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易經”這樣一部偉大著作的成書過程,既是個謎,也不是謎。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可以肯定的是,“易經”不是成書於一個時代,也不止一個作者。她積累的是中國古代千千萬萬人的智慧,是中國寶貴的文化礦藏。

那麼,“易經”究竟成書於什麼時代,寫作於何人之手呢?下面,我先來講一下“易經”的成書時代。

“易經”產生的時代背景

要了解“易經”,首先要知道她產生的時代背景。

一般認為,“易經”出自商周之際,而“易傳”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所以,要學習“易經”,我們至少要對商周到戰國的時代背景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一)夏朝

夏是中國堯舜禹之後,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7世紀)。經濟以農業,漁業為主,已經開始有銅器,是奴隸制時代,後期夏桀被商湯所滅。

(二)商朝

商朝是商湯滅夏后建立的朝代,是已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主要是甲骨文字,曾經是我國早期的盛世。農業比較發達,是青銅器時代的鼎盛時期,已有精美的青銅器,並且擁有規模較大的早期城市。當時的殷都(今之河南安陽)就是最繁華的都城,有規模不小的宮殿。

商代的疆域西起陝西東部,北達河北北部,南至長江,東部已到東海,已成為當時世界上的文明大國。商朝已有貨幣,農業,手工業都比較發達,擁有較強的軍隊,已有甲骨文,青銅銘文等文字,曆法已有商曆。

商朝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政治,經濟都比較發達,後期因君主腐敗暴虐,最後被周人所滅。

(三)西周

西周是周武王滅商紂王后建立的朝代,是奴隸制向早期封建制(封建領主制)轉化的時期。已經實行了分封制及井田制,就是把土地分給耕種者,所以除奴隸之外已開始有了庶民。

西周仍然是農業國,但經濟已比商代更進步,如農業,手工業,青銅治鑄都比商代更為發達。

文化思想方面,周禮比殷禮更突出,典籍方面已有“尚書”,“逸周書”,“詩經”及“易經”,德治被周文王及周公高度重視。周公是西周政治家及思想家,他的觀點是“敬德”,“保民”。西周成為當時世界聞名的西周盛世。西周湧現了周文王,周武王,姜太公,還有就是孔子推崇的周公。西周的禮制,仁政對後世影響很大。幽王時期被犬戎所滅,歷時二百多年。

(四)春秋時期

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卒的中國歷史時期。此時的中國被分裂割據為一百二十多個大小國家,其中最強大的是晉,楚,齊,秦,鄭,宋,魯,衛等國。

春秋時期最大的特點是各國相互混戰,相互并吞,戰爭不斷,到春秋末期只剩下原本的三分之一了。
春秋時期的經濟雖然遭受戰爭的影響,但總體上比西周後期有所發展,農奴已逐漸向農民過渡,早期封建社會正在形成,封建領主制正向封建地主制轉化,並且生產力已向鐵器時代過渡。

在政治制度方面,分為王國及諸侯國,從天子到兒子卿大夫都實行嫡長子繼承製。

春秋晚期強國爭霸,相繼出了齊桓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五霸。

老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就生活在春秋時期。此外,春秋時期還湧現出管仲,子產兩個政治家。管仲輔齊桓公建立霸業;子產是鄭國政治家,主張改革,成績顯着。

(五)戰國時期

公元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統一之前的中國歷史時期,因為多國混戰,被稱為戰國。大國主要是秦,楚,韓,趙,魏,齊,燕七國,又稱戰國七雄。

從春秋後期到戰國時期,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並且正式進入鐵器時代,生產力有較大提高,井田制瓦解,田地分到小家而不再由各家共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更加提高,冶鐵等手工業迅速發展起來。封建領主制已完成向封建地主制的轉化,並正式進入封建社會。商業進一步繁榮,貨幣也進一步發達。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諸子蜂起,代表性人物有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孫子等。

政治上,君子集權制進一步發展,商鞅變法是最有名的改革,兼并戰爭規模更大,秦國崛起,滅六國,中國逐漸由分裂走向全國統一。秦國的君王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因為統一中國而堪稱千古一帝。

“易經”是一部社會學巨著

第一,在作者方面:“易經”非一人所寫,也不是出自一個朝代,而是中華民主秩多少代人的智慧結晶。

第二,經濟方面:“易經”成書時已進入鐵器時代,生產力已經大幅度提高,並且已進入封建社會。

第三,政治方面:政治制度已經比較成熟,君主集中制已經鞏固,中國已趨向統一,並湧現出諸子百家。

“易經”是我國三千年社會歷史社會經驗的總結,也是文化思想的結晶,所以“易經”,無愧為一部社會學巨著。

“易經”,“易經”的作者之謎

誰是“易經”,“易經”的作者?

“易經”成書於商周時期,“易傳”成書於春秋至戰國中葉。

“易經”和“易傳”都不是一個作者所寫,也非成書於一個時代。那麼,書的作者是誰?其中的奧秘何在?

“漢書•藝文志”說:“人更三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伏羲畫八卦,龍馬負圖(河圖洛書);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周公作卦,爻辭;孔子作傳解經。

其實,所謂三聖,並不單單指上述三位聖人,而是指三個歷史階段,“易經”非出自一人之手,亦非出自一個時代。

“易經”和“易傳”是從伏羲到堯舜禹經夏商周曆春秋戰國,跨越逾千年,眾多先賢哲人的智慧結晶。

伏羲畫八卦,是說八卦出於伏羲時代。周文王演六十四卦,是說六十四卦發展於文王時代。商紂王時期,周文王被紂王囚於殷羑都里城(今之安陽殷墟),在牢中7年演繹八卦。周公作爻辭,是說“易經”的文字出於西周時代。孔子作“易傳”,是說“易傳”寫於春秋戰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