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氳(yīnyūn)觀基本原理精髓
氤氳觀即《易經》的本體觀
《易經》氤氳觀是《易經》的又一重要原理,氤氳觀就是《易經》的本體觀原理。
《易經》有一個光輝的命題: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易經•繫辭》)
這一命題展示了天地是氤氳之氣的本源,氤氳之氣是天地的元氣,萬物皆化源於此。天為陽,地為陰,天地交感則產生氤氳之氣,《易經》強調天地氤氳,旨在突出氤氳元氣本始於宇宙氣化,產生於天地宇宙運動。
《易經》說: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易經•序卦》)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經•序卦》)
天地萬物產生於宇宙運動。這是多麼光輝的思想啊!多麼唯物啊!我們的古代人真是太聰明了!
氤氳觀揭示了生命起源的秘密
《易經》強調:男女媾精,萬物化生,陰陽合德,剛柔有體。
這是涉及生命起源的光輝命題。我們想想看,當和《易經》同時代的西方正在崇拜創造人類的上帝時,而東方的中國人、東方的《易經》卻鮮明地指出:“生命起源於天地氣化,男女媾精、陰陽合德產生了人。這是多麼超前的認識啊!
楊力提示
《易經》的氤氳觀,反映了《易經》傑出的氣本體思想,奠定了《易經》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這個唯物世界觀為《易經》積極上進的人生觀、入世觀奠定了基礎,對中國人的精神風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變易觀基本原理精髓
《易經》有一個偉大的命題: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繫辭》)
說明天一一切都在運動、變化之中。變易觀是《易經》活的靈魂。一部《易經》就是一部講變易的專著。《易經》之所以得名,就是因為她強調變易和運動。
易有變易、不易及簡易三大含義,對易理有着重要影響。
易原理的啟示
(一)易就是恆動
易,就是恆動。這是《易經》變易觀的核心理論。就是說,《易經》強調宇宙萬事萬物運動變化是絕對的,是事物的根本屬性。
我們來看《易經》的易字,由“日”及“月”組成,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宇宙的天道觀,認為天地在不停地運動,運動產生陰陽氣化又產生寒暑從而化生萬物。
正如《易經》所說:“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易與天地准,陰陽之義配日月”。說明《易經》易原理最重運動,尤其是天地宇宙日月的運動。
(二)易強調善變
善變是易動的又一重要內容,有運動變化才能有發展。易之所以為易,除以日、月合璧為恆動的縮影之外,還以蜥蜴的善變為徵象。
《說文》:“易,蜥蜴,蜒守宮也,象形”。這象形是什麼意思?易,甲骨文作“ ”,稍晚更作“ ”,形象有足的動物,所以《說文》才引申為蜥蜴。
蜥蜴,為遠古龍的一個分支,因為第天隨着日光十二時辰而有十二變,故又稱變色龍,非常有靈性,《易經》所以叫易也是取義於蜥蜴善變。善變才能求生存、求發展,據說有學者把蜥蜴放到石夾縫裡生存,它的基因居然也因此改變了。
這裡,我講一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當年我在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學時,就住在西苑醫院研究生宿舍。夏日的一天,我在關窗時,不慎壓死了一隻大壁虎,我當時就把它扔了,沒當回事。晚上睡覺,去放蚊帳時,忽然發現一隻小壁虎,虎視眈眈的盯着我,我嚇了一跳,忙去敲對面研究生的門,請他來幫我把這隻小壁虎打掉,於是他過來把小壁虎打死仍了。這事我也就忘了。不料第二晚上,我在放蚊帳時,又出現了一隻小壁虎盯着我,我趕忙又去請那位學生幫我打掉壁虎,連續三個晚上都發生了同樣的情況。那學生驚問:“楊老師,您是不是惹了壁虎精了?”這句話提醒了我,我想起了前兩天關窗時不慎壓死了那隻大壁虎,可能是小壁虎們的母親,是它們為母親報仇來了。這一親身經歷,使我萬分感嘆壁虎的靈性。
這件事使我感悟到,愈小的動物靈性愈大,變易也愈大,大家看,細菌、病毒變易得快,所以屢滅不心;愈大的動物,像恐龍、因為不善變易,所以滅種的多。這也使我想到了許多養生問題,諸如養生愈早效果愈好,改變遺傳基因要愈早愈好等等。
善易是《易經》最寶貴的智慧。
我在寫歷史小說《千古智聖》時,注意到諸葛亮和司馬懿,他們兩人都是研習《易經》的高手,但諸葛亮最擅長《易經》的預測,所以他在每次戰爭前都有神機妙算;而司馬懿則是對《易經》的善變領會最深,所以他們兩個交戰可以說中妙算在前和善於應變的較量。
楊力提示
變易觀提示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事物總是在不停地發展、變化着的,揭示了天無絕人之路的道理,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易貴在舊新
《易經》在變易觀強調更新。甲骨文中,易的象形字很像注水於另一個器皿,所以易字又演變為字。
易,通過兩上器皿的傾注這個含義,又引申為事物的更新和交換這是易字的又一重要含義。說明《易經》十分重視更新、日新及新生,正如《易經》所說:日新之謂盛德。就是說,每一天的太陽都是新的,鼓勵人們創新,這是多麼可貴的思想!
