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是人类在对自然的风、水、地质、植物等一系列物质资料的观察与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科学理论。通过对风水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风水学的主旨在于寻求天地人合一、身心合一的价值理念,创造自然环境和谐协调、社会相融一体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和谐”二字是贯穿整个风水体系的主线。
我们知道风水,古称“堪舆”,源于易经,成于汉晋,至唐代得趋完善,经宋元明清诸朝之补充认定。在此过程中,易经和儒家的“和谐“的理念得到成功的运用。
易经风水学上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体现了易经和谐对等性,这种和谐对等性在风水学上也得到很好的运用。譬如,《雪心赋》中云: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同“《易》以道阴阳”是共出一撤的,风水学上就是用这样平衡阴阳的方法,来营造人类的生存氛围的平衡。当然阴和阳在一起还是存在冲突。这就好比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尽管感情很好,有时候还是会磕磕碰碰的。问题在于,磕磕碰碰之后如何解决,最后的解决,非得“和”不可。“爱”要以“和谐”为基础,只有“和谐”才有永恒的“爱”,才有生机和活力。这个道理很深刻,但并不简单。
从风水中龙穴砂水向这五大要素上着眼,处处以和谐平衡为主旨。天玉经云:“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阴阳不待言”。山为阴,静;水为阳,动。山水就是有形的阴阳,阴阳就是相对的,也正是这种相对才能达到一定的“和谐”,在和谐中求得效果。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对此“和”有力的阐述。“山北为阴,水北为阳”、 “居阳背阴,谓之大吉”的风水纲要,在古风水建筑中更屡见运用。张栻在《答朱元晦书》中称岳麓“书院相对案山,颇有形胜,有力者睥睨作阴宅,披棘往来。四方环绕,大江在前,景趣在道乡、碧虚之间,以风霄名之,安得杖履来共登临也”,已表露其风水观念。“阳宅须教择地形,背水面山称人心”;或为所谓的“山屏水障”,“藏精聚气”,“钟灵汇秀”;或为所谓的“枕山襟水”;或为一面背山型,外部环境以水为主。如此种种皆为阴阳相对“和谐”的作法。
再者,从考古资料,我们了解到:清代帝陵就非常注意建筑物与大自然的和谐。以横向的山脉作为天然屏障,使陵寝的背后呈现气势磅礴的背景。各条排水渠道都因其自然,在水沟边砌石、架桥。在小山包上建殿宇,独具匠心。清代帝陵还能突出中心,孝陵在中央,两旁分别是景陵、裕陵等陵墓,进入陵区,先是稀散的建筑,越接近地宫,建筑越密凑,从南至北,由疏而密。整个陵区无不是以“和谐”为主题。
风水在相地时,有地形四美之说:一美罗城周密;二美砂水内朝;三每明堂宽敞。四美一团旺气。从四美中看出,和谐是风水的灵魂,
现代的城市建筑,整体建筑群高矮不一、参差不齐,单体建筑的外观造型也缺乏整体统一,加之一些纵横交织的电缆电线和颜色众多而又杂乱无章的住宅门窗等,不符合以和谐为中心的风水理念的居住环境。长期居住其间,就会通过视觉影响人的思维、行动、言谈、情绪、感觉,以至生理心里变化,使人变得焦虑不安、易于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减退。严重者还可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城市建筑的整体和个体面貌,都应当符合以和谐为中心的风水理念。
在勘察和研究了国内外大量的企业案例后,我们发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经营管理,取决于战略管理,取决于文化理念,取决于投资环境,更取决于企业的风水环境。然而一个企业要有成功的发展,企业内部环境要和谐、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要和谐、企业与外部环境、外部社会要和谐。足见企业的风水环境的重点也在“和谐”。
对于现在而言,风水学是一种有关城市、村庄、民居、园林等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它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建筑景观、生理心理、艺术文化等学术知识于一体,它以平衡和谐的理念为中心。我们若将其运用于建筑规划之中,结合现在生存学、养生学、艺术学和建筑学,以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统筹安排建筑的布局。相信我们可以构建和谐的生存空间和工作环境、自然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更完善风水学体系的确立,才能促进居住健康的环境得到持续发展,才能促进人类拥有更广阔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郭济怀 己丑年冬月于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