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需卦:容忍守靜,敬慎待時,需卦的處險之道

 


 

商朝青銅器《四羊方尊》,祭祀用品,盛酒器。(資料圖片)

西漢丞相陳平畫像。(資料圖片)

  周易系列之需卦


  需卦是《周易》的第五卦,這一卦有兩個主題:等待之道和飲食之道,這兩個主題既有區分也有聯繫。就等待之道而言,《周易》提醒我們在面臨險境時,要保持清醒,“不犯難行”,容忍守靜,“敬慎”待時。

  需卦有兩個主題:

  等待之道和飲食之道

  《周易》的前四卦,每一卦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乾卦的主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的主題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屯卦的主題是在艱難中抓住機遇建立基業;蒙卦的主題是啟蒙和教育。然而到了第五卦,其主題就不是那麼單一了。

  《周易》第五卦是需卦。關於這一卦的主題,有網友提出了兩個疑問。第一個疑問是:在“序卦傳”中有說到:“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大象”也說:“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按“序卦傳”和“大象”的說法,需卦好像是講飲食之道的(還包括“宴樂”)。但是從“雜卦傳”、“彖傳”、“爻辭”來看,需卦好像說的是等待的意思,如“雜卦傳”說:“需,不進也。”“彖傳”說:“需,須也,險在前也。”這兩種說法都出自《周易》原文,都是“聖人”之言,不可能說錯,難道說需卦有兩個主題?第二個疑問是:既然存在上述兩種說法,那麼,飲食之道和等待之道有什麼關係?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需卦確實涉及到兩個方面的主題,既講飲食宴樂,又講面臨險阻時的等待之道。這並不奇怪,一卦多義,在《周易》中是很常見的,如第二十一卦噬嗑卦,既講刑罰,也有咬合吃東西的含義,這些含義都是根據卦象得出的,卦象有什麼才說什麼,並非信口開河,夸夸其談。蒙卦由坎卦和乾卦組成,坎卦在上,乾卦在下。這一卦,上卦坎有危險、陷落之象,下卦乾則象徵剛健和行動。雖然剛健,但前面有險阻,不可冒進,應當停止行動,耐心等待有利時機,所以這一卦命名為“需”。所謂“需”,就是等待的意思,“雜卦傳”和“彖傳”,對這個卦名的含義都作出了明確的解釋。“彖傳”還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窮困矣。”指出剛健而不陷入危險,就不會遭遇窮困了,重申選擇等待的原因。

  碰到阻擋不要貿然前進

  在“險在前”的大背景下,處於不同位置的人應如何調整自己的行為才能避免陷入困境?圍繞這個主題,需卦的“爻辭”和“小象”展開了討論並給出提示。

  第一爻是陽爻,在最下方,與第四爻陰陽相應,離危險最遠,本可前進,但“爻辭”說:“需於郊。利用恆,無咎。”意思是,應該在“郊外”等待,要有耐心和恆心,不要有失常的行為,才不會有過失。為什麼要這樣做?“小象”解釋說:“需於郊,不犯難行也。”所謂“難行”,是前面有阻礙,很難前進。這個判斷是根據爻象得出的,因第一爻前面有兩個陽爻。凡陰遇陰,陽遇陽,《周易》稱之為“得敵”,即同性相斥。第一爻面臨重陽,信息不通,道路不通,無法與第四爻相呼應,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在“郊外”等待。

  第二爻是陽爻,因第五爻為陽爻,二五不能相應,前面還有一陽爻阻擋,因而也不能冒進。“爻辭”說:“需於沙。小有言,終吉。”“小象”解釋說,“需於沙,衍在中也。”即在沙衍中等待的意思。水中有沙曰“衍”,第二爻離上卦坎較近,坎為水,所以用“沙”象徵這一爻的處境。“小有言”的意思是內部有不同意見,有人主張前進,有人主張等待。這個判斷也是從卦象得出的,在此不詳述。最終的結論是“吉”,是因為第二爻居下卦中位,因而可以氣定神閑,耐心等待,不被閑言閑語動搖。

