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北京紫禁城建築中的和諧理念(韓增祿)

明清北京紫禁城建築中的和諧理念(韓增祿)

 


 

中國傳統文化,屬於農業自然文化的範疇。中國文化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師法自然、法地則天、推天道而明人事、尊天道以正人倫。而天地自然的最大特點,就是和諧。所謂“天地之氣,莫大於和。”(《淮南子·汜論訓》)“天地之道而美於和”,“天地之美莫大於和”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陰陽》)。“天地以和順為命,萬物以和順為性。”(《周易外傳·說卦》)“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五十五章》 因此,崇尚和諧、追求和諧,就成為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以及中國建築的核心理念。和諧是指陰陽之和,其內容主要包括“天人之和”、“人際之和”與“身心之和”。

在中國古代建築的規劃與設計中,崇尚與追求和諧的文化內涵,主要是通過如下幾種方式來加以表達的,即:方位(自然方位和文化方位),形象(方圓、凸凹、高低、大小等),色彩(五行色等),數字(奇數與偶數、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數、天地生成數等),文字(宮殿、宮門的命名)。這在明清北京紫禁城(今稱北京故宮)的建築中,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離開以易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就難以讀懂以北京故宮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建築這部立體的史書。

1.陰陽之和與內廷建築布局

在明初北京紫禁城的建築中,乾清宮和坤寧宮是位於內廷中軸線上的兩座主要建築。乾為純陽,坤為純陰。乾為大,陰為小。在地圖方位上,是南為下、北為上。坤寧宮位於乾清宮以北,乾下、坤上謂之泰卦。乾清宮和坤寧宮兩座建築,構成了所謂小往大來之交泰布局。常言道,“家和萬事興”。“家和”的關鍵,在於夫妻之和。坤寧宮是皇后居住的中宮或正宮,乾清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這兩座建築所構成的泰卦格局,象徵著國家第一家庭的夫妻之和。後來,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增建的交泰殿,實屬蛇足之舉。在內廷建築中,象徵十二地支的東六宮、西六宮,與象徵十天乾的乾東五所、乾西五所(均為皇子住所,乾西五所在乾隆年間有所改動)之間,所表達的陰陽之和,象徵著母子之和。當然,宮城建築上的和諧布局只是表達出人們的某種良好願望罷了,它同一個朝代的興衰之間並無直接的關聯。這裡所關注的,主要是其中的文化內涵。

2.內和外安的宮城建築命名

在中國的歷史上,由少數民族貴族掌權的元朝和清朝,都是靠武力奪取政權即所謂馬背上得天下的。但是,依靠武力,只能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元朝和清朝治理天下,所依靠的都是以倡導和諧為核心的儒學文化。以武力得天下的清朝皇帝,為了其政權穩固,採用了以崇尚與追求和諧為最高境界的易學文化作為其治理天下的理論依據。

清順治二年(1645年),將前朝三大殿以及相關的宮門和城門命名,作了較大的改動。前朝三大殿的命名有一個歷史的沿革過程。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時候,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依次將北京紫禁城內的三大殿命名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清順治三年(1646年),將“皇極殿”南面的“皇極門”改稱“太和門”,將通向“文華殿”的“會極門”改為“協和門”,將通向“武英殿”的“歸極門”改為“雍和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為避雍正皇帝的名諱又將“雍和門”改為“熙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與“太和門”,象徵君臣之和。“協和門”與“熙和門”,象徵文武之和即將相之和。順治八年(1651年),遂將“承天門”改為“天安門”。順治九年(1652年),將“北安門”改為“地安門”。這樣一來,紫禁城內有“六和”,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與“太和門”、“協和門”、“熙和門”;皇城有“六安”,即“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它們合起來,象徵“內和而外安”、“六六大順”。清代對北京宮城建築的命名改動之後,其渴望社會和諧、江山永固、內和外安、萬事順利的政治理念已躍然紙上。
 
3.太和殿與太廟改制的原因

明代北京紫禁城內,皇極殿的建築形制是九開間進深五間,以示九五之尊。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太和殿,並將其改為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此後,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太和殿,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太和殿,至今仍保持其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的建築形制。

為什麼要將九開間改為十一開間呢?

