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的型像是一位美麗端莊,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女神。其實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觀音菩薩卻是一位男神,他上身裸露,手執蓮花,半透明的袈裟自腰間下垂,覆蓋臀部和大腿,頭戴冠冕,頸掛項圈,手套臂環、鐲子等飾物。

以下一個有關觀音的傳說:他出於對天下一切眾生的憐憫,故發重誓放棄成佛和達到最終寂滅,以便持續不斷的廣佈佛教教義,直至最後一個生物得以覺悟,脫出輪廻之苦。觀音就這樣無限期滯留在世上,自己卻失去了最高佛果。不過他在普通大眾心目中的地位卻上升至無限高度。信徒凡遇急難之事,大多頻頌觀音名號,以其脫離災厄。

在中國的佛教,無論是大悲觀音,千手觀音、白衣觀音、過海觀音、送子觀音或紫竹觀音,都毫無例外地呈現女相,其後的漢文佛教典籍中也將觀音描繪成女身。例如白衣觀音,又稱白衣大士、白處觀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時候,白衣觀音足邊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嬰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觀音送子娘娘

唐朝吳道子的石刻觀音畫像

那為什麼在中國觀音為女相?有人認為在公元8世紀前後,唐朝吳道子等著名畫家筆下的觀音像垂珠帶釧,顯出女相。也有人認為中國人深具愛心,迫切需要一位憐愛萬眾的女神,才逐步創造了女性觀音的博愛形象;也有人認為唐朝初期,由西方傳入大唐的聖母瑪利亞形象影響了中國人,而視觀音為女神,為東方的瑪利亞。不過這些說法還未得到肯定,只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