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的易学意蕴发秘(詹石窗)

《黄庭经》的易学意蕴发秘(詹石窗)

 

在道门中,《黄庭经》是一部几乎可与《周易参同契》比肩的重要经书,道教中人认为诵读此书,可以“调和三魂,制炼七魄,除去三尸,安和六府,五藏生华,还返婴孩”。这种效果的描述充满了宗教家的强烈情感色彩,足见其受推崇。那么,它与易学的关系如何呢?

法天则地、三道由一:对《周易参同契》的进一步发展

从思想上看,“黄庭内外景经”乃是《周易参同契》的进一步发展。《周易参同契》炼丹的基本原则“法天则地”、“三道由一”在 “黄庭内外景经”中得到贯彻和发挥。虽然,在“黄庭内外景经”中并无直接出现“三道由一”一类提法,但从其字里行间仍可品味出思想内涵。


 

《周易参同契注解》书影

《周易参同契》产生于道教炼丹活动的早期,是对以往方士炼丹术的总结和继承,它将内外丹原理囊括于一炉,是一种朦胧的表述;与此稍有差异,“黄庭内外景经”则是专讲内丹修炼的。《黄庭内景经》二十四章云:“隐景藏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离弃尘景,举止与世俗相异,抚养内气元精,则精神焕发,口如丹砂,这应是“内丹功效”之隐说。

而《黄庭外景经》虽有一个“外”字,但与《内景》之思想还是相贯如一的。《外景》卷中谓:“作道优游深独居,抚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已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节。”诗中描述炼形之士深居馆中,正念守虚,溯性命之源,以行气为业,此实与《内景》一脉相承。总的来看,“黄庭内外景经”属于内丹学的著作,它是《周易参同契》金丹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黄裳元吉:《黄庭经》中以“尚黄”为根基的内丹观念

首先,书名本身即已打上易学的烙印。《黄庭经》书名之“黄”所代表的内丹理念是以“尚黄”为根基的,而“尚黄”思想在《易经》中即有突出的表现。《周易坤卦》六五爻辞说:“黄裳元吉”。《象传》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这个“中”字很重要,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古代易学家解释卦象常将“阴爻”居中称作“黄”。

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象传》云:“贞厉无咎,得当也。”《鼎卦》六五之爻为阴爻,亦居上卦居中,故《象传》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这些解释都是把“黄”作为阴爻居中的象征。对比一下《黄庭经》之“黄”,实与《易经》的“中黄”观念颇为吻合。梁丘子在注解《黄庭内景玉经》时说:“黄者,中央之色。庭者,四方之中。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日黄庭也。内者,心也。景者,色象也。外喻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色,内喻即筋骨藏府之象。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也。”

关于《黄庭经》的书名,还应再作探讨的是其中之“庭”字与《周易良卦》的关系。就其本意而言,“庭”字当有“庭院”的意义,但后来却进一步引申而成为修炼的意象。这从《周易良卦》即可找到原初信息。《易经》的“良卦”是山的符号表征,其要义所在是“止”,而“庭”字在《黄庭经》内则是“中”的基本譬喻,将《周易良卦》与“黄庭”联系起来,不难发现其“止中”的秘义。

当然,这个“止”并不是绝对的“静止”或停止,因为正如前章所论述的,重卦之“良”代表两座山相叠,山上有山则为“出”,可见其中有“动”意。因此,“止中”也就是静中有动,其思想核心在于引气“归中”,聚而不散,这与老子《道德经》“守中”的理念相会通,而其本原却是《易经》的“中正”观念。《易经》有“居中”而“正”的思想,经卦三画,上下为天地,人居其中,这个思想是贯穿始终的,《黄庭经》之取意也在于此。

《黄庭经》的表达手法:“存想”观念的活用

在表达手法与具体内容上,《黄庭经》与易学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存想”将符号象征加以活用,创造出一个多彩多姿的“黄庭”大世界。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对“存想”稍作介绍。“存想”是道教一种修炼方式,它指的是想象身体内外诸神与诸景,或又称“存思”,简称为“存”。从字面上说,“存”指意念的存放,“想”指闭目而洞见其形。

存想之法,由来已久,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已有存想“二十四神”归位人身以去除灾害的描述。此法在“上清派”中得到了大发展。该派主要经典《上清大洞真经》就是一部以“存想”为主要内容的著作。上清派特别崇尚魏夫人,而她又是《黄庭内景经》的传授者,所以书中充满“存想”的气息也就不足为奇。在存想的实施过程中,存想者竭力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炽烈的宗教感情的驱使下,存想者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同鬼神“交感”,又可以把体外之“神”请来,让它们进人体内。

 


 

茅山——上清派发源地

在《黄庭经》的系列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存想气息。作为一部内丹学的重要著作,《黄庭经》的存想是以身体为原点的,通过扩充延展的法式,身体成为一个广袤的“宇宙”。主宰这个“宇宙”的力量是什么呢?《黄庭经》告诉人们,那就是“神”。这在今人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然而,正是这种“不可思议”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易学符号象征秘义。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关注《黄庭内景经心神章》中的描述:“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臀郁道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育英,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暇字威明,六府五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

从表面看来,罗列这样一大堆“器官神”的名字似乎意义不大,读起来也显得枯燥无味;但是,只要我们稍微再深入一层思考,就会感到其中的奥妙。作者所构想的这些器官神的名字是以五行、五色为基准来作为五脏象征的。由此可见,器官神的名称实际上是五行、五色、五方、五脏的符号表征,其所采用的还是易学的卦象符号的象征思维方式,因为从《易经》开始,不论是卦还是卦爻辞中的种种意象都具有“代码”意义,《黄庭经》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来造作的。作者在文中指出通过诵读,可以令人“长生”,这包含着符号表征来激发内在原动力的初始观念。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的由来及其与易学的关系》一文整理、节选发布,作者詹石窗,选自《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