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名字曾經是文化的載體。意存高遠,用字講究;或引經據典,或寓物抒懷。
古人起名志在高遠,但用詞謙遜,什麼退之、好問、苦禪,毫不張揚。
古代的人取名最講究“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在族譜中就為幾十代後人的名字先取定一個字,讓他們不會出現輩份上的混亂。
今人取名不可謂不用心,也巴不得孩子可以威名遠揚,卻缺失了不少文化韻味。
今人起名立場鮮明,用詞直白,唯恐名字不響亮不夠引人注目。
今人起名最容易出現重名。
今人取名的變遷其實也蘊含著一定的文化背景。
今人的名字與時代共進,帶有太多的時代烙印。
諸如建國初期的解放、新華、建國、愛國、衛國、援朝、抗美、國慶;大躍進時期的躍
進、衛星、超英、超美;以及文革時期的文革、永紅
、衛兵、向紅 、衛革、學軍 、向東、 紅衛等;幾乎成了當時最常見的名字。
經過文革十年後,人們重新投身到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中,
“單名風“隨之盛行,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大眾經歷浩劫之後,一心追求“簡單”、“寧靜”、“樸實無華”生活的心態。這時候的名字出現了史上最嚴重的重名現
象。諸如劉波李剛張勇
張偉、趙強等名字幾乎是隨處可見。據說有的名字全國就有上百萬個在叫,幾乎快趕上一個城市的人口總數了。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但在之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取名上,人們的觀念又出現改變了,起名時開始結合命理五行了。
有的人一味相信命理中五行缺什麼就補什麼,而且不分輕重,只看數字的偏旁部首,一時間名字中又出現了大量的以木字旁、火字旁、土字旁、水字旁、金字旁組成
的字,“森、林、鑫、炎焱、淼”等字更是多見。
這個其實與新中國成立前很多年的取名有些相似之處,都開始注重名字與命理的結合。區別之處則在於,那時候人們識文斷字的少,只能聽憑先生給取名;今人則家
家父母都自負學識超人,一般不願把取名大權假手他人,寧願自己學習姓名學,或運用網絡軟件來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巴不得能取個空前絕後,獨一無二,又吉祥如
意的名字,讓孩子在出生之處就與眾不同。
願望是美好的。實行起來卻不那麼心想事成。
試想,古老的易學文化豈是人人輕易就能掌握的?僅僅對命理學、姓名學這些易學的分支一知半解,又怎麼能給孩子取個對其一生有幫扶作用的好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