《易經》還提出“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這裡的“生生不息”與“自強不息”共同成為《易經》的重要人生哲理。
楊力提示
《易經》的變易鼓勵人們窮則思變,鼓勵創新,這對於炎黃子孫人生觀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四)易強調變易
變易是《易經》易的一個重要內容,指陰陽的相互變通,具體是陰陽的氣化及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
《易經》的變易,強調日月的變易、天地的交泰及水火的既濟,包括山澤的通氣及雷風的相搏。如:“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易經•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易經•歸妹》)就是說要天地交萬物才能和泰。泰卦是天卦在下,地卦在上,表示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氣交,萬物生長,這就叫泰;反之,否卦是天卦在上,地卦在下,結果天地不能氣交,所以萬物不長,這就叫否。所以交泰、交易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變易的目的在於陰陽合德,即在於維持事物的陰陽平衡。
不易原理的啟示
不易是《易經》變易觀的又一重要內核,易即動,不易即靜,易與不易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
不易一詞,出於《易緯》。如曰: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易緯•乾鑿度》)
就是說易包括易、變易、不易三者。
易與不易的關係在於:
第一,易與不易的宗旨在於通過動與靜維持事物的相對平衡。
第二,不易代表相對靜止。《易經》極為重視動與靜的這一對關係,認為動靜關係事物發展的動力,所謂“動靜相因,則變作矣。”(《易經•繫辭》)
第三,《易經》強調有動必有靜,動靜相互作用是事物運動的普遍規律,故曰:“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易經•繫辭》)
動靜有常,包含着動靜之間存在着連續性與間斷性統一的觀點,這是十分精闢的。
易與不易,動與靜,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既對立又統一。靜止也是一種運動形式,而且是比較重要的運動形式,但靜止只是相對的、暫時的,而運動才是絕對的、永恆的,二者存在着既對立又互為依存的辯證關係,任何只強調運動或只承認靜止的觀點都是錯誤的,都是對動靜關係的割裂。《易緯》以易和不易對這一關係進行了概括,是對《易經》的重大發展。
楊力提示
易與不易又是常與變之間的辯證統一。事物的規律是常中寓變,變中有常,這在認識論上有重大意義,所謂“知常達變”,“以不變應萬變”。
總之,《易經》有易與不易之間,強調易是主導的一方,不易是從屬的一方。就是說,突出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反映了《易經》易與不易的辯證觀,也體現了易理較高的辯證水平。
任何否認動的一方或靜的一方都是錯誤的,如莊子《齊物論》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否認了動靜之間的區別;而惠子的“物方生方死”,則是否認事物有靜止的一面。
楊力提示
有變易才有運動,有不易才有相對平衡,運動是為了獲得新的平衡,只有不斷運動、不斷打破舊的相對平衡,事物才會發展。《黃帝內經》把易與不易的關係總結為“成敗倚伏生乎動”,突出了在易與不易的關係之中,易(動)是主要的。
易簡原理的啟示
鄭玄《易贊》說:“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易經•繫辭》說:“易簡之善配至德。”
易簡,就是指凡事以執簡馭繁為要,該簡單的就不要複雜化,執簡馭繁是處事的至德。正如《易經•繫辭》)所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簡即簡約、簡明與簡要。
最早,易簡根源於占卜,就是以簡易的筮法代替複雜的龜卜,其精髓在於蘊含著以簡執繁的原理,易簡也是《易經》的一大智慧。
