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舉世公認的“天宇第一奇書”。它在信息學、預測學等科學的研究起了重大的作用。它神秘的魅力吸引愈來愈多的讀者來研究、破譯它,從而古為今用,方便於科學研究,方便於日常生活。總之,《易經》本身有其豐厚的意蘊,它吸納了宇宙的無窮無盡的信息,是自然宇宙的“直譯”和“傳真”。宇宙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庫和能量庫,《易經》同樣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庫和能量庫。《易經》與宇宙互通,這已為許多學者和專家所肯定,也為許多讀者所理解。因此,破譯《易經》,我們能走進宇宙,破譯宇宙的諸多秘密。
那麼如何研通《易經》密碼,破譯《易經》,從而走進宇宙秘奧?工具和方法很多很多,信手沾來都可建立卦象,什麼都可以用來起卦,比較常用的有時間起卦、數字起卦、方位起卦、色彩起卦、筆劃起卦、銅錢起卦、蓍草起卦等等,只要有了卦象,就可以進行帶目的性的推斷和預測。其他起卦方法不說,現在來說一說“揲蓍法”的宇宙意蘊,從而讓人們看出這“揲蓍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爾後自覺學習、接受這種起卦法來起卦,破譯《易經》,預測宇宙萬象萬物,預測自己的人生,以及預測各個生命流程的吉凶度,從而方便於日常生活,看準前行的路道,順利地駛進生命的各個驛站和最終的歸宿地。
一、“揲蓍法”如何擺演生化卦象
“揲蓍法”即是用五十根蓍草(取其久遠而生生不老之意思)來擺演生化卦象,從而獲取特定時間的宇宙信息,推斷人在某一時間的所做所為,有什麼吉凶福禍發生。
對於“揲蓍法”,《周易本義》(朱熹註解)有充分的論說。《周易本義》:“擇地潔處為蓍室,南戶,置之於室中央。蓍五十莖,韜以絲帛,貯以皂囊,納之櫝中,置於床北。設木格於櫝南,居床二分之北,置香爐一于格南,香合一於爐南,曰炷香致敬。將筮,則洒掃拂拭滌硯一,注水,及筆一墨一,黃漆板一,於爐東,東上,筮者齊。潔衣冠北面,洗手焚香致敬。兩手奉櫝蓋,置於格南爐北,出蓍於櫝,去囊解韜,置於櫝東。合五十策,兩手執之,熏於爐上,命之曰:假爾泰筮有常,假爾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質所疑於神於靈,吉凶得失,悔吝尤虞,惟爾有神,尚明告之。
及以右手取其一策,反於櫝中,而以左右手中分四十九策,置格之左右兩大刻。次以左手取左大刻之策執之,而以右手取右大刻之一策,桂於左手之小指間,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次歸其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而扐之,左手無名指間。次以右手反過揲之策於左大刻。遂取右大刻之策執之,而以左手四揲之,次以右手反過揲之策,於右大刻而合左手一掛二扐之策,置於格上,第一小刻,是為一變。再兩手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復四營如第一變之儀,而置其掛扐之策于格上第二小刻,是為二變。又再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復四營如第二變之儀,而置其掛扐之策于格上第三小刻,是為三變。三變既畢,乃視其三變所得掛 扐過揲之策,而書其爻於版。
如是每三變而成爻,凡十有八變而成卦。乃老其卦之變,而占其事之吉凶。應畢,韜蓍之以囊,入櫝加蓋,斂筆硯墨版,再焚香致敬而退。”這一段話作現代臆解為:從五十根蓍草中先抽出一根,停放一邊,始終不用,以象徵天地未開之前的太極。把餘下的四十九根隨意分開,分握於兩手之中,左手象徵天,右手象徵地。從右手中抽出一根,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象徵人。放下右手中的蓍草,用右手數左手中的蓍草,每四根一數,象徵四季,最後餘下四根或四根以內,夾在無名指之間,象徵閏月。再用左手數右手放下的蓍草,也是四根一數,最後剩下四根或四根以內,夾在中指與食指之間。小指中的一根與左右手數餘下的蓍草,合起來肯定是九或五,這是第一變。把第一次餘下的九或五根除去,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分握兩手,從右手中取出一根,夾在左手的小指,然後分別每四根一數,左右手餘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一共是八或四,這是第二變。再把餘下的三十二或三十六根蓍草,同樣地數,餘下的合計一定是八或四,這是第三變。
