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艮下艮)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釋詮]艮卦:逆着事物形成的時間向前推其成長過程,得到的就不是這一事物當下的狀態,而是其歷史了(縱);用處在同一環境下,同一時刻的事物與其相比較,見到的只是外部差別,也不是這一事物本身成長的根本理由(橫)。只有縱橫交錯,內外兼析,才不至於出現錯誤的判斷。
[把握]李白詩曰:“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人們常言歷史時空,但又不是在敘史時忘了空的廣闊,就是在描述空時丟了時的連續發生。因而總也免不了出現亂點鴛鴦譜的現象。所謂“科學系統論”所要解決的也正是這一問題,只是其又遺憾地拋棄了人本身的主觀能動性。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釋詮]《彖傳》說:艮卦,定性為相對之止(質、動),同步為絕對之止(時、靜)。過程結束,法則消失;運動開始,規律同步。一動一靜連續不斷,事物的規律就清楚再現了。“艮止”的意義是每一事物都佔據着一定的空間。空空相距,不相交感,就會敵對不親。所以,“不清楚事物的現時狀態,只見事物之間外在的差別,不知其本質,判斷就會出現謬誤”啊。
[把握]在範疇的意義上,時、空兩分鮮明;在現實的處境下,時、空則無法判然兩清了。因此,在我們傳統文化上總是時間、空間做為混成的“範疇”。只是主附依次輕重不同而已,兩組範疇,靜動雙態,時空一體,渙然冰釋。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釋詮]《大象傳》說:同質相距相遞,就有了事物按一定形態分佈的空間處所。所以,哲學家用可以不離身體的思維達到與外部交通的目的。
[把握]思維因與客體共振相應而相交通,意識與軀體因與客體的敵對而固止不前。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釋詮]初爻:自軛、復軛、共軛、復共軛的時空構形機制在事物生成之初就具有了,這就是自然界所以品類繁盛,生生不已,新新不停的原因。人類只有掌握了這一根本原理,才能建立整體文明生存的和諧社會,永享幸福。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釋詮]《小象傳》說:“時空控制幾制在事物發生之初既已存在”,所以,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才離不開整體生成邏輯。
[把握]老子曰:“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原因為何?人們對於時空構形的控制幾制缺乏自覺的認識和遵守的自覺精神,因此常常遭其懲治。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釋詮]二爻:只從心靈意識出發,不續承事物自發幾制的條件要素作用,就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釋詮]《小象傳》說:“不能從客觀的實際情況出發”,又不能聽從正確的意見,當然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把握]無論做事,還是經商,不懂得止損,不能聽從別人的好建議,而只是從自身的願望出發,就容易滑入失敗之途。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釋詮]三爻:斷腰為界,裂肉於脊,疼痛就會像火燒一樣灼燙其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釋詮]《小象傳》說:“斷腰為界”,危難遭際就會如火薰心。
[把握]人,如果畫地為牢,一切只為自我打算,社會就會在無盡的紛爭中,墮落苦海。痛苦就會象烈火一樣,燒疼着每一顆善良的心。
六四,艮其身,無咎。
[釋詮]四爻:把慾望限定在身體的必須,而非鋪張浪費上,沒有錯誤。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釋詮]《小象傳》說:“不超越身體素質的自然要素界限”,就是控制過度慾望,安守本位。
[把握]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無論肉體,還是精神上的需求都是自然的,沒有錯誤。但是,社會的複雜性,制約着每個人的身份標識,只有切實認清自己的一應所在,不但是自己的所長,也能給他人帶來快樂,才是一個人的真正追求。而不可執意幻覺,費盡心機,只想着填滿自我膨脹的胃口。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釋詮]五爻:政府的政策有的放矢,思想符合整生邏輯,就不會給人民帶來憎恨了。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釋詮]《小象傳》說:“政策有的放矢”,靠地是公正之心。
[把握]政策是否公正,既決定於政府的立場是站在為大多數人謀利益,還是為一部分人謀利益上,也決定於公職人員的科學素養。光有正確的立場,不懂科學,就會瞎指揮,胡整蠻幹;只懂科學,而不知站在哪部分人的立場上說話辦事,往往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上九,敦艮,吉。
[釋詮]上爻:敦厚樸實,不虛妄胡來,吉祥。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釋詮]《小象傳》說:“保持敦厚樸實的品質”,團體、組織就會逐漸發展壯大,直至成為人們期待的希望工程。
[把握]投機鑽營不僅局限於個人,團體組織一旦誤入此道,則比個人所造成的危害更大。能否有效約制團體組織的壟斷霸權,更是社會的重大課題。
[總論]自然界靠食物鏈的制約,保持其繁榮;人類社會則需要興正止邪來增進發展的文明程度。認識不到這一點,不是瞎折騰,就是向動物世界退化變質。這與工具的“科學性”無關,關鍵是人格的道德品質。
(作者:風行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