易簡是易理中最樸素的智慧,但是卻濃縮着最高深的哲理,這個哲理就是簡併非簡單,簡與繁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事物的規律是物極必反,故過繁或過簡都不是易簡的真正旨意,易簡的精髓是執簡馭繁。
楊力提示
所謂執簡馭繁,是一種方法論,也是一種大智慧,就是說要用簡樸的方法,辦最複雜的事情,包括深入淺出,包括反對支離煩瑣,反對愈演愈繁,反對把事情複雜化。
所以易簡是《易經》認識宇宙規律的重要方法,只有掌握了這一訣竅,才能獲得至理。正如《易經》所說:易簡之善配至德。最簡單的文字,有最高深的道理。
《易經》無論卦辭和爻辭都非常簡明、扼要,都是高度的濃縮。八卦、六十四卦反多種信息以極簡約的符號進行表述,堪稱中國簡易學的鼻祖。如短短的“元、亨、利、貞”四個字就濃縮了《易經》最簡樸也是最深奧的原理;太極圖為什麼是天下第一圖?因為她以最簡樸的符號,濃縮了最高深的陰陽哲理。
其實在易學歷史上,易簡是在與繁的鬥爭中成長的。
第一次簡與繁的鬥爭是關於易學象數的鬥爭。
我們都知道漢代是易象數發展的重要時代。漢代把八卦與陰陽消息結合,後來又把八卦與天干、五行相結合。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的月體納甲說,把《易經》象數的研究推向了高峰,但是荀爽、虞翻創造了互體、半象……把象數愈演愈繁,魏惡的王弼對此作了堅決的鬥爭,雖然他的“掃象”抨擊太過偏激,客觀上卻遏制了象數的煩瑣化,為象數的正常發展作出了貢獻。
第二次是易學義理的簡繁鬥爭。
我們知道宋代是義理大發展的時代,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對易學作了大發展,但是在易理的一些問題上,原本極為精湛的易理愈演愈複雜,陸九淵以易簡原理為指導,汲取了禪宗的直指人心,創立了以易簡為原理的心學易學,對以易簡為原則認識世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第三次是易圖學之間的簡繁鬥爭。
河圖洛書、八卦、太極圖原本是非常簡樸而高度濃縮的,但有的人卻創造出十分複雜的八封圖,而且愈演愈繁雜。
有一次,一位研究者拿了一個六十四卦演得很複雜的圖來讓我看,我說,不要把八卦複雜化,這樣有悖易簡原理,現有的易圖已經很具有代表性了,完全沒有必要再複雜化了!
那麼,易簡智慧對現代生活有什麼啟示呢?
《易經》高度強調易簡而知天下之至理,宗旨在於執簡馭繁,所以,萬事萬物只要把握住要害,就必然能夠控制全體,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便是易簡的精髓。
在科研方面:堅決反對煩瑣,要執簡馭繁,尋找最佳切入口,單刀直入,要設法直接接觸要害,可以去掉的程度,就一定要去掉。
在教育方面:同樣要執簡馭繁,但是執簡絕不是簡單,而是深入淺出,把最高深的道理,用最簡捷的語言表達出來教給學生,“直指人心”。
在生產方面:要盡量去掉煩瑣的生產工序,節約能源,提高效率,不要因龐雜的經營方式而裹足難行。
管理方面:易簡的“元、亨、利、貞”便是易管理的最好的借鑒。元:大也。指經營面要大,包括要盡量面向大市場,就是說要搞開放的市場經濟,一切經營都必須跟市場需求相統一才有發展前途。亨:通也。表示商品必須要嘉美,要能流通才有前途。利:益也,義也。表明要協調好經營方與市場雙方的利益和矛盾,要保證資本的增值。貞:正也。指經營的跛子要正。要講誠信,要有商德,不可見利忘義,也不能損人利己。提倡良性競爭,反對惡性競爭。經營者、決策者、管理者如能以元、亨、利、貞原則為指導,就必然能過到高效益的管理水平。
氤氳觀即《易經》的本體觀
《易經》氤氳觀是《易經》的又一重要原理,氤氳觀就是《易經》的本體觀原理。
《易經》有一個光輝的命題: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易經•繫辭》)
這一命題展示了天地是氤氳之氣的本源,氤氳之氣是天地的元氣,萬物皆化源於此。天為陽,地為陰,天地交感則產生氤氳之氣,《易經》強調天地氤氳,旨在突出氤氳元氣本始於宇宙氣化,產生於天地宇宙運動。
《易經》說: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易經•序卦》)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經•序卦》)
天地萬物產生於宇宙運動。這是多麼光輝的思想啊!多麼唯物啊!我們的古代人真是太聰明了!