經過以上三變,得到一卦的第一爻(最下面)。三變中,九和八為多數,五或四為少數。三變中如果兩多一少,即是九、四、八,九、八,四或九、四、四時為“少陽”,符號為“--- ”。如果三變中兩少一多,即五、四、八,五、八、四或九、四、四為“少陰”,符號為“---”。三變都是少數,即五、四、四時,為“老陽”,符號“0”,三變都是多數,即九、八、八為“老陰”,符號為“×”。一卦的成立須用上面方法重複六次成六爻。
及以右手取其一策,反於櫝中,而以左右手中分四十九策,置格之左右兩大刻。次以左手取左大刻之策執之,而以右手取右大刻之一策,桂於左手之小指間,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次歸其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而扐之,左手無名指間。次以右手反過揲之策於左大刻。遂取右大刻之策執之,而以左手四揲之,次以右手反過揲之策,於右大刻而合左手一掛二扐之策,置於格上,第一小刻,是為一變。再兩手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復四營如第一變之儀,而置其掛扐之策于格上第二小刻,是為二變。又再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復四營如第二變之儀,而置其掛扐之策于格上第三小刻,是為三變。三變既畢,乃視其三變所得掛 扐過揲之策,而書其爻於版。
如是每三變而成爻,凡十有八變而成卦。乃老其卦之變,而占其事之吉凶。應畢,韜蓍之以囊,入櫝加蓋,斂筆硯墨版,再焚香致敬而退。”這一段話作現代臆解為:從五十根蓍草中先抽出一根,停放一邊,始終不用,以象徵天地未開之前的太極。把餘下的四十九根隨意分開,分握於兩手之中,左手象徵天,右手象徵地。從右手中抽出一根,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象徵人。放下右手中的蓍草,用右手數左手中的蓍草,每四根一數,象徵四季,最後餘下四根或四根以內,夾在無名指之間,象徵閏月。再用左手數右手放下的蓍草,也是四根一數,最後剩下四根或四根以內,夾在中指與食指之間。小指中的一根與左右手數餘下的蓍草,合起來肯定是九或五,這是第一變。把第一次餘下的九或五根除去,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分握兩手,從右手中取出一根,夾在左手的小指,然後分別每四根一數,左右手餘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一共是八或四,這是第二變。再把餘下的三十二或三十六根蓍草,同樣地數,餘下的合計一定是八或四,這是第三變。
經過以上三變,得到一卦的第一爻(最下面)。三變中,九和八為多數,五或四為少數。三變中如果兩多一少,即是九、四、八,九、八,四或九、四、四時為“少陽”,符號為“--- ”。如果三變中兩少一多,即五、四、八,五、八、四或九、四、四為“少陰”,符號為“---”。三變都是少數,即五、四、四時,為“老陽”,符號“0”,三變都是多數,即九、八、八為“老陰”,符號為“×”。一卦的成立須用上面方法重複六次成六爻。
古人很虔誠,特別是對神靈的膜拜和祈求,更是如此。上面這一套方法,的確很繁瑣,但自有它特殊的作用,它是以繁瑣的細節來拖延時間,以換取內心的平衡和平靜,心不存雜念,入靜入定了,就能與外界交通,心境結合,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這樣就能捕捉外界的信息,從而建立卦象,起到了科學預測的作用。古人是這樣認為的,起卦預測的方法——揲蓍法能如此準確,是由於本身對靈神誠心誠意的祈求。依愚之拙見,除了上述原因外,更主要是“揲蓍法”含納了宇宙本身的意蘊,五十根蓍草的擺列、分折而最終成卦象,擺演的過程已逐暫走進了宇宙的深處,宇宙信息集納其中了(以《易經》里的卦象的捕捉就是了)。可以這樣說,卦的形成即具有了特定或完全的信息。這信息來源於宇宙這一巨大的信息庫,所成卦象也就能準確無誤地助人分析、判斷,達到科學預測的目的。因此,拋開古人起卦的瑣雜方法,取其簡單的方法來起卦,同樣能獲得帶目的性的信息,同樣能達到科學的預測的目的。
二、八卦、河洛來析解“揲蓍法”的演變過程
《易經·繫辭上傳》有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既成,六十四卦出現,《易經》得以成書面世。
