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有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才会知道,我们在对《易经》理解、认识的轨道上偏离了多远,我们跌入了多么深的一个哲学误区。你也才会知道,哲学家在欺骗我们的同时,也欺骗了他们自己。这可怕的权威黑洞阿,正吞噬着原本无尚科学的中国民族文化之根........
A:《易经》的基本结构:一:形体图结构关系:1:上经八卦图,或叫正旋八卦图。2:下经八卦图,或叫反旋八卦图。3:六十四卦方阵,或叫《玄龟图》。4:先天卦,或叫伏羲八卦图。5:后天卦,或叫文王八卦图。6:错位二十四卦图。7:阴阳四十八卦图。或叫十六分野。二:数理图结构关系:1:河图,或叫纵横坐标系统,或叫七十二侯分解。2:洛书,或叫对角斜线关系,或叫作用点积数。三:基本程序结构:由形体图和数理图相互作用,链式反应,形成互为一体的逻辑关系,建立宇宙最基本的最本质的程序。我将此程序命名为“宇宙程序”,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学说为《宇宙程序学》。
B:对《连山》与《归藏》关系的简述:《道德经》、《周易》对《连山》和《归藏》都作过相应的简述,甚至,在《佛经》中亦可以找到对《连山》、《归藏》解释的烙印。然,于今天的易学界中,对《连山》、《归藏》的解释虽多,除对其产生的历史时间的研究尚待考证外,余者无一正确。尤其对《连山》、《归藏》的名词解释,更是大相径庭。《连山》、《归藏》虽然在程序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说明白了,也好简单。所谓《连山》,它实际上是后天卦的排列关系解述,所谓《归藏》,它实际上是先天卦的排列关系解述。如图:干兑离震巽坎艮坤离坤巽兑艮震干坎从上图,你会发现,如果我们在上排从“离”开始逆数,每三个卦作一个作用点记录,它就形成后天卦的排列,所以,后天卦的排列是以“归藏”为体,以“连山”为用;如果我们在下排从“干”卦开始顺数,每五个卦作一个作用点记录,它就形成了先天卦的排列,所以,先天卦是以“连山”为体,以“归藏”为用。为什么要用三和五呢(阴阳取六和十,对人体而言,取五藏生数,取六腑成数)?这是程序的要求来决定的。通过上面的简述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文王布后天八卦,伏羲布先天八卦的传说,是后人借古人之名以壮行色。当然啦,其中的“连”、“归”大有讲究(另文阐述),这里只是为了说明这两个图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的事实是不可质疑的,它们应该在周朝以前就同时存在。否则,周朝的文人们也写不出《周易》的法典文书。也就是说,我所命名的“宇宙程序”——《易经》本源文化程序在周朝以前,或者说在殷、商以前,就被我们的祖先发现、挖掘并整理出来。它是华夏从图腾文化向文明文化过渡的桥梁和纽带。所以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其程序反映了宇宙最基本最本质的数理和文理的辨正关系。即无论宇宙多大,多么千变万化,也只能是此程序的类比、变异、延伸、展拓和发挥。可惜由于历来多数哲学文人的不负责任的论述,脱离实际的游戏,使此程序深埋于《易经》文化的最底层,不下大功夫,很难发现它。尽管秦始皇“焚书坑儒”,企图阻止和改变类似于这种不正常现象,最后都没有做到。不仅如此,在今天的易学界却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哲学家对《易经》而言,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没有哲学家,《易经》不可能得到升华,不能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正因为有了哲学家,才导致今天众说纷纭,甚至有的人说《易经》只能用来修身养性,其余都是哄人的混乱局面。以至于让《易经》逐渐沦落在宗教文化的边沿。“宗教迷信”的最开始是“定理迷信”。今天,大家都在喊“数理化”是科学的,然而,“定理迷信”已经在这些学科中滋生,如不加强革命,它们最终不可避免的沦落为“宗教文化”对此程序的挖掘、整理、研究、开发和利用,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地位的提升起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解开各学科的原始“定理”成立之密,避免重复研究,既人们说的复辟,或者说“重复辟雍”。于是,我们就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新的未知,于是乎,又何愁我民族不在短时间内超过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于是乎,其作用和意义又岂能用价值而加以估量?!于是乎,又怎是一个“钱”字了得......
C:补充说两句: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说自己得到的不是真经,尤其是宗教界和哲学界,大都会用他们自以为理解了、领悟了而实际什么也不明白的理论的理解和观点去指责别人。说实在的,写写论文,说说观点,每个人都会。如果要一个人把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引化到“数理程序”之中去检验,以确定正确与否,就需要极大的决心和勇气了,因为,他经过苦思苦想所得到的结论极有可能被否定掉。如果他没有一个“在肯定中予以不断地否定,又在否定中予以不断地肯定”的正确的研究观,他是万万做不到的。我坚信毛泽东同志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以,我在研究中不断地否定了成千上万的结论,我有几千万字的研究笔记,被我最后暂时认定是正确的,大概只有几万字,或许几万字也没有。尽管就象舍弃自己生命那样不忍,但经过斗争,还是下决心舍弃,那是因为我不愿做“误人子弟”的民族罪人,那是因为历史的使命决定我必须那样去做。http://www.86fs.cn/Article/2008/200809/20080917204429_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