氤氳觀揭示了生命起源的秘密
《易經》強調:男女媾精,萬物化生,陰陽合德,剛柔有體。
這是涉及生命起源的光輝命題。我們想想看,當和《易經》同時代的西方正在崇拜創造人類的上帝時,而東方的中國人、東方的《易經》卻鮮明地指出:“生命起源於天地氣化,男女媾精、陰陽合德產生了人。這是多麼超前的認識啊!
楊力提示
《易經》的氤氳觀,反映了《易經》傑出的氣本體思想,奠定了《易經》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這個唯物世界觀為《易經》積極上進的人生觀、入世觀奠定了基礎,對中國人的精神風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變易觀基本原理精髓
《易經》有一個偉大的命題: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繫辭》)
說明天一一切都在運動、變化之中。變易觀是《易經》活的靈魂。一部《易經》就是一部講變易的專著。《易經》之所以得名,就是因為她強調變易和運動。
易有變易、不易及簡易三大含義,對易理有着重要影響。
易原理的啟示
(一)易就是恆動
易,就是恆動。這是《易經》變易觀的核心理論。就是說,《易經》強調宇宙萬事萬物運動變化是絕對的,是事物的根本屬性。
我們來看《易經》的易字,由“日”及“月”組成,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宇宙的天道觀,認為天地在不停地運動,運動產生陰陽氣化又產生寒暑從而化生萬物。
正如《易經》所說:“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易與天地准,陰陽之義配日月”。說明《易經》易原理最重運動,尤其是天地宇宙日月的運動。
(二)易強調善變
善變是易動的又一重要內容,有運動變化才能有發展。易之所以為易,除以日、月合璧為恆動的縮影之外,還以蜥蜴的善變為徵象。
《說文》:“易,蜥蜴,蜒守宮也,象形”。這象形是什麼意思?易,甲骨文作“ ”,稍晚更作“ ”,形象有足的動物,所以《說文》才引申為蜥蜴。
蜥蜴,為遠古龍的一個分支,因為第天隨着日光十二時辰而有十二變,故又稱變色龍,非常有靈性,《易經》所以叫易也是取義於蜥蜴善變。善變才能求生存、求發展,據說有學者把蜥蜴放到石夾縫裡生存,它的基因居然也因此改變了。
這裡,我講一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當年我在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學時,就住在西苑醫院研究生宿舍。夏日的一天,我在關窗時,不慎壓死了一隻大壁虎,我當時就把它扔了,沒當回事。晚上睡覺,去放蚊帳時,忽然發現一隻小壁虎,虎視眈眈的盯着我,我嚇了一跳,忙去敲對面研究生的門,請他來幫我把這隻小壁虎打掉,於是他過來把小壁虎打死仍了。這事我也就忘了。不料第二晚上,我在放蚊帳時,又出現了一隻小壁虎盯着我,我趕忙又去請那位學生幫我打掉壁虎,連續三個晚上都發生了同樣的情況。那學生驚問:“楊老師,您是不是惹了壁虎精了?”這句話提醒了我,我想起了前兩天關窗時不慎壓死了那隻大壁虎,可能是小壁虎們的母親,是它們為母親報仇來了。這一親身經歷,使我萬分感嘆壁虎的靈性。
這件事使我感悟到,愈小的動物靈性愈大,變易也愈大,大家看,細菌、病毒變易得快,所以屢滅不心;愈大的動物,像恐龍、因為不善變易,所以滅種的多。這也使我想到了許多養生問題,諸如養生愈早效果愈好,改變遺傳基因要愈早愈好等等。
善易是《易經》最寶貴的智慧。
我在寫歷史小說《千古智聖》時,注意到諸葛亮和司馬懿,他們兩人都是研習《易經》的高手,但諸葛亮最擅長《易經》的預測,所以他在每次戰爭前都有神機妙算;而司馬懿則是對《易經》的善變領會最深,所以他們兩個交戰可以說中妙算在前和善於應變的較量。
楊力提示
變易觀提示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事物總是在不停地發展、變化着的,揭示了天無絕人之路的道理,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易貴在舊新
《易經》在變易觀強調更新。甲骨文中,易的象形字很像注水於另一個器皿,所以易字又演變為字。
易,通過兩上器皿的傾注這個含義,又引申為事物的更新和交換這是易字的又一重要含義。說明《易經》十分重視更新、日新及新生,正如《易經》所說:日新之謂盛德。就是說,每一天的太陽都是新的,鼓勵人們創新,這是多麼可貴的思想!