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從中國建築的易學文化內涵來看,將其形制改為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要比原來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所蘊含的思想境界更高。這件事,與清順治二年將“皇極殿”改稱“太和殿”有關。何謂“太和”?王夫之注曰:“太和,和之至也。”太和(Supreme Harmony),是指最高境界、最大程度的陰陽之和。將太和殿改為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之後,其內部共計五十五間。“五十五”,乃易學中的大衍之數。《周易·繫辭傳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大衍之數應為‘五十有五’,‘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乃古代筮法之所需,引者注)

在十個自然數中,中國古人將“一、三、五、七、九”等五個奇數稱作“天數”或“陽數”,其總和為“二十五”;將“二、四、六、八、十”等五個偶數稱作“地數”或“陰數”,其總和為“三十”。“一、二、三、四、五”為“五行之生數”,“二、四、六、八、十”為“五行之成數”。大衍之數,乃天地陰陽數的總和、五行生成數的總和,即最大的陰陽之和。採用大衍之數“五十有五”,作為“太和”的數字象徵,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按照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坐北面南之太廟,乃皇家之祖廟,其建築形制也應享有最高的規格。因此,清朝在改變前朝三大殿之首的名稱和建築形制之後,遂將其太廟前殿的建築形制由原來的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改為面闊十一間進深六間。其內部結構採用減柱法,由六十八根金絲楠木立柱支撐,共計六十六間,含“六八之數”與“六六之數”。其正門中間的御路石雕上,底層為四對龍馬相向圖案,中層為雙獅滾繡球圖案,上層為左升龍、右降龍的雙龍雲朵圖案,三層石雕中的吉祥動物數量皆用因數。其正門丹陛御路上的台階數,上層用五,以示祖根,所謂“河圖、洛書,五皆居中,則五者數之祖也。”(來知德);中層用六,底層用八,含“六八之數”。與此同時,又將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太廟中殿(寢殿)與後殿(祧廟),改為為面闊九間進深四間,共計三十六間,含“六六之數”。在易學中,六、八均為陰數,六為陰之變數,八為陰之正數。太廟是祭祀皇家帝、后之場所,與皇家陵墓中的享殿相當,屬於陰宅,故而採用“六、八”之陰數。此外,與天壇相對之地壇,屬陰。從乾隆年間起,地壇上層壇面之墁地石板數,中 央用“六六之數”,四周用“八八之數”,其理相通。
 
4.陰陽方位系統與宮廷建築

明清北京城的建築風水格局之講究、文化內涵之豐富,堪稱中國歷代京城之最。據《大清會典》記載:“凡相度風水,遇大工營建,欽天監委官,相陰陽,定方向,諏吉興工,典至重也。”中國古老的風水學說,是易學哲學影響中國建築的中介理論,也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理論、地理環境理論和環境心理學理論。就其主流而言,風水學說的內容大體分為兩個層次:在實用的層次上,其中蘊含著前人對地理環境的認識與建築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在理念的層次上,其中大量吸取了易學哲學的觀念和理論。《周易·說卦傳》曰:“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風水理論對建築的方位格外重視,因而又稱作“方位理論”(theory of orientations)。

