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聽眾問我,《易經》可不可以講?我說的《易經》為什麼不可以講?關鍵是看你怎麼講!孔子、諸葛亮、曹操、司馬遷、康熙、乾隆……誰不懂《易經》?毛主席還學《易經》呢!而且學得很好。

《易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代表了東方智慧,所謂“百姓日用而不自知”,就是說老百姓在生活中天天都在應用《易經》的原理。孔子一生中最崇拜的書就是《易經》,達到了“韋編三絕”的地步(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很愛讀《易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易經》竹筒的皮條都斷了好幾次)。孔子最崇拜的人是周公,甚至常常會夢見周公,他理想中的社會也是西周。

孔子最推崇《易經》,也是研究《易經》最深入的人,所以要研究孔子,如果不懂《易經》,那麼對孔子也只能是知其皮毛,因為《論語》可以說是《易經》的姊妹篇,二者都和孔子及其弟子密切相關,其中《論語》偏重人性,《易經》更偏重智慧。

《易經》是群經之首,是中國典籍之冠,是中國哲學之父,是中國文化的母親河,諸子百家的上源,這麼重要的一部書,我們能不講么?我還要說:一部《易經》治天下,其實《易經》的道理,幾千年來已經在治天下了!

中國的《易經》與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印度的《吠陀》,號稱世界四大元典,對人類文化都產生着巨大影響。

《易經》文化,是中國歷史上歷時最長、影響最深、流傳最廣的文化現象。

《易經》為什麼要用占卜來包裝?

不少人說《易經》是部算卦的書。我說,不錯。《易經》乍一看還真是一部算卦的書,不過,那只是以算卦為形式,去掉占卜的外衣,其內核卻是燦爛的哲理和智慧。所以我說,《易經》是一部以占卜為形式的偉大的哲學巨著(是中國夏商周、春秋戰國思想文化的總結,這一問題稍後我還要展開講)。

那麼,《易經》為什麼要用占卜來包裝呢?

占卜是商周時代的思想文化特徵

中國古代崇尚卜筮,大凡國家要舉辦什麼活動事先都要占卜,要佔良辰吉時,為的是趨吉避凶。古代搞占卜的都是史官或君主本人,因為那時的人認為占卜是最神聖的,只有最上層的人才可執占。所以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都是以占卜的形式來記錄當時的政治歷史。《易經》是產生於當時背景下的一部社會學巨著,選擇以卜筮的形式來寫作,可以說是歷史必然。
楊力提示

當然,我們說,占卜這個外衣,不是單純的占卜,卜辭中本和就蘊含著許多哲理,所以我們研究卜辭,不是用它來算命,而中汲取它的道理,所以研究《易經》要經傳合研,就是這個道理。

占卜是商周時代的思想文化特徵,對於這一點,我們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所以我們今天讀《易經》這部書,主要是看她的內核。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正是因為《易經》披了占卜的外衣,才沒有被秦始皇的一把火燒掉。

楊力提示

中國的思想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荀子、孫子思想百花齊放;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影響深遠。然而諸子百家思想、“四書”的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上源於“五經”的,即《詩》、《書》、《禮》、《易》、《基秋》,其中,《易》尤其是先秦思想文化的源頭。所以,我們怎麼可以不學《易經》呢?

《易經》占筮是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記載

易源於筮,《易經》是對古代占筮文化的總結。

在古代,主管筮事的就是史吏重臣,逢國家大事則君王自己主持占筮。《易經》中的卦辭和爻辭都是對那一時期中國歷史文化的總結。所以,一部《易經》記載着我國夏商周、春秋戰國的歷吵和文化,我們學習《易經》,其實也就是在學習中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

周代筮法是《易經》誕生的土壤,對《易經》的產生及傳播產生了重要影響。

《易經》在占筮中孕育了預測思想及憂患意識

《易經》在占筮中孕育了古代的預測思想及憂患意識,甚至包括了最早的心理疏導,《易經》的卦辭、爻辭是從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中歸納出來的信息。

《易經》筮法啟發了人們觀象及推測、判斷的能力。《易經》預測學包括感應預測及占卜預測及占卜預測兩大類,前者屬生物感傳,《易經》謂之“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屬潛意識直覺功能;後者屬占卜的推測,屬顯意識抽象思維,目的在於趨吉避凶。

《易經》筮法是古代預測學的鼻祖,對於預測思維及憂患意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易經》占筮對中國古代哲學思維影響深遠

易源於筮,數理源於筮,易的哲理同樣源於筮。

哲理是社會實踐的產物,而占筮是先秦時期重要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實踐。當時,人們的思想是通過占筮來表達的,八卦便是表達筮法的產物。

楊力提示

卜筮是迷信,哲理是科學,然而中國的哲理偏偏產生於卜筮,人們雖然困惑不解,但這是歷史、是事實,是不能改變的,連最權威的《四庫全書》也無法否認這一事實,如其總目提要說:《易》則寓於筮,故《易》之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可見《易經》占筮是中國古代哲學之母,預測學之鼻祖,其歷史作用不可低估;但她已完成歷史任務,我們現代人再來糾纏這個問題,就沒有必要了。

我說這些話,請大字不要誤會,並不是主張算命,而是想讓大家明白,不要因為《易經》以占筮的形式出現而低估了其價值,關鍵要看到她的思想內核。

怎樣看待“算命”?

無論是古代人算命,還是現代的所謂“電腦”算命,和人的命理都沒有必然聯繫。什麼叫命理?就是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即四柱,四柱和干支相配應,也稱生辰八字)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生克與關係,這叫看八字;根據八字再去推算八卦,然後從八卦中去看禍福吉凶的命運,這就是所謂的算命。人的命理和八卦里的多種逆順吉凶並必然的聯繫,所以,通過所謂的“算命”到八卦中尋找或對應吉凶禍福是不客觀的。

再說,《易經》從來都是主張革命、反對宿命的。《易經》有一句名言“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易經•革》),就是旗幟鮮明地讚揚商湯革命推翻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易經》的“窮則思變”、“自強不息”都是主張奮發圖強的。而“算命”是有悖於《易經》的。我們現代人,要相信科學,不應該提倡算命。

占卜究竟可信不可信?我用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來說明:史書記載周武王出師伐紂,史官占卜結果是“大凶”,周武王正在疑慮之時,突然狂風暴雨折斷了軍旗,眾人大驚失色,都懷疑不吉利,可就在這個時候,姜太公站了出來,他折斷蓍草,踏碎筮甲,大聲道:“枯骨死革,焉知吉凶!”力主出師。武王採納了他的意見,在牧野誓師,結果滅了紂建立了西周。這件事令我震撼不已,大家想想,在那樣占卜的時代,在那樣重大的出師前,姜太公敢站出來堅決反對占卜,那我們說,占卜還有什麼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