《易經》還提出“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這裡的“生生不息”與“自強不息”共同成為《易經》的重要人生哲理。
楊力提示
《易經》的變易鼓勵人們窮則思變,鼓勵創新,這對於炎黃子孫人生觀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四)易強調變易
變易是《易經》易的一個重要內容,指陰陽的相互變通,具體是陰陽的氣化及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
《易經》的變易,強調日月的變易、天地的交泰及水火的既濟,包括山澤的通氣及雷風的相搏。如:“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易經•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易經•歸妹》)就是說要天地交萬物才能和泰。泰卦是天卦在下,地卦在上,表示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氣交,萬物生長,這就叫泰;反之,否卦是天卦在上,地卦在下,結果天地不能氣交,所以萬物不長,這就叫否。所以交泰、交易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變易的目的在於陰陽合德,即在於維持事物的陰陽平衡。
不易原理的啟示
不易是《易經》變易觀的又一重要內核,易即動,不易即靜,易與不易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
不易一詞,出於《易緯》。如曰: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易緯•乾鑿度》)
就是說易包括易、變易、不易三者。
易與不易的關係在於:
第一,易與不易的宗旨在於通過動與靜維持事物的相對平衡。
第二,不易代表相對靜止。《易經》極為重視動與靜的這一對關係,認為動靜關係事物發展的動力,所謂“動靜相因,則變作矣。”(《易經•繫辭》)
第三,《易經》強調有動必有靜,動靜相互作用是事物運動的普遍規律,故曰:“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易經•繫辭》)
動靜有常,包含着動靜之間存在着連續性與間斷性統一的觀點,這是十分精闢的。
易與不易,動與靜,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既對立又統一。靜止也是一種運動形式,而且是比較重要的運動形式,但靜止只是相對的、暫時的,而運動才是絕對的、永恆的,二者存在着既對立又互為依存的辯證關係,任何只強調運動或只承認靜止的觀點都是錯誤的,都是對動靜關係的割裂。《易緯》以易和不易對這一關係進行了概括,是對《易經》的重大發展。
楊力提示
易與不易又是常與變之間的辯證統一。事物的規律是常中寓變,變中有常,這在認識論上有重大意義,所謂“知常達變”,“以不變應萬變”。
總之,《易經》有易與不易之間,強調易是主導的一方,不易是從屬的一方。就是說,突出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反映了《易經》易與不易的辯證觀,也體現了易理較高的辯證水平。
任何否認動的一方或靜的一方都是錯誤的,如莊子《齊物論》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否認了動靜之間的區別;而惠子的“物方生方死”,則是否認事物有靜止的一面。
楊力提示
有變易才有運動,有不易才有相對平衡,運動是為了獲得新的平衡,只有不斷運動、不斷打破舊的相對平衡,事物才會發展。《黃帝內經》把易與不易的關係總結為“成敗倚伏生乎動”,突出了在易與不易的關係之中,易(動)是主要的。
易簡原理的啟示
鄭玄《易贊》說:“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易經•繫辭》說:“易簡之善配至德。”