當君主面南而治的時候,就天體的視運動而言,是太陽從左邊即東方升起,太陰(月亮)從右邊即西方升起。因而,在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是以左為上、以左為貴、以左為前、左陽右陰、左雄右雌;與此相反,在戰亂時期,則是以右為上、以右為貴、以右為前,陰陽倒置。前者是一種喜慶吉祥的氣氛,後者是一種兇殺不祥或辦喪事的象徵。在中國古代的軍營中,和平時期是上將軍居左、偏將軍居右,戰爭時期是上將軍居右、偏將軍居左。《周易·師》卦六四:“師左次,無咎。”在這裡,是左為後,“師左次”是向後撤退的意思。《老子·三十一章》曰:“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中原一帶,至今還有“喜事尚尊,喪事尚親”的民俗傳統。在和平時期或辦喜事之時,左為上位、為客位;辦喪事之時,則是不論長幼尊卑,只看人們與死者之間的親緣關係之遠近了。因此,中國古代,文武大臣上朝的位置,大都是左文右武或文東武西。在皇宮和京城的建築規劃方面,也是如此。文崇仁,武尚義。中國建築的命名,往往是陰陽相合、左右對應的。文與武相對應,仁與義相對應,天與地相對應,日與月相對應,春與秋相對應,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對應,如此等等。諸如,太和門前左側為文華殿,右側為武英殿;文華殿前的兩座配殿,左曰“本仁殿”,又曰“集義殿”;太和殿東廡為“體仁閣”(明代為“文樓”、“文昭閣”),西廡為“弘義閣”(明代為“武樓”、“武成閣”);乾清宮前的二側門,東側門曰“日精門”,西門曰“月華門”;乾清宮前二側門外,東側門曰“崇仁門”,西門曰“遵義門”;中正殿前面,左偏殿曰“春仁”,右偏殿曰“秋義”。在御花園中,位於東側的是建築平面呈凸字形的絳雪軒,位於西側是建築平面呈凹字的養性齋,凸為陽、凹為陰,左陽而右陰;又“萬春亭”居左,“千秋亭”居右,以象四時。其它如,在皇城外面,位於棋盤街東、西兩側的牌樓,左為“敷文”、右為“振武”。在東四牌樓中,左為“履仁”,右為“行義”;在西四牌樓中,左為“行仁”,右為“履義”。在內城正陽門兩側,左為“崇文門”,右為“宣武門”。在建築裝飾方面,宮門前面的石獅子、青銅獅子或鎏金銅獅子,也一定是左雄右雌(爪下有繡球者為雄獅,爪下有幼獅者為雌獅)、陰陽有序而不能陰陽錯位;在楹聯和對頭兒乃至書畫作品中,則是以房屋、大門和書畫作品自身的坐向為基準,由左而右,左上右下,左前右後。

上述規劃與設計的文化內涵,實乃尊天道、順天道,以求“天人之和”之謂也。所謂“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周易《乾·文言傳》)
 
5.東華門門釘之謎的易學解

明、清北京紫禁城,在東、南、西、北四正方位,設有四座城門。其中,南面的午門、西面的西華門、北面的玄武門(清代為避康熙皇帝之名諱“玄燁”而改稱“神武門”),這三座城門的中門和旁門的每一扇大門上,均設有九路門釘即九行九列共八十一顆門釘。而東面的東華門卻是個例外,東華門中門和旁門的每一扇大門上,均為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顆門釘。留意此事的人,無不為之納悶。久而久之,就成了中國建築史上難以解釋的“北京東華門門釘之謎”。其實,位於午門東、西兩側的兩個掖門,也是八路門釘。不過,這兩處八路門釘的文化內涵是有區別的。前者屬於風水問題,後者是等級問題。

以往,關於“北京東華門門釘之謎”有過兩種最流行的說法。即所謂“罪門說”與“鬼門說”。前者認為,“東華門門釘原來也是81枚。明末李自成起義,攻陷北京,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皇帝,引者注)倉惶逃出東華門,到煤山(今景山)自縊,清初重修東華門時,將門釘減去一行責其未能擋駕之罪。”後者認為,“東華門的門釘為偶數72枚,可能與封建迷信有關。古人認為,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人生屬陽,人死屬陰。因為清代幾個皇帝,順治、嘉慶、道光等,死後都是出東華門送殯,進東華門迎靈的,因而門釘用陰數,以象徵‘鬼門’。”筆者經過歷史的和文化的考察,已表明上述說法都是不能成立的。(詳見[16])
實際上,北京東華門門釘的八九之數這一特殊數目,並不是什麼“罪門”的象徵,更不是什麼“鬼門”的象徵,而是吉祥和諧的象徵。現將其中之奧秘簡述如下。

