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印度的佛教何以能一度大盛於中國?
關於這個問題,根本的原因是有易、儒、道這三家構起的橋樑通道,為佛學的傳入和在中國的立足創造了條件。
《易經》與儒、佛統一於仁善,這是佛學能在中國立足的重要原因。
前面我已講過,《易經》為人這道主張仁義、與儒家強調仁愛、佛家強調慈悲相一致,所以佛教一經傳入,便很快在中國開花結果。
其實《易經》不僅突出“仁”,而且強調“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可見強調積善、強調因果報應這一道德觀念,遠在佛學傳入中國之前的《易經》中就早已存在。當然這也是促成佛學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重要基礎之一。
楊力提示
佛教與易儒道有合拍也有衝突,佛教吸收了儒教的“孝”,儒教則借鑒了佛學的心性,道教則引進了佛學的禪宗以豐富自己的內丹修鍊,儒道佛三教互補,共同組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易經》自強不息對中國禪宗的影響
在印度佛教已經衰落的情況下,中國佛教的主要代表——中國禪宗則興盛起來,其根源仍然要溯源於《易經》及儒家的自強不息精神。
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中國佛教尤其是禪宗注重今生當下,強調自力更生,包括自耕自食,一改傳統化緣乞食的舊習,堅持“一日不作,一日息”,從而為佛教在中國長期立足及發展奠定了基礎。
遺憾的是,禪宗雖然借鑒了易儒的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卻沒有吸收易儒的重視經典,而是一味主張不立文字、不念經、不拜佛,終因過分誇張實踐、否定理論在走向了把佛學簡單化、庸俗化的極端。物極必反,禪宗終於衰落下去了。
《易經》積善觀及因果報應對佛學立足中國的影響
佛教與儒易世界觀鮮明不同,最後卻能相安無事,原因在於佛教震驚世俗的三世輪迴、因果報應,和《易經》的善惡報應相統一,從而圓融了《易經》和佛學在世界觀方面的根本對立。
《易經》不信神,尊重客觀天體,強調觀象了取義,強調生命產生於天地陰陽氣化,宇宙本體是太極氤氳之體,強調自立……與佛教的信佛信神、只有佛能幫助解決痛苦相比,在世界觀方面有天壤之別。但佛教把靈魂輪迴與因果報應相結合,起到了與易儒善惡因果報應相合拍的效果,從而為佛教在中國立足奠定了基礎。
加之是易儒重視典籍,中國人也愛讀書,佛教以其撼動人心的佛性感動了中國人,加之洋洋大觀,浩如煙海的《大藏經》,為佛教在中國的立足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楊力提示
以《易經》、《老子》、儒、道為基礎的中國傳統思想,是印度佛教在中國紮根的土壤,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國生根發芽並開花結果,就好比是一顆良好的種子撒到了一塊肥沃的土地上。
由此可見,《易經》是我國儒道佛尤其是儒道兩家的上源,《易經》對中國儒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楊力提示
通過《易經》與儒道佛關係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其他任何一部經典所無法比擬的。
關於這個問題,根本的原因是有易、儒、道這三家構起的橋樑通道,為佛學的傳入和在中國的立足創造了條件。
《易經》與儒、佛統一於仁善,這是佛學能在中國立足的重要原因。
前面我已講過,《易經》為人這道主張仁義、與儒家強調仁愛、佛家強調慈悲相一致,所以佛教一經傳入,便很快在中國開花結果。
其實《易經》不僅突出“仁”,而且強調“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可見強調積善、強調因果報應這一道德觀念,遠在佛學傳入中國之前的《易經》中就早已存在。當然這也是促成佛學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重要基礎之一。
楊力提示
佛教與易儒道有合拍也有衝突,佛教吸收了儒教的“孝”,儒教則借鑒了佛學的心性,道教則引進了佛學的禪宗以豐富自己的內丹修鍊,儒道佛三教互補,共同組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易經》自強不息對中國禪宗的影響
在印度佛教已經衰落的情況下,中國佛教的主要代表——中國禪宗則興盛起來,其根源仍然要溯源於《易經》及儒家的自強不息精神。
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中國佛教尤其是禪宗注重今生當下,強調自力更生,包括自耕自食,一改傳統化緣乞食的舊習,堅持“一日不作,一日息”,從而為佛教在中國長期立足及發展奠定了基礎。
遺憾的是,禪宗雖然借鑒了易儒的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卻沒有吸收易儒的重視經典,而是一味主張不立文字、不念經、不拜佛,終因過分誇張實踐、否定理論在走向了把佛學簡單化、庸俗化的極端。物極必反,禪宗終於衰落下去了。
《易經》積善觀及因果報應對佛學立足中國的影響
佛教與儒易世界觀鮮明不同,最後卻能相安無事,原因在於佛教震驚世俗的三世輪迴、因果報應,和《易經》的善惡報應相統一,從而圓融了《易經》和佛學在世界觀方面的根本對立。
《易經》不信神,尊重客觀天體,強調觀象了取義,強調生命產生於天地陰陽氣化,宇宙本體是太極氤氳之體,強調自立……與佛教的信佛信神、只有佛能幫助解決痛苦相比,在世界觀方面有天壤之別。但佛教把靈魂輪迴與因果報應相結合,起到了與易儒善惡因果報應相合拍的效果,從而為佛教在中國立足奠定了基礎。
加之是易儒重視典籍,中國人也愛讀書,佛教以其撼動人心的佛性感動了中國人,加之洋洋大觀,浩如煙海的《大藏經》,為佛教在中國的立足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楊力提示
以《易經》、《老子》、儒、道為基礎的中國傳統思想,是印度佛教在中國紮根的土壤,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國生根發芽並開花結果,就好比是一顆良好的種子撒到了一塊肥沃的土地上。
由此可見,《易經》是我國儒道佛尤其是儒道兩家的上源,《易經》對中國儒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楊力提示
通過《易經》與儒道佛關係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其他任何一部經典所無法比擬的。
文章系列
此文章屬於12 / 15 系列. 其他相同系列的文章如下:
- 楊力講易經(13):易經與佛學及其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