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是人類在對自然的風、水、地質、植物等一系列物質資料的觀察與研究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科學理論。通過對風水學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風水學的主旨在於尋求天地人合一、身心合一的價值理念,創造自然環境和諧協調、社會相融一體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空間。“和諧”二字是貫穿整個風水體系的主線。
我們知道風水,古稱“堪輿”,源於易經,成於漢晉,至唐代得趨完善,經宋元明清諸朝之補充認定。在此過程中,易經和儒家的“和諧“的理念得到成功的運用。
易經風水學上認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體現了易經和諧對等性,這種和諧對等性在風水學上也得到很好的運用。譬如,《雪心賦》中云:孤陽不生,獨陰不長。同“《易》以道陰陽”是共出一撤的,風水學上就是用這樣平衡陰陽的方法,來營造人類的生存氛圍的平衡。當然陰和陽在一起還是存在衝突。這就好比沒有不吵架的夫妻,儘管感情很好,有時候還是會磕磕碰碰的。問題在於,磕磕碰碰之後如何解決,最後的解決,非得“和”不可。“愛”要以“和諧”為基礎,只有“和諧”才有永恆的“愛”,才有生機和活力。這個道理很深刻,但並不簡單。
從風水中龍穴砂水向這五大要素上着眼,處處以和諧平衡為主旨。天玉經云:“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陰陽不待言”。山為陰,靜;水為陽,動。山水就是有形的陰陽,陰陽就是相對的,也正是這種相對才能達到一定的“和諧”,在和諧中求得效果。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就是對此“和”有力的闡述。“山北為陰,水北為陽”、 “居陽背陰,謂之大吉”的風水綱要,在古風水建築中更屢見運用。張栻在《答朱元晦書》中稱嶽麓“書院相對案山,頗有形勝,有力者睥睨作陰宅,披棘往來。四方環繞,大江在前,景趣在道鄉、碧虛之間,以風霄名之,安得杖履來共登臨也”,已表露其風水觀念。“陽宅須教擇地形,背水面山稱人心”;或為所謂的“山屏水障”,“藏精聚氣”,“鍾靈匯秀”;或為所謂的“枕山襟水”;或為一面背山型,外部環境以水為主。如此種種皆為陰陽相對“和諧”的作法。
再者,從考古資料,我們了解到:清代帝陵就非常注意建築物與大自然的和諧。以橫向的山脈作為天然屏障,使陵寢的背後呈現氣勢磅礴的背景。各條排水渠道都因其自然,在水溝邊砌石、架橋。在小山包上建殿宇,獨具匠心。清代帝陵還能突出中心,孝陵在中央,兩旁分別是景陵、裕陵等陵墓,進入陵區,先是稀散的建築,越接近地宮,建築越密湊,從南至北,由疏而密。整個陵區無不是以“和諧”為主題。
風水在相地時,有地形四美之說:一美羅城周密;二美砂水內朝;三每明堂寬敞。四美一團旺氣。從四美中看出,和諧是風水的靈魂,
現代的城市建築,整體建築群高矮不一、參差不齊,單體建築的外觀造型也缺乏整體統一,加之一些縱橫交織的電纜電線和顏色眾多而又雜亂無章的住宅門窗等,不符合以和諧為中心的風水理念的居住環境。長期居住其間,就會通過視覺影響人的思維、行動、言談、情緒、感覺,以至生理心裡變化,使人變得焦慮不安、易於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減退。嚴重者還可誘發各種疾病。因此,城市建築的整體和個體面貌,都應當符合以和諧為中心的風水理念。
在勘察和研究了國內外大量的企業案例后,我們發現,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既取決於經營管理,取決於戰略管理,取決於文化理念,取決於投資環境,更取決於企業的風水環境。然而一個企業要有成功的發展,企業內部環境要和諧、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關係要和諧、企業與外部環境、外部社會要和諧。足見企業的風水環境的重點也在“和諧”。
對於現在而言,風水學是一種有關城市、村莊、民居、園林等建築環境的基本理論與規劃設計的理論,它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建築景觀、生理心理、藝術文化等學術知識於一體,它以平衡和諧的理念為中心。我們若將其運用於建築規劃之中,結合現在生存學、養生學、藝術學和建築學,以科學辯證的思維方式去統籌安排建築的布局。相信我們可以構建和諧的生存空間和工作環境、自然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更完善風水學體系的確立,才能促進居住健康的環境得到持續發展,才能促進人類擁有更廣闊更美好的未來世界。
郭濟懷 己丑年冬月於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