“易有太極”。“易”應該說是宇宙的本質,即混沌時期天地未判的景象。“易”生化變成太極,這可在先天太極圖,即天地自然圖,也就是俗稱的“陰陽魚”得到很好的說明和體現。太極其實也是《繫辭上傳》所說的“一陰一陽謂之道”。太極也是老子《道德經》上所說的“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言之曰道。吾強為之曰大。”“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中有象兮!恍兮惚兮,中有物兮!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兮!其精有真,其中有信。”“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太極”是“道”。“道”是“太極”。“道”是“一”。在古人認為“一”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字,事物都從“一”始,其實應該是從“太極”、“道”開始,因此,古人崇尚“一”。“揲蓍法”中取五十根蓍草作為一個單位,意思即是“易”了,抽出一根,即從五十根這一整體中抽出“一”為單位來代表“易有太極”——易化生出太極,以說明宇宙來源混沌之時的景象。
在這裡有必要對河圖和洛書作一番分析,以看出五十根蓍草的取意是什麼,這是很關鍵的一環。 河圖數字圖(其實是點的數字擺列)的排列為: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河圖有口訣:“一與六共宗而居乎北,二與七為朋而居乎南,三與八同道而居乎東,四與九為友而居乎西,五與十相守而居乎中。”洛書數字圖的排列: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繫辭上傳》:“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相傳,伏羲時有龍馬出於黃河,其背有旋毛如星點,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稱作龍圖(河圖)。夏禹治水時,有神龜出於洛水,其背有裂紋,前九,后一,左三,左七,中五;前右二,前左四,后右六,后左八。其紋如字(洛書)。上面所說的河圖數字加起來一共是五十有五,而洛書數字加起來的和有四十過五。河圖是說天的,而洛書則是道地的。因此,把河洛之數加起來恰好是一百(10×10),“十”在中國又是一個特別的數字,凡事起始於“ 一”,而終沒、圓滿於“十”。河洛數字,即天、地數加起來是圓滿無缺的。10×10包含了宇宙的所有物象。
而河洛之數一百分二半成“陰陽”則又成“五十”了。在《易經》中有這種說法: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一、三、五、七、九為陽為奇,稱為天數,而二、四、六、八、十為陰為偶,稱為地數。河圖天地之數為五十有五,即是天數為二十五,地數為三十。而洛書天地之數為四十有五,天數為二十五,地數為二十。河圖的天地之數為五十五,稱為大衍之數,在《易經·繫辭上傳》中有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五個“生數”各加上“五”這個特別的數字就自然產生了六至十這五個“成數”。即是一加五為六,二加五為七,三加五為八,四加五為九,五加五為十。如果去掉“五”這個特殊的數字,一至十這十個數字(1—5為生數,6—10為成數)則成五十五減去“五”為五十,為“揲蓍法”的五十根蓍草數。回過頭來,河洛之數為55+45恰好是100:河圖的天數是二十五,地數是三十,洛書的天數是二十五,地數是二十天地生成,陰陽輪換,久合必分久分必合成陰陽成天地。
因此,河洛之數100(包含天數和地數),再分折為陰陽成五十剩二為一百,或一百除以二等於五十,即成蓍草數,還可看出10×10(10倍“生數和成數”,河洛之神奇為《易經》所接納所破譯。因此“揲蓍法”以五十根蓍草來推演起卦最淵源應是河洛之數的和再分半,而不是大衍之數(河圖之數)五十五減去卦六爻之“六”數為四十九數,“六”在起卦過程中,作用是形成卦中看出爻數的演化的多少(當然“六”有其深刻的含義,就是“三生萬物”,“三”為天、地、人三才,而天、地、人三才都有陰陽之分,3×2就是6,“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且河圖之數——大衍之數儘管有天數和地數在內。但應該清楚,河圖僅是反映天象的。《繫辭上傳》所說的“河圖是說天的,洛書是道地的”。僅用五十五之數大衍之數(河圖之數)來看世上萬物的生化和形成、存在顯然是偏面的。因為,天為父,地為母,有天地,有父母,才有生化之可能,所謂“純陽不生,純陰不化”。所以以大衍之數減去卦六爻之數成四九來分折起卦法——“揲蓍法”是沒有理由的,不符合宇宙含義的。
