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稱是萬物之靈, 因循自然規律進化而成為有高度腦性<智慧>,

有感情性的動物,但仍不能違背大自然規律!?

原因是宇宙之<道>全權控制萬物之生,死, 復生及復死, 循環不息,歷久不滅..

人居其間,必要接受其自然規律演化, 順勢承受生存肉身之苦樂,。

而長壽或短壽之判斷,必是基於本身<基因繁衍過程中>

對自然規律適應力之強弱而定。

為了開解人面對生死關頭的感應及俗世處理肉身的觀點, 此其時,

有須要讓世人知道,宇宙自然規律的究竟, 即大自然規律界之大道德性!

 其理據何存, 不妨細察如下:

1.<道>是虛不見形, 但不是空無所有, 橫看是無限博大,

      用之不盡;縱看是無限深遠,無以追溯來歷, 故稱之為象徵,

     自然萬物界的祖宗,天帝<上帝>之祖先,因造物才生萬象,如天帝, 神靈,

     繼而生萬物; 其作用是宇宙至高無尚的規律主宰。由於〈道〉是無狀之狀,

  無物之象,只有惚恍的觀點,是由極其微妙的物質所組成,雖然看不見,

  無形無象,但確實存在,萬物都是由它產生的。而天地人之象,

  亦應自然規律衍生;萬物生於其中,亦各應本身的條件〈因及緣〉,

  而存在〈生>,或毀滅〈死〉;故萬物存在天地間之時間長短不一,

  即順自然則生,逆自然則死。週而復始,生生死死,有生必有死,

  而死則是生的根源。自視是萬物之靈的人類亦要馴服在大自然的懷抱,

  否則人的一生,必成為生老病死過程中的奴才。若在順自然生活中,

  再求長壽,必須做到步進自身修維功夫;此種修煉包括:

    a.修氣,修性,修智〈內在〉;

    b.修身,修行,修養〈外在〉。

2. 概括而言便是<修德>:

因〈德〉的內容是由〈道〉決定的,而〈道〉的屬性表現為〈德〉的觀點。

故宜視<出生入死, 順其自然>.和無為而無不為的養生之<道>.

當是獲得健康長壽的關鍵條件。其餘論點涉及人生及萬物之事故死亡,

< 際遇>;必須要剖析其因, 緣及果, 才能清釋其理據如下:

a.人出世為生, 入地為死,。

b.屬於長壽佔十分之三;

c.短命亦佔十分之三;

d.屬於過度奉養及妄為而死的,也佔十分之三。

3.何故仍有厚此薄彼求生之道?

此乃因善攝生者所作所為, 仍未踏進死亡範圍。

同時, 因天地亦應自然規律界而幻變, 故時刻都衍生天地之象勢;

若人<含萬物>不按自然規律界幹活, 便會遭災難, <即傷天, 破地之行為>。

其中之原因是:

a.<天地無親, 常與善人>:

天地對萬事萬物都很公正, 絶對不放特別感情於哪一類事物上,

當順應自然規律界運行;唯有善德善行之人, 才會獲得扶抑,

是因他順應自然規律界幹活的結果, 可稱為努力的功效。

 b. 天地無仁, 故人有幸有不幸之天災地禍:

天與地只順應<道>之自然規律界演進, 人活在其中, 當然要順應自然才能久活;生死反樸, 生死對立相互而再生, 循環不滅, 亦是自然規律的根源。

c. 常保<虛極靜篤>心境:

人應當用虛寂沉靜的心境去面對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

因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是有其身的規律,因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是有其身的規律;

人生長到死亡,生生不息,循環往返着這個運動規律。人只要做到如下各點,

亦會享受長壽:

a, 認識世界,認識人生.

b, 認識人生哲理.

c, 認識客觀世界.

d, 基本態度是:致虛,清靜,歸根和<復命>.致虛是<道>的本體,運用是無窮無盡的.

<致虛極>是排除物慾的誘惑,回歸勁虛靜的有性,而<靜>則在於運用.

致虛守靜中的<致虛>,即是心智作用的消解,沒有一點心機和成見的地步.

e, 一個人運用心機會蔽塞明澈的心靈,固執成見會妨礙明晰的認識,

所以致虛是要消解心靈的蔽障和清理混亂的心智活動.

致虛必守靜,透過靜的功夫,萬能深蓄厚養, 才能儲藏能量.

f, 一個心胸開闊的人視黃金如糞土,把萬貫家財作為仗義行事的資本.

g, 一個心胸狹窄的人,會把雞毛蒜皮的小事看作天那麼大,

    在財產上也如守財奴那般只守不出.

h, 心胸開闊的人必須具有豁達的人生觀,以作為取捨,仗義而疏財,

    但決不揮霍浪費.一個人的心胸豁達往往是成功事業的基礎, 。

i. 如果一個人的心胸過於狹窄,在遇到不順心之事, 聽到不順耳的話時,

   就怒不可遇,見到強於自己者就嫉妒,恨人有,笑人無,

  結果只會有損自己的行為,危害事業,使自己的氣質受到破壞,

  極大地傷及了嫉妒者自身的元氣及身心.

4.生老病死是人生命<含萬物, 只用詞各異>進程中的自然規律; 誰都無法擴拒。

因生命是寶貴的, 得來不易; 人一生只是幾十年光景,

與天地的永存或與昔日數千年人類社會相比,是不可比擬的。

生命只是曇花-現, 又如流星-閃, 十分的短暫。雖然人一提到死,

就會十分恐懼; 害怕死亡也是人之常情,< 異生物亦然, 只形式不同>;

如因生病便想到死亡, 使懼怕, 心理上和精神上就會產生大壓力,

接着是情緒低落, 鬱悶, 更會使病情加重。因此, 只要認識生死沒有差別,

就會在任何地方都不害怕, 面對任何事情都會保持冷靜, 如此必生長壽之徵。
來源網站: 吳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