中國傳統文化,以和為吉,反之為凶。中國古代的風水學說,是關於生活環境的學問。人的生活環境,有自然環境(包括天然自然環境和人工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之分。風水學說中所說的“吉宅”和“凶宅”的判別,也包括這三方面的環境因素。以上三種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各有不同的影響。其中,對人體的作用和影響最直接、最根本的,是自然環境。真正的凶宅(又叫做使人生病的建築),主要就來自對人體有害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如:社會秩序、公共設施、鄰里關係、建築形制、建築法規等),對人的生活質量和行為心理,具有一定的影響和約束作用。而文化環境中則蘊含著較多的心理暗示因素,諸如:易學中的象數義理,及其相應的文化方位和文化象徵等。其作用,以人的心理狀況為轉移,它可以產生正面的效應,也可以產生負面的效應。選擇和營造出有利於人們身心健康的生活環境,乃是風水學說的主旨。

“北京東華門門釘之謎”,所涉及的主要是人文環境問題。紫禁城屬於陽宅,即為活人居住之所。根據《陽宅三要》,決定陽宅文化環境之吉凶的要素有三,即門、主、灶。門,即院牆之大門,為出入必由之地;主,即高大的主房,為起居活動之所;灶,即灶房,為烹制飲食之地方。陽宅先看大門次看主房,按照五行方位,只要門主相生,即以吉斷,相剋即以凶斷。又據《古營造賦》:“生出克入則凶,生入克出則吉。生克論乎其方,吉凶隨乎其宅。”就是說,院牆之大門與屋脊高大之主房之間的生克關係,是決定陽宅吉凶的關鍵。而門、主的方位朝向,又是判定其生克關係的關鍵。歸根結底,決定陽宅吉凶之關鍵的關鍵,在於門、主的方位。這一理論,既適用於民居,也適用於皇宮。北京紫禁城屬於陽宅,紫禁城就是它的院牆,紫禁城的四座城門就是其院牆之大門。紫禁城的建築,是對多種方位系統的綜合應用。其中,與東華門門釘之謎的關係最密切的建築文化單元,計有正五行方位系統、文化陰陽方位系統、十天干方位系統與河圖象數方位系統。紫禁城的建築,在大格局上用的是正五行方位系統,即位於東方之東華門屬木,位於南方之午門屬火,位於西方之西華門屬金,位於北方之玄武門屬水,位於正中方位之三大殿屬土。按照五行之生克關係,在南北中軸線上,從南向北數,是火生土、土克水,即外生內、內克外,生入克出,屬於吉宅;在東西中軸線上,從東向西數,則是木克土、土生金,即外克內、內生外,生出克入,屬於凶宅。這裡,在決定吉宅的因素中,“生入”即門生主、火生土是關鍵;在決定凶宅的因素中,“克入”即門克主、木克土是根本。因而,形成凶宅的根源,就在於位居東方的東華門。在中國的建築中,連民居都要追求一個和諧吉祥的氣氛即所謂吉宅,而忌諱凶宅,更不要說皇宮了。把皇宮建成凶宅,是要犯死罪的。然而,由於皇家既要居中而處,又要在其院牆上四面開設大門以象徵其中央之地位,這樣就在建築設計上出現了一個天大的難題。面對這一難題,中國古代的建築工匠,是怎樣解決的呢?他們基於崇尚和諧、趨吉避凶的易學原則,以及整體思維的易學方法,採取了如下兩項措施。

其一,是逢凶化吉,以避凶。也就是說,要設法避免東華門門克主的問題。有沒有辦法呢?有。內容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思路。中國古代的建築工匠,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巧妙地運用了十天干方位系統、文化陰陽方位系統,以及河圖象數方位系統。

十天干方位系統與正五行方位系統相配,有所謂: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其中,天干、五行,又各分陰陽,即:
 
甲木屬陽木,如森林之木;乙木屬陰木,如花草之木;
丙火屬陽火,如盛大之火;丁火屬陰火,如燈盞之火;
戊土屬陽土,如大地之土;己土屬陰土,如庭院之土;
庚金屬陽金,如斧鉞之金;辛金屬陰金,如首飾之金;
壬水屬陽水,如江河之水;癸水屬陰水,如杯盤之水。
 
