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有讀了這篇文章以後,你才會知道,我們在對《易經》理解、認識的軌道上偏離了多遠,我們跌入了多麼深的一個哲學誤區。你也才會知道,哲學家在欺騙我們的同時,也欺騙了他們自己。這可怕的權威黑洞阿,正吞噬着原本無尚科學的中國民族文化之根........
A:《易經》的基本結構:一:形體圖結構關係:1:上經八卦圖,或叫正旋八卦圖。2:下經八卦圖,或叫反旋八卦圖。3:六十四卦方陣,或叫《玄龜圖》。4:先天卦,或叫伏羲八卦圖。5:後天卦,或叫文王八卦圖。6:錯位二十四卦圖。7:陰陽四十八卦圖。或叫十六分野。二:數理圖結構關係:1:河圖,或叫縱橫坐標系統,或叫七十二侯分解。2:洛書,或叫對角斜線關係,或叫作用點積數。三:基本程序結構:由形體圖和數理圖相互作用,鏈式反應,形成互為一體的邏輯關係,建立宇宙最基本的最本質的程序。我將此程序命名為“宇宙程序”,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學說為《宇宙程序學》。
B:對《連山》與《歸藏》關係的簡述:《道德經》、《周易》對《連山》和《歸藏》都作過相應的簡述,甚至,在《佛經》中亦可以找到對《連山》、《歸藏》解釋的烙印。然,於今天的易學界中,對《連山》、《歸藏》的解釋雖多,除對其產生的歷史時間的研究尚待考證外,余者無一正確。尤其對《連山》、《歸藏》的名詞解釋,更是大相徑庭。《連山》、《歸藏》雖然在程序中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但說明白了,也好簡單。所謂《連山》,它實際上是後天卦的排列關係解述,所謂《歸藏》,它實際上是先天卦的排列關係解述。如圖: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離坤巽兌艮震乾坎從上圖,你會發現,如果我們在上排從“離”開始逆數,每三個卦作一個作用點記錄,它就形成後天卦的排列,所以,後天卦的排列是以“歸藏”為體,以“連山”為用;如果我們在下排從“乾”卦開始順數,每五個卦作一個作用點記錄,它就形成了先天卦的排列,所以,先天卦是以“連山”為體,以“歸藏”為用。為什麼要用三和五呢(陰陽取六和十,對人體而言,取五藏生數,取六腑成數)?這是程序的要求來決定的。通過上面的簡述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文王布後天八卦,伏羲布先天八卦的傳說,是後人借古人之名以壯行色。當然啦,其中的“連”、“歸”大有講究(另文闡述),這裡只是為了說明這兩個圖是相互轉化,互為因果的事實是不可質疑的,它們應該在周朝以前就同時存在。否則,周朝的文人們也寫不出《周易》的法典文書。也就是說,我所命名的“宇宙程序”——《易經》本源文化程序在周朝以前,或者說在殷、商以前,就被我們的祖先發現、挖掘並整理出來。它是華夏從圖騰文化向文明文化過渡的橋樑和紐帶。所以說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
其程序反映了宇宙最基本最本質的數理和文理的辨正關係。即無論宇宙多大,多麼千變萬化,也只能是此程序的類比、變異、延伸、展拓和發揮。可惜由於歷來多數哲學文人的不負責任的論述,脫離實際的遊戲,使此程序深埋於《易經》文化的最底層,不下大功夫,很難發現它。儘管秦始皇“焚書坑儒”,企圖阻止和改變類似於這種不正常現象,最後都沒有做到。不僅如此,在今天的易學界卻變本加厲,愈演愈烈。哲學家對《易經》而言,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沒有哲學家,《易經》不可能得到升華,不能更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正因為有了哲學家,才導致今天眾說紛紜,甚至有的人說《易經》只能用來修身養性,其餘都是哄人的混亂局面。以至於讓《易經》逐漸淪落在宗教文化的邊沿。“宗教迷信”的最開始是“定理迷信”。今天,大家都在喊“數理化”是科學的,然而,“定理迷信”已經在這些學科中滋生,如不加強革命,它們最終不可避免的淪落為“宗教文化”對此程序的挖掘、整理、研究、開發和利用,不僅僅是對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地位的提升起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解開各學科的原始“定理”成立之密,避免重複研究,既人們說的復辟,或者說“重複辟雍”。於是,我們就可以騰出大量的時間去研究新的未知,於是乎,又何愁我民族不在短時間內超過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於是乎,其作用和意義又豈能用價值而加以估量?!於是乎,又怎是一個“錢”字了得......
C:補充說兩句:世界上,沒有多少人說自己得到的不是真經,尤其是宗教界和哲學界,大都會用他們自以為理解了、領悟了而實際什麼也不明白的理論的理解和觀點去指責別人。說實在的,寫寫論文,說說觀點,每個人都會。如果要一個人把自己的觀點和理論引化到“數理程序”之中去檢驗,以確定正確與否,就需要極大的決心和勇氣了,因為,他經過苦思苦想所得到的結論極有可能被否定掉。如果他沒有一個“在肯定中予以不斷地否定,又在否定中予以不斷地肯定”的正確的研究觀,他是萬萬做不到的。我堅信毛澤東同志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所以,我在研究中不斷地否定了成千上萬的結論,我有幾千萬字的研究筆記,被我最後暫時認定是正確的,大概只有幾萬字,或許幾萬字也沒有。儘管就象捨棄自己生命那樣不忍,但經過鬥爭,還是下決心捨棄,那是因為我不願做“誤人子弟”的民族罪人,那是因為歷史的使命決定我必須那樣去做。http://www.86fs.cn/Article/2008/200809/20080917204429_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