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名作為影視劇的語言文化載體,是影視劇的“第一名片”。它既可以把影片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傳遞給觀眾,也可以加深人們對影視劇思想內容的理解,給人以美的藝術感受。
    而當前影視界市場的激烈競爭,不僅僅體現在了票房和收視率上,影視劇名本身也成了一種直接、有效的競爭手段。

    於是影視劇名也就越來越五彩繽紛,讓觀眾眼花繚亂了。甚至被炒作到了其他行業。

    年前在網上引起轟動的張家界“更名門”事件,其景點“南天一柱”因為電影《阿凡達》在此取景,更名為“哈利路亞山”。張家界旅遊景點在這個春節黃金周期間的旅遊又大大地火了一把。

    電視劇《潛伏》熱播,《潛伏在辦公室》的出版、大賣與此全無關係?


  有人說,一個好的劇名,如同一對巧笑盼兮的“美目”,能夠迅速吸引觀眾,使人產生強烈的欣賞慾望。

    但實際上,現在很多影視劇名卻是爭議頗大。

    之前,網上曾就電視劇名《都是愛情惹的禍》提出質疑,說這部改編於暢銷網絡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的電視劇,是模仿當年曾紅極一時的歌名《都是月亮惹的禍》,再加上“愛情”和“禍”抓住觀眾的眼球和好奇心,十分惡俗。但,據說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卻因為這個名字提升了不少。

    如果說央視 2009 年開門大戲《走西口》,劇名與那首胎炙人口的山西民歌《走西口》同名,還有其主題一致,更容易引起共鳴的緣由外。2009年很多與歌名一致的電視劇也就難怪有網友評議“電視劇用歌名當劇名,都成風了”。羅大佑膾炙人口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其歌名甚至還被兩家文化公司爭搶。

    

    所以關於影視劇名字的好壞,這個比喻也許更準確:“除了眼睛本身漂亮與否,眼神也很關鍵。乾淨的、清澈的、純凈的眼神最能打動人”。

 

     同樣是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句子,《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個劇名的文化韻味就強了許多。

    《一江春水向東流》取自李煜詞中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具體意象,把無形的愁緒形象化,想象便隨着那汩汩東流的“一江春水”而奔涌開去。
 

    其實不光是影視劇名,電視、網站、報刊等媒體的欄目名同樣體現着不同的文化訴求和品位。

    如何在萬紫千紅中既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又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這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來源網站: 董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