而河洛之數一百分二半成“陰陽”則又成“五十”了。在《易經》中有這種說法: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一、三、五、七、九為陽為奇,稱為天數,而二、四、六、八、十為陰為偶,稱為地數。河圖天地之數為五十有五,即是天數為二十五,地數為三十。而洛書天地之數為四十有五,天數為二十五,地數為二十。河圖的天地之數為五十五,稱為大衍之數,在《易經·繫辭上傳》中有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五個“生數”各加上“五”這個特別的數字就自然產生了六至十這五個“成數”。即是一加五為六,二加五為七,三加五為八,四加五為九,五加五為十。如果去掉“五”這個特殊的數字,一至十這十個數字(1—5為生數,6—10為成數)則成五十五減去“五”為五十,為“揲蓍法”的五十根蓍草數。回過頭來,河洛之數為55+45恰好是100:河圖的天數是二十五,地數是三十,洛書的天數是二十五,地數是二十天地生成,陰陽輪換,久合必分久分必合成陰陽成天地。
因此,河洛之數100(包含天數和地數),再分折為陰陽成五十剩二為一百,或一百除以二等於五十,即成蓍草數,還可看出10×10(10倍“生數和成數”,河洛之神奇為《易經》所接納所破譯。因此“揲蓍法”以五十根蓍草來推演起卦最淵源應是河洛之數的和再分半,而不是大衍之數(河圖之數)五十五減去卦六爻之“六”數為四十九數,“六”在起卦過程中,作用是形成卦中看出爻數的演化的多少(當然“六”有其深刻的含義,就是“三生萬物”,“三”為天、地、人三才,而天、地、人三才都有陰陽之分,3×2就是6,“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且河圖之數——大衍之數儘管有天數和地數在內。但應該清楚,河圖僅是反映天象的。《繫辭上傳》所說的“河圖是說天的,洛書是道地的”。僅用五十五之數大衍之數(河圖之數)來看世上萬物的生化和形成、存在顯然是偏面的。因為,天為父,地為母,有天地,有父母,才有生化之可能,所謂“純陽不生,純陰不化”。所以以大衍之數減去卦六爻之數成四九來分折起卦法——“揲蓍法”是沒有理由的,不符合宇宙含義的。
“是生兩儀”就是說,太極生化、衍演出“兩儀”,“兩儀”就是陰陽互為對立統一的統一體兩個對立面。在“先天太極圖”(“陰陽魚”中容易看出),“太極”中“兩儀”即陰陽各佔半,交尾而運作,成陰陽回互之狀態。《繫辭上傳》:“一陰一陽謂之道”。“兩儀”也就是“道”的“一陰一陽”,相反說“道”分成陰陽。陽為輕為清為天,陰為重為濁為地。乾為陽為天為父,坤為陰為地為母。《易經》以乾卦和坤卦看萬物的生化情況,在《易經》中,乾、坤卦是陰陽之象。《彖辭傳》中《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坤卦》:“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維合無疆,含弘光大,口物咸亨。”天地萬物如何化生而成?
《易經》認為是通過陰陽二氣交感結合的方法進行並實現的。《咸卦》:“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悅),男下女…天感地,而萬物化生。”《繫辭下傳》:“天地氳氤,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因此,“揲蓍法”中,從五十中抽出一根為“太極”為“道”之後,所剩四十九根,按“是生兩儀”來處理,把四十九根隨意分成二堆,分出了“兩儀”即陰陽了。這裡把四十九根分成二半,但兩堆不可能是永遠相等的,而是有多有少。這體現了陰陽並不總是等同的原理,有時陰盛陽衰,有時陽盛陰衰,有時陰陽相衡。在擺演中,這幾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這符合了陰陽互根、消長、變化、轉化、更新這動態運動的法則,符合自然運行規律,符合宇宙的內在意蘊。
