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陰陽文化”按英國遠古歷史學家湯因比博士的推測,大概有兩萬年之久。我國這種遠古就有的陰陽文化,至今現代科學自主不自主的往往都符合了他這種文化所反映的哲理與規律辯證的內涵。這是西方許多科學家與學者最感到驚奇和重視的問題。
    除此之外,我國古代還有一種“五行”生、克、制、化的“五行文化”;再有就是易經、易學文化、八卦等;還有一種是10天干配12地支的“干支文化”。
    我國古代傳統文化就是以“陰陽”文化、“五行”文化、“干支”文化、“易學”文化這四大文化系統為主導的文化體系。
    這中間“易學”文化為什麼我們不稱為“易經文化”呢?這是因為《易經》所表示的易範疇太窄,只是易學長河中的一部分,並不是易學文化的全部。“易學”除了包括《周易》外,還包括:各種古易學、道家易學、天文易學、氣象易學、農用易學、中醫易學、兵家易學、太極易學、建築易學、環境易學、氣功養生易學、風水易學、服飾易學、姓名易學、殯葬易學、破解化煞易學等與易學有關的種種學問。
    我想,“易學”是不應該講專家的。“易”不應講“專”而應講“博”。因為易學講的是:“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作八卦——以類萬物之情,以通神明之德。”“易道,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這說明,易學要求我們每位學習研究者,盡量的多去了解掌握“天、地、人”之間的一切事物的規律;盡量具備多方面的知識。
    附1:

    四大文化體系:

    1.陰陽文化

      包括“太極”文化及在此思想、理論指導下發展出來的思想文化。

      中醫學中的“陰陽”理論和概念。

      “一陰一陽之謂道”是中華文化最為基礎的道理,也是一切事物最根本的規律和道理。

    2.五行文化

      木、火、土、金、水5種不同性質的物態相互制約相互轉化所衍生出來的哲理。

    3.干支文化

      10天干、12地支及其各種搭配規律。(10天干表示的是“緯度”的變化,12地支表示的是“經度”的變化)。

    4.易學文化

      以《易經》為代表,包含《易經》的各種文化現象,和“先天自然之易”。“先天自然之易”指的是“河圖”和“洛書”。

    附2:
    《易經》以卜莁的形式推測自然和宇宙的變化,幾乎涵蓋了人類社會的全部內容,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最早由觀察蜘蛛結網而發明“結繩為網以漁”的伏羲氏創立了先天八卦。商代末期,昏庸殘暴的紂王聽信讒言,將西伯侯姬昌囚禁於羑里城,姬昌潛心研究,以“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觀點,用了整整七年時間完成了《周易》,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改變了伏羲氏的坐標系,創立了後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並寫了每一卦的卦辭,利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變化來預測吉凶,這標誌着古人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力量,它的古老智慧體現在分析心理學和超自然神秘學等學說。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孔夫子及其弟子撰寫了《周易大全》,把蘊藏在占卜之中的哲理提升出來,併發揮的淋漓盡致,使《周易》成為一本關於宇宙和人類的充滿偉大哲理的書。標誌着哲學從神學中脫胎而出,是人類思想意識的一次新覺醒。它所指出的是一種狀態的趨勢判斷,而非具體做法。
   《周易》在中國被研究了幾千年後,於三百多年前流傳到歐洲,吸引了一些極有眼光的人士的注意,其中就有哲學家也就是發明了微積分的數學家萊布尼茨。被西方人稱為東方“神諭”的《周易》,若想把它的預測功能原理令人信服的提出來並得到世人的公認,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能做到。因此,《周易》被披上一層玄幻的外衣,成了東方文化的神秘之最。那一組組簡單而又抽象的陰陽符號一直困惑着眾多的研究者。
    客觀的說,《易經》是一本寓意頗深的哲學著作,它的哲學精神是:在正確的行為之下,人類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運用自己的力量決定未來。


文章標題 :中國古陰陽文化及易學文化來自:藏風得水 ,原文鏈接:http://www.zangshu.com/shenghuoyixi/sbdyj/2011/0129/21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