伯光挥毫撰写。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烙花、“火针刺绣”,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烙画在木质材料上烙绘,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赵宝国老师从事烙画艺术近30年,功底深厚,笔法娴熟流畅,风格典雅厚重。自小学习西画的他,很好地结合西画艺术,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将图案、体积、光感、景深、明暗对比、肌理纹路等技法融入烙画中,创作出了风格迥异、匠心独运的画作。技艺精湛的他,曾得到许多名人绘烙肖像的邀请。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里的《华夏医药至尊》,是赵宝国老师精心设计、倾力创作的烙画作品。它倾注了赵老师半年的智慧与心血,活灵活现地谱写了华夏医药名家的风采,堪称叙事医药的神来之笔。
  烙画《华夏医药至尊》记述了从人文始祖伏羲氏到衷中参西张锡纯17位历代医药名家。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烙画之笔,漫步于医药历史的长廊,来共同领略其中的医药大家的创世之风韵。

  人文始祖伏羲氏
  伏羲,又名宓羲、上古人物,甘肃天水人。伏羲与轩辕、神农并称为三皇。伏羲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伏羲制九针”则是针灸的起源。
  《太平御览》记载:伏羲出生在甘肃天水,是大地湾原始部落的首领。成为中国文化的肇始者,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他和妻子女娲繁衍了后代,成为创世人物。他们发明了新的生产手段,探索出新的生活方式,使人类摆脱了洪荒时代的蒙昧状态,为中华的文明史和兴旺发展奠定了根基。
  伏羲潜心修研八卦,他以阴阳鱼图规法自然,演示了天地万物间的种种变化,创造了人生的哲学体系,并取名为八卦玄学易理。伏羲在医学上的重要贡献即是尝百草制九针,从此始有针刺疗法。此前为砭石疗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故有砭、针、灸、药、导引五大医术之说。从石器的砭,到金属的针,显然是质的飞跃。嗣后,针刺疗法又与药灸珠联璧合,发展成针灸法则,沿用至今。
  炎帝神农氏

  神农,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亦以火征官,故又名炎帝,系上古时代三皇之一。传说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使民知所避就,从此发明了医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托名于神农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收载药物365种,分上品(120种)、中品(120种)、下品(125种),对每种药物,记叙别名、性味、生长环境、主治功用等,是一部药物学、博物学的重要文献。

  轩辕黄帝
  黄帝,少典之子,姓姬,号有熊氏,名轩辕。传说为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为中国医药始祖。举凡兵器、舟车、弓箭、文字、养蚕、衣服、音律、算术、医药等,皆始创于黄帝时期。现存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即是托名黄帝与歧伯、伯高、少俞、桐君之作。黄帝与炎帝都被看做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又称炎黄子孙。我国固有的道德文化——黄老学说,即指黄帝和老子的学说。黄帝发明了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
伊尹 第一名相伊尹
  伊尹是商朝第一任宰相,他的身世始终是个谜。传说伊尹为奴隶出身,原为有莘氏的陪嫁之臣,厨师有莘氏之养子,承其养父之职任汤王厨师。公元前16世纪,负鼎俎以滋味取悦于汤,擢升宰相。博学多能,才华出众,后佐汤王兵伐夏桀,逐取天下,商汤尊之为阿衡。伊尹深谙养生之道,尤擅长于烹饪技术,精通各种饮食菜肴滋味,由此而知药物性味,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故有“伊尹创汤液”之说,首创中医药汤剂。
   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约119-207),字符化,名敷,东汉杰出的外科医学家。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自幼笃志学医,并无入室名医,而是潜心自学前世医籍,精研岐黄,兼通数经,如《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等。通经达变,融会贯通,遂成一代名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十分形象生动地褒扬了关羽的惊人毅力,更说明了华佗外科医术的高明。华佗与董奉、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养性有术,对古代引导养生保健理论深入研究。教导弟子:“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极耳。动摇则各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他仿鹿、熊、虎、猿、鸟的动作,创造“五禽之戏”,如法操练,有强身健体之功,其弟子吴普常练五禽之戏,年高90余岁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弟子樊阿,擅长针灸,遵循华佗的养生法,享臻百余岁。

张仲景 医圣方祖张仲景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东汉末年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少时学医于同乡张伯祖。汉灵帝时曾举孝廉,任长沙太守,又有“张长沙”之称。东汉建安年间,疫疠流行,死者甚众,仲景张氏宗族死者就有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的竟占十分之七。
  面对这种情景,张仲景毅然辞官业医,迫使他“勤求苦训,博采众方”,对伤寒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面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成中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唐宋以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文章标题 :“伏羲制九针”是针灸的起源来自:藏风得水 ,原文链接:http://www.zangshu.com/fuxi/fxs/2011/0209/2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