這裡所謂的陰、陽,在量上有一個大小強弱的區別。墨子說過:“五行毋常勝,說在宜。”(《墨子·經下》)就是說,五行之間也不是經常能夠制勝的,以多勝少、以強勝弱罷了。孫武也說過:“五行無常勝”(《孫子兵法·虛實篇》)。在這裡,五行之間相勝(即相剋)與否,有一個量的大小問題。比如,水能克火,然而,陰水則未必能克陽火,所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也。木能克土,然而,陰木則不能克陽土!這樣,出路就在於將東華門所屬之東方木,設計為陰木,而避免出現陽木。

那麼,如何區分東華門之陰木與陽木呢?聰明的古代建築工匠,巧妙地運用了易學象數,即用每一扇城門上的門釘數目之“偶數”與“奇數”來區分其陰、陽。就東華門來說,九路門釘即九行九列共八十一顆門釘為陽數,表示陽木或甲木,此木能克土,象徵門克主,有凶宅之相,斷不可採用。而採用八九之數即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顆門釘為陰數,表示陰木或乙木,此木不克土,無門克主凶宅之慮。因此,在北京紫禁城的四座城門中,唯有位於東方之東華門的門釘不能用陽數,而只能用陰數。

東華門的門釘數,為什麼非用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這個陰數,而不用其它的陰數呢?這個問題可作如下幾方面的理解:八行九列中的“九”,與前面所說的禮制等級有關,是最高等級的象徵。它向人們表明:東華門每一扇城門上的門釘總數,雖然降低為陰數,但是並不因此而失去其皇家至尊地位之禮數。八行九列中的“八”,則與河圖之象數相吻合。按照河圖象數的方位系統:一六北方水;三八東方木;二七南方火;四九西方金;五十中央土。其中,位居東方之天地五行生成數之間的關係是: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就是說,與“東方木”相應的“地數”或“陰數”,正好是“八”!這樣,以尊卑之制而論,門釘的列數採用了至尊的老陽之數“九”;以河圖象數而論,門釘的行數採用了東方木行之成數“八”。同時,東方木行之成數“八”,又正好是陰數。八九之總數為七十二,避陽取陰,以象“陰木”。於是,一個天大的難題,最後就由於對河圖象數的巧妙運用而被化解了。這種處理方法,一舉化解了可能出現的凶宅之相,並在人文環境和建築心理上,營造出一種和諧吉祥的氣氛。

此外,東華門門釘所採取的八九之數,無論是從門釘的結構功能上說,還是從門釘的美學功能上說,也都是比較合理的,並無什麼妨礙。以至於一般人若不特別留心,就很難發現其每扇門上都少了一行門釘。

其二,是固本揚和,以趨吉。為了烘托皇宮陽宅之吉祥氣氛,在化解紫禁城東西中軸線上“木克土”這一凶宅之相的同時,又採取了強化紫禁城南北中軸線上“火生土”這一吉宅之相的如下措施:一個是,將中央主房即外朝三大殿建於“基崇二丈”之象徵“陽土”的高台之上。古人云:“台高多陽”(《呂氏春秋·孟春紀》)。“三”,乃象徵天、地、人三極之道的陽數。故而,建三大殿於“三”層高的、“土”字形玉石台基(又稱“三台”)之上,以象徵“陽土”或“戊土”。另一個措施是,通過對建築色彩的巧妙運用,以強化“火生土”這一吉祥氣氛。從正五行的色彩方位系統來說,南方“火”行為紅色,中央“土”行為黃色。因而,將紫禁城以南北中軸線上的宮殿、宮門為主的絕大部分建築,處理成紅、黃二色,即紅色的宮牆、宮門,上面覆以黃色琉璃瓦的色彩基調。這樣,將中央主殿建於“土”字形的“三台”之上,“陰木”就絕無克“陽土”之力了。

