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青铜器《四羊方尊》,祭祀用品,盛酒器。(资料图片)
西汉丞相陈平画像。(资料图片)
周易系列之需卦
需卦是《周易》的第五卦,这一卦有两个主题:等待之道和饮食之道,这两个主题既有区分也有联系。就等待之道而言,《周易》提醒我们在面临险境时,要保持清醒,“不犯难行”,容忍守静,“敬慎”待时。
需卦有两个主题:
等待之道和饮食之道
《周易》的前四卦,每一卦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乾卦的主题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主题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屯卦的主题是在艰难中抓住机遇建立基业;蒙卦的主题是启蒙和教育。然而到了第五卦,其主题就不是那么单一了。
《周易》第五卦是需卦。关于这一卦的主题,有网友提出了两个疑问。第一个疑问是:在“序卦传”中有说到:“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大象”也说:“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按“序卦传”和“大象”的说法,需卦好像是讲饮食之道的(还包括“宴乐”)。但是从“杂卦传”、“彖传”、“爻辞”来看,需卦好像说的是等待的意思,如“杂卦传”说:“需,不进也。”“彖传”说:“需,须也,险在前也。”这两种说法都出自《周易》原文,都是“圣人”之言,不可能说错,难道说需卦有两个主题?第二个疑问是:既然存在上述两种说法,那么,饮食之道和等待之道有什么关系?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需卦确实涉及到两个方面的主题,既讲饮食宴乐,又讲面临险阻时的等待之道。这并不奇怪,一卦多义,在《周易》中是很常见的,如第二十一卦噬嗑卦,既讲刑罚,也有咬合吃东西的含义,这些含义都是根据卦象得出的,卦象有什么才说什么,并非信口开河,夸夸其谈。蒙卦由坎卦和乾卦组成,坎卦在上,乾卦在下。这一卦,上卦坎有危险、陷落之象,下卦干则象征刚健和行动。虽然刚健,但前面有险阻,不可冒进,应当停止行动,耐心等待有利时机,所以这一卦命名为“需”。所谓“需”,就是等待的意思,“杂卦传”和“彖传”,对这个卦名的含义都作出了明确的解释。“彖传”还说:“刚健而不陷,其义不穷困矣。”指出刚健而不陷入危险,就不会遭遇穷困了,重申选择等待的原因。
碰到阻挡不要贸然前进
在“险在前”的大背景下,处于不同位置的人应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避免陷入困境?围绕这个主题,需卦的“爻辞”和“小象”展开了讨论并给出提示。
第一爻是阳爻,在最下方,与第四爻阴阳相应,离危险最远,本可前进,但“爻辞”说:“需于郊。利用恒,无咎。”意思是,应该在“郊外”等待,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有失常的行为,才不会有过失。为什么要这样做?“小象”解释说:“需于郊,不犯难行也。”所谓“难行”,是前面有阻碍,很难前进。这个判断是根据爻象得出的,因第一爻前面有两个阳爻。凡阴遇阴,阳遇阳,《周易》称之为“得敌”,即同性相斥。第一爻面临重阳,信息不通,道路不通,无法与第四爻相呼应,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在“郊外”等待。
第二爻是阳爻,因第五爻为阳爻,二五不能相应,前面还有一阳爻阻挡,因而也不能冒进。“爻辞”说:“需于沙。小有言,终吉。”“小象”解释说,“需于沙,衍在中也。”即在沙衍中等待的意思。水中有沙曰“衍”,第二爻离上卦坎较近,坎为水,所以用“沙”象征这一爻的处境。“小有言”的意思是内部有不同意见,有人主张前进,有人主张等待。这个判断也是从卦象得出的,在此不详述。最终的结论是“吉”,是因为第二爻居下卦中位,因而可以气定神闲,耐心等待,不被闲言闲语动摇。
第三爻是阳爻,与第六爻阴阳相应,同时与上卦更接近,有陷入危险的迹象。“爻辞”说:“需于泥,致寇至。”上卦坎为水,近水之地以“泥”象征,坎卦又象征“寇”,所以有“致寇至”的危险。在大敌当前的情形下,应该怎么办?“小象”说:“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意思是,虽然接近危险,但灾害还在外面(坎卦象征“灾”)。“致寇”与否,取决于自己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此时不可冒进,应以“敬慎”待之,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需要在饮食中
等待有利时机
第四爻是阴爻,已进入上卦坎的危险之中。“爻辞”说:“需于血,出自穴。”“血”即“洫”,指沟洫,坎为水,也有沟洫之象,“穴”指洞穴。意思是虽然前临沟洫很危险,但可以从洞穴出来。“小象”说:“需于血,顺以听也。”此爻属阴,能顺应第五爻,听从他的指挥,所以能脱险。
第五爻是这一卦的主爻,阳爻阳位得正,居于至尊的地位,需卦的“卦辞”就是这一爻的判语。“卦辞”说这一爻象征内心充满自信,光明亨通,可克服困难成就大事。“爻辞”则提到饮食:“需于酒食,贞吉。”这也是需卦的第二个主题。这个主题在“大象”中已有阐述,坎为云,干为天,因而其卦象是“云上于天”,即云在天上。坎为水为酒为食,互卦兑(由二、三、四爻组成)象征愉悦、宴乐,乾卦象征君子,所以说“君子以饮食宴乐”。第五爻在坎卦之中,故“爻辞”认为需要在饮食中等待有利时机。当然这种提示不是叫人沉迷于酒食,而是以饮食养其体,以宴乐养其神,并非消磨意志,而是麻痹敌人,待时而动。历史上最会运用这一策略的莫过于汉初丞相陈平,当吕后掌权时,他“日饮醇酒,戏妇女”,使吕后以为他耽于逸乐,无所作为,对他放松了警惕。等到吕后死后,他与周勃合谋,一举消灭诸吕,拥立孝文帝,稳定了汉朝的政权。
需卦第六爻的“爻辞”很有意思:“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这一爻为阴爻,位于上卦的极点,与第三爻相应,因第三爻(“九三”)在互卦兑中,兑为穴,故曰“入于穴”,而“九三”连同下面的两个阳爻组成三人团伙不请自来,故曰“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此时应该怎么办?“爻辞”认为只有以诚意恭敬相待,才能转危为安。
养育年幼生命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在谈谈网友提到的第二个问题。饮食之道和等待之道有什么关系呢?按“序卦传”的说法,《周易》的作者之所以把需卦列为蒙卦之后的第五卦,是因为蒙卦象征万物的年幼期,不可以不养育,需要饮食维持生命,“需”有需要的意思,即饮食是养育生命的必需品,所以“序卦传”说:“需者,饮食之道也。”同时,养育年幼的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而这个过程,是与饮食之道紧密相连的,这就是饮食之道和等待之道的关系。
《周易》所阐述的卦义和爻义,往往含有多方面的内容或信息,未可“执一而求”。解读需卦也应如此,要从卦象和爻象出发,仔细体会古代哲人的每一句言辞。
正如清代易学家李光地所说的:“需之义不止处险,凡事皆当顺其理而待其成,不可妄有作为。故需有养义,又为饮食之道焉。饮食养人也以渐,如物穉而至长,待之而已。”需卦所讲的“处险”之道,亦即面临危险时的等待之道,它提醒我们有时候要“不犯难行”,有时候要保持“敬慎”的态度,有时候要听从别人的意见。总而言之,容忍守静,敬慎待时,正是需卦所讲的“处险”之道。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钟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