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我國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經典,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自古就有“不讀易不能為太醫,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之說。
最近拿到王政挺《易經的故事》一書,因其“易經”二字,起初是帶着敬畏心翻看,卻未料是帶着笑意看完的。王政挺說:“當時寫書的想法,就是讓讀者體驗式地閱讀《易經》,從故事中走近它。”
從看不懂到有所感悟
王政挺說:“此書所寫均是我自己理解《易經》的體驗,我正是通過這些故事,才悟到了讀《易經》的門道。”
從本質上講,《易經》是一本關於“卜筮”之書,卜筮是指對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王政挺說:“這本書字數雖然不多,但真正要理解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比如有關於《易經》的產生和演變,就有“易有三易”、“易歷三代”、“人更三聖”等故事和傳說。又比如,《易經》中的諸多卦爻辭,有很多古人對自己的經驗、想象和歷史的借重。
後幾經翻閱,王政挺有了一點心得。不少人對於易經的研究,有兩個誤區。第一是不注重畫面,單讀文字是無法理解其中意思的,《易經》中的文字也是用來描述畫面,若脫離了畫面的聯想便無法理解。如“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其中的周文王和箕子都是歷史人物,都有着獨特的故事,當然這裡是以歷史為像。在《易經》幾千年的傳播和應用中,同時也流傳了大量研究和應用《易經》的故事,其中有不少生動而有趣,很有影響。第二是不注重體驗,若無法在其中體驗,激發人的潛意識,也同樣無法了解易經的意思。
於是,王政挺將《易經》和歷史中許多與之有關的事情聯繫起來思考,自覺一點點看懂了其中的意思。《易經的故事》一書的寫作就是建立在這兩點理解上。為了符合現代入的閱訊習慣,他在原著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歷史故事裡解讀易經,透過耳濡目染的歷史故事將《易經》中的道理和內涵更為直觀、深刻地呈現出來。
請隨意地閱讀此書
王政挺說:“原先是想隨性寫,章節不那麼統一,就像是我希望大家看此書的心態一樣,最後為了讓第一次接觸易經的讀者和編排的需要,形成了現在的排版方式。”
《易經的故事》一書以六十四卦為序,其特色在於用歷史故事中的易例來詮釋《易經》,以說故事為主,輔以經文闡述。王政挺說:“所謂‘六經皆史’,幾千字的《易經》,真不知道可以帶出多少的故事。”
那麼該如何讀此書?王政挺說,隨意地閱讀此書。看的時候可以天馬行空任意想象,“學易亦是玩味”。所以,君子安居之時,可以觀察卦爻中的象而玩味其卦爻辭,細細琢磨其中的道理。在這個意義上,講述《易經》的故事,也就是在欣賞人們是如何理解《易經》應用《易經》。
書中故事從古到今,有歷史故事,有神話故事,但都有易理貫通其中。就如第一章“乾卦:群龍的故事”中,先分析了“龍”的形象,又分析了《易經》中的群龍:“周易以乾卦起首,乾卦六爻,六條龍,代表了宇宙生命原始最偉大的功能,代表了剛健主動的精神。六條龍處於不同時態,其中兆示的,是認識和把握時機的重要性。”
王政挺說:“想象一種語言就是想象一種生活。”除了文中提及的龍的相關內容,讀者還可以盡情地聯想,這才是“易經”最重要的閱讀方式。“易經有太多東西要寫,因為易經是永遠有生命力的,會隨着閱讀人的不同,時代的不同而不斷變化。”
文章標題 :從看不懂到有所感悟 從故事中走近“易經”來自:藏風得水 ,原文鏈接:http://www.zangshu.com/news/news/2011/0124/21808.html
最近拿到王政挺《易經的故事》一書,因其“易經”二字,起初是帶着敬畏心翻看,卻未料是帶着笑意看完的。王政挺說:“當時寫書的想法,就是讓讀者體驗式地閱讀《易經》,從故事中走近它。”
從看不懂到有所感悟
王政挺說:“此書所寫均是我自己理解《易經》的體驗,我正是通過這些故事,才悟到了讀《易經》的門道。”
從本質上講,《易經》是一本關於“卜筮”之書,卜筮是指對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王政挺說:“這本書字數雖然不多,但真正要理解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比如有關於《易經》的產生和演變,就有“易有三易”、“易歷三代”、“人更三聖”等故事和傳說。又比如,《易經》中的諸多卦爻辭,有很多古人對自己的經驗、想象和歷史的借重。
後幾經翻閱,王政挺有了一點心得。不少人對於易經的研究,有兩個誤區。第一是不注重畫面,單讀文字是無法理解其中意思的,《易經》中的文字也是用來描述畫面,若脫離了畫面的聯想便無法理解。如“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其中的周文王和箕子都是歷史人物,都有着獨特的故事,當然這裡是以歷史為像。在《易經》幾千年的傳播和應用中,同時也流傳了大量研究和應用《易經》的故事,其中有不少生動而有趣,很有影響。第二是不注重體驗,若無法在其中體驗,激發人的潛意識,也同樣無法了解易經的意思。
於是,王政挺將《易經》和歷史中許多與之有關的事情聯繫起來思考,自覺一點點看懂了其中的意思。《易經的故事》一書的寫作就是建立在這兩點理解上。為了符合現代入的閱訊習慣,他在原著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歷史故事裡解讀易經,透過耳濡目染的歷史故事將《易經》中的道理和內涵更為直觀、深刻地呈現出來。
請隨意地閱讀此書
王政挺說:“原先是想隨性寫,章節不那麼統一,就像是我希望大家看此書的心態一樣,最後為了讓第一次接觸易經的讀者和編排的需要,形成了現在的排版方式。”
《易經的故事》一書以六十四卦為序,其特色在於用歷史故事中的易例來詮釋《易經》,以說故事為主,輔以經文闡述。王政挺說:“所謂‘六經皆史’,幾千字的《易經》,真不知道可以帶出多少的故事。”
那麼該如何讀此書?王政挺說,隨意地閱讀此書。看的時候可以天馬行空任意想象,“學易亦是玩味”。所以,君子安居之時,可以觀察卦爻中的象而玩味其卦爻辭,細細琢磨其中的道理。在這個意義上,講述《易經》的故事,也就是在欣賞人們是如何理解《易經》應用《易經》。
書中故事從古到今,有歷史故事,有神話故事,但都有易理貫通其中。就如第一章“乾卦:群龍的故事”中,先分析了“龍”的形象,又分析了《易經》中的群龍:“周易以乾卦起首,乾卦六爻,六條龍,代表了宇宙生命原始最偉大的功能,代表了剛健主動的精神。六條龍處於不同時態,其中兆示的,是認識和把握時機的重要性。”
王政挺說:“想象一種語言就是想象一種生活。”除了文中提及的龍的相關內容,讀者還可以盡情地聯想,這才是“易經”最重要的閱讀方式。“易經有太多東西要寫,因為易經是永遠有生命力的,會隨着閱讀人的不同,時代的不同而不斷變化。”
文章標題 :從看不懂到有所感悟 從故事中走近“易經”來自:藏風得水 ,原文鏈接:http://www.zangshu.com/news/news/2011/0124/2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