易簡,就是指凡事以執簡馭繁為要,該簡單的就不要複雜化,執簡馭繁是處事的至德。正如《易經•繫辭》)所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簡即簡約、簡明與簡要。
最早,易簡根源於占卜,就是以簡易的筮法代替複雜的龜卜,其精髓在於蘊含著以簡執繁的原理,易簡也是《易經》的一大智慧。
易簡是易理中最樸素的智慧,但是卻濃縮着最高深的哲理,這個哲理就是簡併非簡單,簡與繁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事物的規律是物極必反,故過繁或過簡都不是易簡的真正旨意,易簡的精髓是執簡馭繁。
楊力提示
所謂執簡馭繁,是一種方法論,也是一種大智慧,就是說要用簡樸的方法,辦最複雜的事情,包括深入淺出,包括反對支離煩瑣,反對愈演愈繁,反對把事情複雜化。
所以易簡是《易經》認識宇宙規律的重要方法,只有掌握了這一訣竅,才能獲得至理。正如《易經》所說:易簡之善配至德。最簡單的文字,有最高深的道理。
《易經》無論卦辭和爻辭都非常簡明、扼要,都是高度的濃縮。八卦、六十四卦反多種信息以極簡約的符號進行表述,堪稱中國簡易學的鼻祖。如短短的“元、亨、利、貞”四個字就濃縮了《易經》最簡樸也是最深奧的原理;太極圖為什麼是天下第一圖?因為她以最簡樸的符號,濃縮了最高深的陰陽哲理。
其實在易學歷史上,易簡是在與繁的鬥爭中成長的。
第一次簡與繁的鬥爭是關於易學象數的鬥爭。
我們都知道漢代是易象數發展的重要時代。漢代把八卦與陰陽消息結合,後來又把八卦與天干、五行相結合。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的月體納甲說,把《易經》象數的研究推向了高峰,但是荀爽、虞翻創造了互體、半象……把象數愈演愈繁,魏惡的王弼對此作了堅決的鬥爭,雖然他的“掃象”抨擊太過偏激,客觀上卻遏制了象數的煩瑣化,為象數的正常發展作出了貢獻。
第二次是易學義理的簡繁鬥爭。
我們知道宋代是義理大發展的時代,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對易學作了大發展,但是在易理的一些問題上,原本極為精湛的易理愈演愈複雜,陸九淵以易簡原理為指導,汲取了禪宗的直指人心,創立了以易簡為原理的心學易學,對以易簡為原則認識世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第三次是易圖學之間的簡繁鬥爭。
河圖洛書、八卦、太極圖原本是非常簡樸而高度濃縮的,但有的人卻創造出十分複雜的八封圖,而且愈演愈繁雜。
有一次,一位研究者拿了一個六十四卦演得很複雜的圖來讓我看,我說,不要把八卦複雜化,這樣有悖易簡原理,現有的易圖已經很具有代表性了,完全沒有必要再複雜化了!
那麼,易簡智慧對現代生活有什麼啟示呢?
《易經》高度強調易簡而知天下之至理,宗旨在於執簡馭繁,所以,萬事萬物只要把握住要害,就必然能夠控制全體,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便是易簡的精髓。
在科研方面:堅決反對煩瑣,要執簡馭繁,尋找最佳切入口,單刀直入,要設法直接接觸要害,可以去掉的程度,就一定要去掉。
在教育方面:同樣要執簡馭繁,但是執簡絕不是簡單,而是深入淺出,把最高深的道理,用最簡捷的語言表達出來教給學生,“直指人心”。
在生產方面:要盡量去掉煩瑣的生產工序,節約能源,提高效率,不要因龐雜的經營方式而裹足難行。
管理方面:易簡的“元、亨、利、貞”便是易管理的最好的借鑒。元:大也。指經營面要大,包括要盡量面向大市場,就是說要搞開放的市場經濟,一切經營都必須跟市場需求相統一才有發展前途。亨:通也。表示商品必須要嘉美,要能流通才有前途。利:益也,義也。表明要協調好經營方與市場雙方的利益和矛盾,要保證資本的增值。貞:正也。指經營的跛子要正。要講誠信,要有商德,不可見利忘義,也不能損人利己。提倡良性競爭,反對惡性競爭。經營者、決策者、管理者如能以元、亨、利、貞原則為指導,就必然能過到高效益的管理水平。
文章系列
此文章屬於14 / 15 系列. 其他相同系列的文章如下:
- 楊力講易經(15):氤氳觀即《易經》的本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