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易學文化遠在公元月世紀(西漢時代)即已超越國界、跨越時空對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價值已經不僅僅體現在是儒家的核心、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而且是東方文化的核心,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文明起到了不朽的作用。
公元2世紀易學與儒學就已傳到海外
中華易學與孔子儒學一起,公元2世紀就傳到朝鮮,后又傳到日本,並受到朝鮮、日本的高度重視,之後又傳到新加坡、越南等地,現在已傳遍世界。
易學與儒學對東亞、東南亞的巨大的影響
在亞洲,易儒文化對東南亞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主要是儒家思想和東亞、東南亞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相適應,故受到日本歷代統治者的推崇,而不像西方國家那樣只有學樣界傳播,這就是易學、儒學對亞洲影響遠遠大於歐美的緣故。
作為儒家經典的易學和儒學相輔相成,在海外產生了日益深刻的影響,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及《易經》在亞洲不少國家如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曾一度盛行,並被指定為教材,對亞洲的政治、倫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在這些國家,一些成功的大企業集團把易、儒倫理轉化為企業精神,形成了新的企業人際關係,形成了新的經濟集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對企業的管理和發展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易學與儒學對歐美的廣泛影響
15世紀《易經》及四書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傳到歐洲、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白晉對《易經》高度讚賞,並發現易學與天主教有共通之處,尤其他首先注意到易圖中陰爻“――”相當於數學中的“0”,陽爻“——”相當於數學中的“1”,對德國人萊布尼茲通過二進制從而發明電腦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他們對儒學及易學從哲理、政治倫理等方面進行了高度的評價,認為易儒的仁義教化及《易經》的哲理應成為歐洲的典範。
之後《易經》及五經又被譯為拉丁語及法文版傳人西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18世紀末,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又把易儒傳到美國,受到美國的高度重視,對中西文化的交流起到到了重要的影響。
17世紀《易經》及西書被俄國留學生列昂季耶夫翻譯為俄文傳到俄國,19世紀俄國人體茨基再次把《易經》全文譯為俄文、對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易學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大貢獻
無論是17、18世紀時期易儒文化的“自東而西”的闖入,還是21世紀初的“由西向東”的迴流,都引起了西方人的傾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西方學者,兩次東西文化的碰撞,“中國熱”都使西方人大開眼界,即使曾經出現的逆反心態的“黃禍論”,也未能阻擋西方有識之士對東方文化的矚目。他們汲取了易、儒拼搏的人生觀及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患意識,對中西精神的交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證實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必將繼續進行。
《易經》主張中行,貴中道,主張“中行無咎”。把中道作為立人處事準則。長期奉行中道,雖然造就了中國人的處事公正、步伐穩健的風尚,但無形中又形成了守中的弊端,因為守中在一些問題上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樣,雖然堅忍頑強,卻缺乏勇猛激進,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種故步自封、內向保守的文化觀念,這也是東方文化的弊端。
西方的思想方法則不然,喜歡創新和探索,這樣就形成了西方的向外和善革新的優勢,當然也易產生反傳統、斷裂歷史的弊端。東西方兩種思想方法的形成,當然和各自的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及民族心態有密切關係,因此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然而地球是圓的,東西方文化最終必然走到一起,兩大文化體系必將殊途而同歸。
楊力提示
通過易學、儒學在東西方國家中的傳播及影響,說明易學不僅在東方而且在世界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21世紀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大衝擊的時代,相信隨着東西文化的大交流,易、儒學將會對人類文明作出新的貢獻。
公元2世紀易學與儒學就已傳到海外
中華易學與孔子儒學一起,公元2世紀就傳到朝鮮,后又傳到日本,並受到朝鮮、日本的高度重視,之後又傳到新加坡、越南等地,現在已傳遍世界。
易學與儒學對東亞、東南亞的巨大的影響
在亞洲,易儒文化對東南亞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主要是儒家思想和東亞、東南亞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相適應,故受到日本歷代統治者的推崇,而不像西方國家那樣只有學樣界傳播,這就是易學、儒學對亞洲影響遠遠大於歐美的緣故。
作為儒家經典的易學和儒學相輔相成,在海外產生了日益深刻的影響,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及《易經》在亞洲不少國家如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曾一度盛行,並被指定為教材,對亞洲的政治、倫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在這些國家,一些成功的大企業集團把易、儒倫理轉化為企業精神,形成了新的企業人際關係,形成了新的經濟集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對企業的管理和發展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易學與儒學對歐美的廣泛影響
15世紀《易經》及四書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傳到歐洲、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白晉對《易經》高度讚賞,並發現易學與天主教有共通之處,尤其他首先注意到易圖中陰爻“――”相當於數學中的“0”,陽爻“——”相當於數學中的“1”,對德國人萊布尼茲通過二進制從而發明電腦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他們對儒學及易學從哲理、政治倫理等方面進行了高度的評價,認為易儒的仁義教化及《易經》的哲理應成為歐洲的典範。
之後《易經》及五經又被譯為拉丁語及法文版傳人西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18世紀末,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又把易儒傳到美國,受到美國的高度重視,對中西文化的交流起到到了重要的影響。
17世紀《易經》及西書被俄國留學生列昂季耶夫翻譯為俄文傳到俄國,19世紀俄國人體茨基再次把《易經》全文譯為俄文、對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易學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大貢獻
無論是17、18世紀時期易儒文化的“自東而西”的闖入,還是21世紀初的“由西向東”的迴流,都引起了西方人的傾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西方學者,兩次東西文化的碰撞,“中國熱”都使西方人大開眼界,即使曾經出現的逆反心態的“黃禍論”,也未能阻擋西方有識之士對東方文化的矚目。他們汲取了易、儒拼搏的人生觀及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患意識,對中西精神的交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證實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必將繼續進行。
《易經》主張中行,貴中道,主張“中行無咎”。把中道作為立人處事準則。長期奉行中道,雖然造就了中國人的處事公正、步伐穩健的風尚,但無形中又形成了守中的弊端,因為守中在一些問題上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樣,雖然堅忍頑強,卻缺乏勇猛激進,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種故步自封、內向保守的文化觀念,這也是東方文化的弊端。
西方的思想方法則不然,喜歡創新和探索,這樣就形成了西方的向外和善革新的優勢,當然也易產生反傳統、斷裂歷史的弊端。東西方兩種思想方法的形成,當然和各自的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及民族心態有密切關係,因此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然而地球是圓的,東西方文化最終必然走到一起,兩大文化體系必將殊途而同歸。
楊力提示
通過易學、儒學在東西方國家中的傳播及影響,說明易學不僅在東方而且在世界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21世紀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大衝擊的時代,相信隨着東西文化的大交流,易、儒學將會對人類文明作出新的貢獻。
文章系列
此文章屬於7 / 15 系列. 其他相同系列的文章如下:
- 楊力講易經(8):易學在世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