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研究企業名字的時候,不時會有悵然若失的感覺。

 

    我們的企業命名現在可謂是百花爭春,氣象萬千。名優企業不勝枚舉,企業商標更是爭奇鬥豔。可是,能結合企業產品、企業文化,深入人心的企業名字卻寥寥。

    環顧身邊,大家可以很容易地就說出海爾、長虹、美的、康佳、等家電產品;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淘寶等網站;聯想、神舟等電腦……..

    可是,除了產品之外,你對這些品牌的了解還有多少?

    如果說起海爾人們還大都知道張瑞敏,談到阿里巴巴就想起馬雲。那麼應對危機下柳傳志的復出,你會因此有什麼聯想呢?

    

 仁心”、“仁術”之“仁”在同仁堂名號中的妙用,是我對同仁堂企業文化關注的開始。

    同仁堂是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創建於清康熙年間,歷經三百多年的風雨,始終堅持“德、誠、信”的優良傳統,創造了諸多廣大消費者放心的精品良藥。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 效顯著”而聞名海內外。

 

    看過《大宅門》的觀眾應該還記得,白家人是多麼重視原料質量的。白景琦幼年曾親隨採辦人員去藥材市場學習,楊九紅則在日本人的刀下冒死前往東北採購優質葯 材。

    即便是在自己家人的生活水平都受到經濟影響的時候,白家人依然高薪養着製藥的師傅;白景琦火燒不合格成藥的那場戲,更是歷代同仁堂人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 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傳統古訓的明證。

   《大宅門》傾情演繹后,在同仁堂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下,同仁堂之名號更深入人心,"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始終是同仁堂人的立身之本。


    杏花村酒也自有其得天獨厚的地方。

    杜牧的一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讓山西的杏花村酒聞名國內,且歷代的杏花村都以釀酒、酒 文化聞名。盛唐時,這裡以“杏花村裡酒如泉”、“處處街頭揭翠簾”成為酒文化的古都。 

 

    杏花村的詩詞千古傳頌,杏花村的酒香沁人心脾;

    相傳杏花村裡有一口古井,俗稱神井,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為汾酒和竹葉青酒的水源。自南北朝以來汾陽便以產美酒著名,所產汾酒素有“甘泉佳釀”的美 譽。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詩碑刻甚多,而杜牧的這首《清明》詩,赫然列於碑群之首。

 

    作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者,我關注的焦點始終是國內的人、事、物。

    可即便如此,年少時期的一則廣告還是讓我對萬寶路香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寬闊無垠的藍天,一望無際的草原,那奔馳的駿馬,粗獷豪放、野性不羈的牛仔騎馬者……是多少生活在鋼筋水泥中現代人的夢想!

    廣告詞Where there is a man,there is a Marlboro (哪裡有男士,哪裡就有萬寶路)開一代廣告之先河。

    而萬寶路(Marlboro)的解釋:

    Man always remember love because of romantic only

    譯文:男人們總忘不了愛情,但,僅僅是為了羅曼蒂克

    更是讓多情男兒、浪漫女子魂牽夢縈。

    萬寶路(Marlboro)無疑是知名度最高和最具魅力的國際品牌之一。不論你是否吸煙,萬寶路的世界形象和魅力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你難以忘懷。

    不久前,我在網上看到了一篇題為“海參與太極”文章:

    太極就是至陰至柔,至剛至強,至柔至堅,太極,無極,大極.陰陽互生,變幻無常,生出世界萬千.

    從海里撈出來的鮮海參,如果不即時加工就會,你一抓它,就會變軟裝死,直到陽光下化作一灘水,變得無影無蹤,大到無形;如果你及時加工,放入水中煮上 20-30時分,就會變得奇硬無比,吃起來像在咀爵膠皮,難以下咽.海參可以說是剛柔相濟.

 

    出於專業的好奇,我搜索了這篇文章的出處,“聖朗 海參”也就這樣進入了我的視線。

   “聖朗海參”來源於主人的英文譯名,卻妙在用"聖德載物,朗心謙和"來註解,再加上主人還開闢了參道文化大講堂,將我國的食文化弘揚到了更高的層次 “道”。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以“聖朗”命名的企業不少,有服裝、地板、衛浴用品等。但這些,也僅僅只是給我以一個名字的感覺而已。唯獨“聖朗海參”卻帶來了文化的 氣息。

 

    產品可以讓企業走入消費者的生活,而企業名號、企業文化走進的卻是消費者的心中,會一直流 傳下去。

來源網站: 董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