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走西口》被认为是《闯关东》的姊妹篇,以山西人外迁的300年历史为大背景,把晋商文化的背景进一步放大,展现山西 人拼搏奋斗的历史。《走西口》与其说是一部历史大戏,不如说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文化寻根之旅。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 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以往人们一说起山西人,往往会说山西人很“小气”。殊不知,山西人如果真的小气,哪里会有山西票号的汇通天下,哪来晋商的如许辉煌?

   晋商之名,天下皆知,世人皆道晋商富甲一方,可外人怎知山西商人经商过程中的苦辣酸辛。

 

    流传已久的民歌《走西口》唱出了多少山西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无奈。

    归根结底,走西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穷。当时的山西有很多穷人,但他们穷困的原因并非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山西的自然条件实在太恶劣。清朝时曾有人这样评价山 西说“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乡民惟以垦种上岭下坂,汗牛痛仆,仰天续命”。大同的地方志甚至说大同地区“岁丰,亩不满斗”。

    山西不但土地贫瘠,而且自然灾害频繁。所以贫穷的山西人只好走西口了。一步步地用脚丈量着北中国的土地,用辛苦、汗水凝聚出了晋商的辉煌。

 

    但是也正因为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山西人在村庄、城镇的布局上大都依山傍水,符合了好风水的要求,不仅名人辈出,而且特别聚财。

    仅以五台山附近的风水为例,就不难看出所言不虚。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徐向前的家乡就在五台山附近,滹沱河北岸;而仅有一河之隔的河边村,就是盘踞 山西几十年之久的土皇帝阎锡山的家乡。不能不说是风水上的奇迹。而同样是在五台山附近,三国时候还出了著名的美女貂蝉、帅哥吕布。

 

    而山西全省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 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几乎全境为大山环绕,处处有风水宝地。

    却也因了大山的环绕,而把山西人的魂魄都圈在了群山环绕中。所以历代的走西口人,发财之后还是要回山西大兴土木,建设自己的家园,留存至今保存完好的山西 大院大多是走西口的人们所建。

 

    时至今日,山西人仍然以恋家闻名,不管是身处何地,山西人总觉得自己的故乡最好。且不说山西的风土人情如何淳朴厚道,也不说山西的物产富饶, 单只说山西的食物,就足以让远离家乡的游子魂牵梦绕。不是山西人嘴巴馋,实在是山西食物的精细非别处可比。

    山西虽然因自然条件所限,不能四季皆有蔬菜。但只一个简单的面食,就让山西人做出了无数的花样。刀削面、拉面、扯面、手擀面、拨面、面片、抿面、猫耳朵、 河捞面,仅仅是按照形状的不同而列举;臊子面、油泼面、炒面、合锅面、焖面等又因为吃法不同而各有千秋;而被大家在困难年代都视为粗粮的高粱面,其他地方 人做出来粗涩难咽,而山西的高粱面鱼鱼却让游客难以忘怀;……

    由此也可以看出山西人是如何细致地对待他们的生活。山西人是在以他们的精细经营着生活,经营着生意,经营着人生。

 

    山西的男人在外经营着男人的世界,女人则在家里经营着山西女人的天地。一代代走西口男人的背后,无不站立着支持他的母亲、妻子。山西民谣:“男人是搂钱的 扒扒,女子是盛钱的匣匣,不怕扒扒没齿子,就怕匣匣没底子”,说的就是山西女人在晋商发展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其实这还是与山西的地形地势等风水特点相关联。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的大院绝不仅仅是财富的凝聚,也是一代代主人为家族繁荣而请高人指点的风 水杰作。


来源网站: 董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