《易經》認為是通過陰陽二氣交感結合的方法進行並實現的。《咸卦》:“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悅),男下女…天感地,而萬物化生。”《繫辭下傳》:“天地氳氤,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因此,“揲蓍法”中,從五十中抽出一根為“太極”為“道”之後,所剩四十九根,按“是生兩儀”來處理,把四十九根隨意分成二堆,分出了“兩儀”即陰陽了。這裡把四十九根分成二半,但兩堆不可能是永遠相等的,而是有多有少。這體現了陰陽並不總是等同的原理,有時陰盛陽衰,有時陽盛陰衰,有時陰陽相衡。在擺演中,這幾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這符合了陰陽互根、消長、變化、轉化、更新這動態運動的法則,符合自然運行規律,符合宇宙的內在意蘊。
再接下來是“兩儀生四象。”陰陽經過一番交合而產生了“四象”。“四象”即是春、夏、秋、冬。陰陽經過太極演化而來后,陽為輕為清為天為父,陰為重為濁為地為母。乾為父,坤為母,乾坤轉定,天地生成,日月運轉,晝夜更替,父母交,陽陰回互,剛柔互用,萬象生化,四季出現。這體現在“揲蓍法”中就是從兩堆蓍草中每每以四根為單位抽出,直到剩下四或四以內的數字爾後兩堆所剩的和作為一爻,這些數字肯定是或六、或七、或八、或九,表現在陰陽上就是老陰、老陽和少陰、少陽,符號就是
“--”為老陽,“-
--”為少陽,“-
--”為少陰,“--
“--”為老陽,“-
--”為少陽,“-
--”為少陰,“--
--”為老陰,體現在季節就是“-
--”為春季,“-
-”為夏季,“--
-”為秋季,“--
--”為冬季。
“四象生八卦”。“四象”一經形成,有天地父母了,“四象”運作正常了,八卦自自然然出現了。八卦即是乾、坤、震、離、坎、巽、兌、艮。古人在八卦中約定俗成揉進了許許多多東西,從天、地、人三方面加以滲透。八卦代表了八種自然物,即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離為火、坎為水、兌為澤、艮為山,所謂《易經》上的“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八卦象徵了乾為健、坤為順、震為動、巽為八入、坎為陷、離為附(麗)、兌為悅(說)艮為止。在人倫上則為乾為父、坤為地、震為長男、巽為長女、離為中男、坎為中女、兌為少女、艮為少男。在人體上為乾為頭、坤為腹、震為耳、巽為目、坎為足、離為股、艮為手、兌為口。在方位上為乾為西北、兌為西、坤為西南、離為南、巽為東西、震為東、艮為東北坎為北。在五行上則是乾兌為金、坤艮為土、離為火、坎為水、震巽為木。
--”為春季,“-
-”為夏季,“--
-”為秋季,“--
--”為冬季。
“四象生八卦”。“四象”一經形成,有天地父母了,“四象”運作正常了,八卦自自然然出現了。八卦即是乾、坤、震、離、坎、巽、兌、艮。古人在八卦中約定俗成揉進了許許多多東西,從天、地、人三方面加以滲透。八卦代表了八種自然物,即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離為火、坎為水、兌為澤、艮為山,所謂《易經》上的“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八卦象徵了乾為健、坤為順、震為動、巽為八入、坎為陷、離為附(麗)、兌為悅(說)艮為止。在人倫上則為乾為父、坤為地、震為長男、巽為長女、離為中男、坎為中女、兌為少女、艮為少男。在人體上為乾為頭、坤為腹、震為耳、巽為目、坎為足、離為股、艮為手、兌為口。在方位上為乾為西北、兌為西、坤為西南、離為南、巽為東西、震為東、艮為東北坎為北。在五行上則是乾兌為金、坤艮為土、離為火、坎為水、震巽為木。
在八卦成立后,八純卦(經卦)的卦成八宮,每宮又是八卦即為六十四卦。這樣六十四卦全部出現。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是由二個純卦(經卦)組疊而成的。由是每卦有六爻,自下而上疊建而成卦。在“揲蓍法”每三變而成一爻,道理應該是《道德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每一卦的成立,在第一、二、三變的操作過程,其實是對天地(時空)生成萬物的捕捉過程,因此經過三變成一爻,如此反覆六次之多,一卦成立,萬象在其中了。每卦要反覆六次“三變”的演習,3×6成18次,1為乾和8為坤(18這數字分拆而成)成乾坤。天地之內,萬物無不包含其中了。因此,卦成立了,宇宙的信息和能量集匯其中,從而能對萬物萬象起預測作用,能達到預測的目的。
《易經》的神奇體現於卦象之上,而卦象的形成是通過“揲蓍法”擺演而成的,卦象是由六個易爻符號而形成的。《易經》正是以這簡單的符號來進入宇宙、破譯宇宙的神秘的。這是中國古文化的最為神奇的光芒,古人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