  第三爻是陽爻,與第六爻陰陽相應,同時與上卦更接近,有陷入危險的跡象。“爻辭”說:“需於泥,致寇至。”上卦坎為水,近水之地以“泥”象徵,坎卦又象徵“寇”,所以有“致寇至”的危險。在大敵當前的情形下,應該怎麼辦?“小象”說:“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意思是,雖然接近危險,但災害還在外面(坎卦象徵“災”)。“致寇”與否,取決於自己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此時不可冒進,應以“敬慎”待之,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需要在飲食中

  等待有利時機

  第四爻是陰爻,已進入上卦坎的危險之中。“爻辭”說:“需於血,出自穴。”“血”即“洫”,指溝洫,坎為水,也有溝洫之象,“穴”指洞穴。意思是雖然前臨溝洫很危險,但可以從洞穴出來。“小象”說:“需於血,順以聽也。”此爻屬陰,能順應第五爻,聽從他的指揮,所以能脫險。

  第五爻是這一卦的主爻,陽爻陽位得正,居於至尊的地位,需卦的“卦辭”就是這一爻的判語。“卦辭”說這一爻象徵內心充滿自信,光明亨通,可克服困難成就大事。“爻辭”則提到飲食:“需於酒食,貞吉。”這也是需卦的第二個主題。這個主題在“大象”中已有闡述,坎為雲,乾為天,因而其卦象是“雲上於天”,即雲在天上。坎為水為酒為食,互卦兌(由二、三、四爻組成)象徵愉悅、宴樂,乾卦象徵君子,所以說“君子以飲食宴樂”。第五爻在坎卦之中,故“爻辭”認為需要在飲食中等待有利時機。當然這種提示不是叫人沉迷於酒食,而是以飲食養其體,以宴樂養其神,並非消磨意志,而是麻痹敵人,待時而動。歷史上最會運用這一策略的莫過於漢初丞相陳平,當呂后掌權時,他“日飲醇酒,戲婦女”,使呂后以為他耽於逸樂,無所作為,對他放鬆了警惕。等到呂后死後,他與周勃合謀,一舉消滅諸呂,擁立孝文帝,穩定了漢朝的政權。

  需卦第六爻的“爻辭”很有意思:“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這一爻為陰爻,位於上卦的極點,與第三爻相應,因第三爻(“九三”)在互卦兌中,兌為穴,故曰“入於穴”,而“九三”連同下面的兩個陽爻組成三人團伙不請自來,故曰“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此時應該怎麼辦?“爻辭”認為只有以誠意恭敬相待,才能轉危為安。

  養育年幼生命

  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現在談談網友提到的第二個問題。飲食之道和等待之道有什麼關係呢?按“序卦傳”的說法,《周易》的作者之所以把需卦列為蒙卦之後的第五卦,是因為蒙卦象徵萬物的年幼期,不可以不養育,需要飲食維持生命,“需”有需要的意思,即飲食是養育生命的必需品,所以“序卦傳”說:“需者,飲食之道也。”同時,養育年幼的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長,而這個過程,是與飲食之道緊密相連的,這就是飲食之道和等待之道的關係。

  《周易》所闡述的卦義和爻義,往往含有多方面的內容或信息,未可“執一而求”。解讀需卦也應如此,要從卦象和爻象出發,仔細體會古代哲人的每一句言辭。


  正如清代易學家李光地所說的:“需之義不止處險,凡事皆當順其理而待其成,不可妄有作為。故需有養義,又為飲食之道焉。飲食養人也以漸,如物穉而至長,待之而已。”需卦所講的“處險”之道,亦即面臨危險時的等待之道,它提醒我們有時候要“不犯難行”,有時候要保持“敬慎”的態度,有時候要聽從別人的意見。總而言之,容忍守靜,敬慎待時,正是需卦所講的“處險”之道。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鍾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