當年,筆者解讀了所謂“東華門門釘之謎”之後,感到興奮至極。此前,怎麼也想不到一個小小的門釘問題,竟然與紫禁城的整體規劃和建築設計,乃至與其主體建築色彩基調的選擇之間,會有如此緊密的內在聯繫。這種大而不俗、多而不亂、外表華麗、內涵豐富、功能各異而又如此和諧的整體建築理念,着實令人嘆為觀止。
 
6.靈活而多變化的建築語言

中國古建築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與其靈活多變的建築語言相得益彰。北京城特別是紫禁城的傳統建築,大都可以看作是具有內在聯繫的文化單元。只要把握了它們之間在文化上的內在聯繫,就可以找到與之相對應的建築物。比如,有“天壇”就有與之相對應的“地壇”;有“日壇”就有與之相對應的“月壇”;有“日精門”就有與之相對應的“月華門”;有象徵“十天干”的“乾東五所”和“乾西五所”就有與之相對應的象徵“十二地支”的坤“東六宮”和坤“西六宮”,如此等等。中國古代的建築工匠在北京紫禁城的建築設計中,所運用的表達中國易學文化的建築語言,是如此的豐富多彩、靈活多變。其中,有的是那樣的純樸坦蕩,有的又是那樣的奇妙含蓄。然而,它們在文化內涵上又都是那樣的合理與和諧。

就數字象徵而言,同一種對應的文化單元,可以用不同的建築語言來表達。例如,在北京紫禁城中,對於同一個“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天地生成數,御花園的“天一門”和“天一門”內欽安殿前的“六龍石雕”相對應的表達方式,同文華殿後面的文淵閣的表達方式就大不相同。文淵閣是明二暗三的三層歇山式建築,上層內部打通象徵“天一”,面闊六間象徵“地六”。同一種建築語言,可以用來表達不同的易學文化單元。例如,同樣的一個“六龍石雕”,在欽安殿前所表達的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六”,而在坤寧宮後面所表達的則是“用六永貞”之“六”。《周易·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坤寧宮是內廷中軸線上最後一座宮殿。在易學中,陽爻稱“九”,陰爻稱“六”。乾卦“用九”、坤卦“用六”的哲學內涵,都是指剛柔適中、不走極端。坤寧宮後身的這塊“六龍石雕”,在建築布局上,象徵著紫禁城內即大內中軸線上主要宮殿的終點。在倫理關係上,則有如下更為深層的寓意,即:作為後宮之主的皇后,應當始終如一地永遠堅守正道、翊坤承乾、用柔適中、以身作則、母儀天下。

就色彩象徵而言,紫禁城的主體建築,大都是紅牆黃琉璃瓦。而文淵閣則是黑琉璃瓦綠剪邊。猛然一看,在一片金碧輝煌的屋頂中間,出現一座黑色屋頂的建築,似乎很不協調。但是,文淵閣是皇家的藏書樓,是清代貯藏四庫全書的地方,藏書樓最重要的是防火。這樣一來,採用水行色即黑色的屋頂來表達防火之理念,並提醒人們樹立防火的安全意識,就是很自然、很和諧的了。所以,中國建築,在形式和功能上是相輔相成的。在中國的傳統建築中,從空間分割、建築造型到色彩應用,並非以表面上的視覺美感為依據的,而主要是以文化上的內在關聯、功能上的實際需要,以及尊卑分明、內外有別、長幼有序的倫理觀念為依據的。在這裡,外在的視覺美感是結果,內在的文化和諧是原因。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了易學的象數義理在中國建築中的妙用,還可以領略到中國古代工匠靈活運用易學文化的智慧。科學技術無國界,而精神文化是多元的。在吸取外來文化的同時,建立起對包括中國建築文化在內的中華文化的自覺意識,至關重要。建築的式樣可以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中國傳統文化主張師法自然、崇尚和追求和諧的精神是不會過時的。例如,在自然方位和文化方位上,主張左陽右陰、左上右下、左前右後的傳統,是一種尊天道和順天道的和平、吉祥、喜慶的文化象徵。否則,將與此背道而馳。在這些問題上,不可盲目地講究什麼都要“與國際接軌”。然而,現在國內許多建築甚至是北京古建築的對聯、門額,乃至書畫作品的題字、落款等,也都在“與國際接軌”的時尚中,上下移位、陰陽倒置了。沒有特點,就沒有價值。當我們把自己的特點都丟掉之後,也就一錢不值了。

