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挖掘中彰顯易學文化內涵--訪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劉大鈞
9月22日,是2008海峽兩岸易學文化研討會在我市舉行的第二天。會議間隙,記者對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劉大鈞教授進行了採訪。
精神矍鑠、健談隨和的劉大鈞教授告訴記者,古老的《周易》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這部經典是中華文明中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思想文化資源之一,其影響貫穿整個中華文明史,遍及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二十世紀以來,隨着現代學術視野的開啟,學者們逐步突破傳統經學的藩籬,開始以新的思路和方法來解讀《易經》,重新審視和評價易學發展史,特別是近幾十年來,大量先秦、秦漢易學文獻出土,戰國和漢初《周易》經傳的本子問世,極大地拓展了易學研究的新視野和新領域。而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既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也是中國周易學會所在地和大陸唯一的易學研究專刊《周易研究》的主辦單位,從1993年開始,多次組織舉行海峽兩岸易學研討會,在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這次研討會就是此前幾屆研討會的延續。
劉大鈞教授告訴記者,天水是三皇之首伏羲的故里,而伏羲則是《易傳》中所說的創作八卦的上古聖王。如果將博大精深的易學比作一棵大樹的話,那麼當初伏羲畫卦就是播下了這棵大樹的種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選擇天水作為這次以“伏羲畫卦與中華易文化傳統”為主題的研討會的舉辦地,其目的就是要大家在尋祖、尋根中,進一步探尋伏羲文化與易文化的聯繫及易文化的時代作用,在挖掘中使這一文化瑰寶的內涵得到新的彰顯,使易文化在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做出新的貢獻。 (天水日報記者李海峰 楊璟 配圖:天水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