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一套的開年大戲《走西口》被認為是《闖關東》的姊妹篇,以山西人外遷的300年歷史為大背景,把晉商文化的背景進一步放大,展現山西
人拼搏奮鬥的歷史。《走西口》與其說是一部歷史大戲,不如說是中華民族的又一次文化尋根之旅。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國有名的三次人口大遷徙。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
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以往人們一說起山西人,往往會說山西人很“小氣”。殊不知,山西人如果真的小氣,哪裡會有山西票號的匯通天下,哪來晉商的如許輝煌?
晉商之名,天下皆知,世人皆道晉商富甲一方,可外人怎知山西商人經商過程中的苦辣酸辛。
流傳已久的民歌《走西口》唱出了多少山西人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離鄉的無奈。
歸根結底,走西口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窮。當時的山西有很多窮人,但他們窮困的原因並非因為懶惰,而是因為山西的自然條件實在太惡劣。清朝時曾有人這樣評價山
西說“無平地沃土之饒,無水泉灌溉之益,無舟車漁米之利,鄉民惟以墾種上嶺下坂,汗牛痛仆,仰天續命”。大同的地方志甚至說大同地區“歲豐,畝不滿斗”。
山西不但土地貧瘠,而且自然災害頻繁。所以貧窮的山西人只好走西口了。一步步地用腳丈量着北中國的土地,用辛苦、汗水凝聚出了晉商的輝煌。
但是也正因為自然條件的惡劣,使得山西人在村莊、城鎮的布局上大都依山傍水,符合了好風水的要求,不僅名人輩出,而且特別聚財。
僅以五台山附近的風水為例,就不難看出所言不虛。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中的徐向前的家鄉就在五台山附近,滹沱河北岸;而僅有一河之隔的河邊村,就是盤踞
山西幾十年之久的土皇帝閻錫山的家鄉。不能不說是風水上的奇迹。而同樣是在五台山附近,三國時候還出了著名的美女貂蟬、帥哥呂布。
而山西全省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大部分為山區和丘陵。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亘北嶽恆山、五台山,
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幾乎全境為大山環繞,處處有風水寶地。
卻也因了大山的環繞,而把山西人的魂魄都圈在了群山環繞中。所以歷代的走西口人,發財之後還是要回山西大興土木,建設自己的家園,留存至今保存完好的山西
大院大多是走西口的人們所建。
時至今日,山西人仍然以戀家聞名,不管是身處何地,山西人總覺得自己的故鄉最好。且不說山西的風土人情如何淳樸厚道,也不說山西的物產富饒,
單隻說山西的食物,就足以讓遠離家鄉的遊子魂牽夢繞。不是山西人嘴巴饞,實在是山西食物的精細非別處可比。
山西雖然因自然條件所限,不能四季皆有蔬菜。但只一個簡單的麵食,就讓山西人做出了無數的花樣。刀削麵、拉麵、扯麵、手擀麵、撥面、面片、抿面、貓耳朵、
河撈麵,僅僅是按照形狀的不同而列舉;臊子面、油潑面、炒麵、合鍋面、燜面等又因為吃法不同而各有千秋;而被大家在困難年代都視為粗糧的高粱面,其他地方
人做出來粗澀難咽,而山西的高粱面魚魚卻讓遊客難以忘懷;……
由此也可以看出山西人是如何細緻地對待他們的生活。山西人是在以他們的精細經營着生活,經營着生意,經營着人生。
山西的男人在外經營着男人的世界,女人則在家裡經營着山西女人的天地。一代代走西口男人的背後,無不站立着支持他的母親、妻子。山西民謠:“男人是摟錢的
扒扒,女子是盛錢的匣匣,不怕扒扒沒齒子,就怕匣匣沒底子”,說的就是山西女人在晉商發展歷史上所起的作用。
其實這還是與山西的地形地勢等風水特點相關聯。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西的大院絕不僅僅是財富的凝聚,也是一代代主人為家族繁榮而請高人指點的風
水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