中國傳統建築,不僅有其獨特的結構與造型,而且有其崇高的建築境界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梁思成先生曾經語重心長地說過:“古建築絕對是寶,而且越往後越能體會它的寶貴。”鄭孝燮先生同樣語重心長地說過:“我們不能對民族文化採取虛無主義態度。我們今天的文明,不是海市蜃樓,她植根於我們腳下的大地。毀掉了文化遺迹,我們就看不清前行的基石。”羅哲文先生曾經指出,中國古建築有“三個價值”,即“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中國古建築有“四方面的作用”,即“古建築是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實物”;“古建築是研究歷史科學的實物例證”;“古建築是新建築設計和新工藝創作的重要借鑒”;“古建築是人民文化游息的好場所,是發展旅遊的重要物質基礎”。以北京為例,北京古都的城市建築和紫禁城群體建築,是中國建築藝術與中華易學智慧的物質載體,是中國城市規劃和城市建築歷史上的集大成者,也是世界城市規劃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美國建築學家倍根曾經讚歎道:“在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它的設計是如此傑出,為今天的城市提供了最豐富的思想寶庫。”丹麥著名學者羅斯穆森坦言:“北京城乃是世界的奇觀之一,它的布局勻稱而明朗,是一個卓越的紀念物,一個偉大文明的頂峰。”遺憾的是,北京城讓我們自己給毀掉了!北京古都作為世界著名的文化名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沒戲了!

回首往事,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我們在古建築方面已經失去的東西太多了!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隨着我國城市化建設的加速發展,正確地認識中國建築文化,切實地保護中國的文物建築,已成燃眉之急。風水學說,是在歷史上形成的中國建築文化的特殊形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用辯證的和歷史的觀點來公正地看待風水、用科學方法來認真地研究和清理風水、正確地理解和借鑒風水,從而自覺地保護中國的文物建築,探討其中所蘊含的易學智慧。學習、宣傳和普及中國古代建築文化和城市科學方面的知識,倡導中華易學智慧與西方科學文化的優勢互補,建立和諧發展觀和科學發展觀,是開創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建設的必由之路。不過,這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多層次、多學科、多方面的人士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方可奏效。讓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保護中國文物建築這一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推動我國城鄉建設的健康發展而奮鬥吧!(韓增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01]鄭燦  訂正:《易經來註圖解》,巴蜀書社一九八八年·成都。
[02](明)劉侗 於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03](清)孫承澤纂:《天府廣記》,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5 月版。
[04](清)鄂爾泰 張廷玉等編纂:《國朝宮史》,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
[05](清)于敏中等編纂:《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3年5月版。
[06]陳宗蕃 編著:《燕都叢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10第1版。
[07]《清宮述聞》(初、續編合編本),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
[08]清代宮史研究會 編:《清代宮史探微》,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09]《禁城營繕紀》,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10]上官豐編:《禁宮探秘——宮闈典故·軼事·趣聞》,中國文學出版社1993年10 月第2版(修改版)。
[11]魏建功等著:《瑣記清宮》,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12]吳弘 劉江編著:《中國名勝古迹之謎》,中國和平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 版。
[13]陳文良 魏開肇  李學文:《北京名園趣談》,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
[14]《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築·園林·城市規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 年5月第1版。
[15]羅哲文 楊永生 主編:《失去的建築》,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
[16]韓增祿:《東華門門釘之謎與中國傳統文化》,《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
[17]《陽宅大全》,廣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18]岱嶽編:《北京趣聞1000題》,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SBN7-5032-0424-9/Z(原書無出版日期)。
[19]萬依 主編:《故宮辭典》,文匯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20]王軍 著:《城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10月北京第1版。
[21]《中國國家地理》2006.1總第543期“風水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