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2008海峡两岸易学文化研讨会在我市举行的第二天。会议间隙,记者对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教授进行了采访。




  精神矍铄、健谈随和的刘大钧教授告诉记者,古老的《周易》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部经典是中华文明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思想文化资源之一,其影响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遍及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学术视野的开启,学者们逐步突破传统经学的藩篱,开始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解读《易经》,重新审视和评价易学发展史,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大量先秦、秦汉易学文献出土,战国和汉初《周易》经传的本子问世,极大地拓展了易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领域。而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中国周易学会所在地和大陆唯一的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的主办单位,从1993年开始,多次组织举行海峡两岸易学研讨会,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次研讨会就是此前几届研讨会的延续。



  刘大钧教授告诉记者,天水是三皇之首伏羲的故里,而伏羲则是《易传》中所说的创作八卦的上古圣王。如果将博大精深的易学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当初伏羲画卦就是播下了这棵大树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择天水作为这次以“伏羲画卦与中华易文化传统”为主题的研讨会的举办地,其目的就是要大家在寻祖、寻根中,进一步探寻伏羲文化与易文化的联系及易文化的时代作用,在挖掘中使这一文化瑰宝的内涵得到新的彰显,使易文化在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做出新的贡献。 (天水日报记者李海峰 杨璟 配图:天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