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經》的易學意蘊發秘(詹石窗)

《黃庭經》的易學意蘊發秘(詹石窗)

 

在道門中,《黃庭經》是一部幾乎可與《周易參同契》比肩的重要經書,道教中人認為誦讀此書,可以“調和三魂,制煉七魄,除去三屍,安和六府,五藏生華,還返嬰孩”。這種效果的描述充滿了宗教家的強烈情感色彩,足見其受推崇。那麼,它與易學的關係如何呢?

法天則地、三道由一:對《周易參同契》的進一步發展

從思想上看,“黃庭內外景經”乃是《周易參同契》的進一步發展。《周易參同契》煉丹的基本原則“法天則地”、“三道由一”在 “黃庭內外景經”中得到貫徹和發揮。雖然,在“黃庭內外景經”中並無直接出現“三道由一”一類提法,但從其字裡行間仍可品味出思想內涵。


 

《周易參同契註解》書影

《周易參同契》產生於道教煉丹活動的早期,是對以往方士煉丹術的總結和繼承,它將內外丹原理囊括於一爐,是一種朦朧的表述;與此稍有差異,“黃庭內外景經”則是專講內丹修鍊的。《黃庭內景經》二十四章云:“隱景藏形與世殊,含氣養精口如朱。”離棄塵景,舉止與世俗相異,撫養內氣元精,則精神煥發,口如丹砂,這應是“內丹功效”之隱說。

而《黃庭外景經》雖有一個“外”字,但與《內景》之思想還是相貫如一的。《外景》卷中謂:“作道優遊深獨居,撫養性命守虛無。恬淡無為何思慮,羽翼已成正扶疏。長生久視乃飛去,五行參差同根節。”詩中描述鍊形之士深居館中,正念守虛,溯性命之源,以行氣為業,此實與《內景》一脈相承。總的來看,“黃庭內外景經”屬於內丹學的著作,它是《周易參同契》金丹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黃裳元吉:《黃庭經》中以“尚黃”為根基的內丹觀念

首先,書名本身即已打上易學的烙印。《黃庭經》書名之“黃”所代表的內丹理念是以“尚黃”為根基的,而“尚黃”思想在《易經》中即有突出的表現。《周易坤卦》六五爻辭說:“黃裳元吉”。《象傳》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這個“中”字很重要,可謂畫龍點睛之筆,古代易學家解釋卦象常將“陰爻”居中稱作“黃”。

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象傳》云:“貞厲無咎,得當也。”《鼎卦》六五之爻為陰爻,亦居上卦居中,故《象傳》曰:“鼎黃耳,中以為實也。”這些解釋都是把“黃”作為陰爻居中的象徵。對比一下《黃庭經》之“黃”,實與《易經》的“中黃”觀念頗為吻合。梁丘子在註解《黃庭內景玉經》時說:“黃者,中央之色。庭者,四方之中。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日黃庭也。內者,心也。景者,色象也。外喻即日月星辰雲霞之色,內喻即筋骨藏府之象。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也。”

關於《黃庭經》的書名,還應再作探討的是其中之“庭”字與《周易良卦》的關係。就其本意而言,“庭”字當有“庭院”的意義,但後來卻進一步引申而成為修鍊的意象。這從《周易良卦》即可找到原初信息。《易經》的“良卦”是山的符號表徵,其要義所在是“止”,而“庭”字在《黃庭經》內則是“中”的基本譬喻,將《周易良卦》與“黃庭”聯繫起來,不難發現其“止中”的秘義。

當然,這個“止”並不是絕對的“靜止”或停止,因為正如前章所論述的,重卦之“良”代表兩座山相疊,山上有山則為“出”,可見其中有“動”意。因此,“止中”也就是靜中有動,其思想核心在於引氣“歸中”,聚而不散,這與老子《道德經》“守中”的理念相會通,而其本原卻是《易經》的“中正”觀念。《易經》有“居中”而“正”的思想,經卦三畫,上下為天地,人居其中,這個思想是貫穿始終的,《黃庭經》之取意也在於此。

《黃庭經》的表達手法:“存想”觀念的活用

在表達手法與具體內容上,《黃庭經》與易學的密切關係主要體現在通過“存想”將符號象徵加以活用,創造出一個多彩多姿的“黃庭”大世界。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對“存想”稍作介紹。“存想”是道教一種修鍊方式,它指的是想象身體內外諸神與諸景,或又稱“存思”,簡稱為“存”。從字面上說,“存”指意念的存放,“想”指閉目而洞見其形。

存想之法,由來已久,在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中已有存想“二十四神”歸位人身以去除災害的描述。此法在“上清派”中得到了大發展。該派主要經典《上清大洞真經》就是一部以“存想”為主要內容的著作。上清派特別崇尚魏夫人,而她又是《黃庭內景經》的傳授者,所以書中充滿“存想”的氣息也就不足為奇。在存想的實施過程中,存想者竭力張開想象的翅膀。在熾烈的宗教感情的驅使下,存想者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同鬼神“交感”,又可以把體外之“神”請來,讓它們進人體內。

 


 

茅山——上清派發源地

在《黃庭經》的系列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存想氣息。作為一部內丹學的重要著作,《黃庭經》的存想是以身體為原點的,通過擴充延展的法式,身體成為一個廣袤的“宇宙”。主宰這個“宇宙”的力量是什麼呢?《黃庭經》告訴人們,那就是“神”。這在今人看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然而,正是這種“不可思議”的描繪中蘊含著深刻的易學符號象徵秘義。

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關注《黃庭內景經心神章》中的描述:“心神丹元字守靈,肺神皓華字虛成,肝神龍煙字含明,臀郁道煙主濁清。腎神玄冥字育英,脾神常在字魂停,膽神龍暇字威明,六府五藏神體精。皆在心內運天經。”

從表面看來,羅列這樣一大堆“器官神”的名字似乎意義不大,讀起來也顯得枯燥無味;但是,只要我們稍微再深入一層思考,就會感到其中的奧妙。作者所構想的這些器官神的名字是以五行、五色為基準來作為五臟象徵的。由此可見,器官神的名稱實際上是五行、五色、五方、五髒的符號表徵,其所採用的還是易學的卦象符號的象徵思維方式,因為從《易經》開始,不論是卦還是卦爻辭中的種種意象都具有“代碼”意義,《黃庭經》正是沿着這樣的思路來造作的。作者在文中指出通過誦讀,可以令人“長生”,這包含着符號表徵來激發內在原動力的初始觀念。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的由來及其與易學的關係》一文整理、節選發佈,作者詹石窗,選自《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