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為什麼不叫「難經」(劉緒義)

《易經》為什麼不叫“難經”(劉緒義)

 


 

文王拘而演易。 (資料圖片) 
 



文王為眾人推演周易。(資料圖片)
 

【編者按】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現在說起《易經》,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認為它是一本算命之書、陰陽風水之書。有些人連《易經》6 4卦的卦名都讀錯,也在大講特講,號稱預測大師。《易經》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且看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博士后、文化學者、《易經》研究專家劉緒義如何看《易經》。

一部《易經》,在很多人看來是望而生畏,認為太難懂了。如此說來,《易經》應該叫《難經》才好。《易經》之所以叫《易經》,其實就因為它很容易。《易經·繫辭傳》開篇便說:“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乾是天地之開端,坤是萬物之源泉。乾因其容易而可知“大始”,坤因其簡單則能生萬物。“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這更無須解釋,天地間最高深的道理往往最平凡、最簡單。

《易經》其實很容易

要知道,這部經,曾經是我們老祖宗的“小學”教材。他們小時候,先學《三字經》、《千字文》,繼而開始學“四書五經”。《易經》是五經之首。也就是說,我們老祖宗小時候就得念《易經》。

難道,我們現代人還不如老祖宗小時候?當然不是。老祖宗小時候也未必能讀懂《易經》。但他們相信一句話,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九十九遍讀不懂的話,那麼,讀一百遍,就一定能讀懂。

現代人不是讀不懂《易經》,而是沒有那種讀一百遍的恆心和毅力。現代人過於急功近利了,大都夢想一遍就能讀懂。他們看慣了日韓港台的肥皂劇,看慣了《知音》體、微博微信上的口水文,哪裡還靜得下心來,把《易經》讀它個一百遍呢? 我們偏偏還在嘲笑古人捧着一部經典搖頭晃腦的神態。其實,大聲朗讀經典,真的很有益於人的心靈,讓心伴隨着經典的韻律、節奏一起跳躍,人心便有了生命的律動。這將讓一個人受益終生,讓心靈永保健康。這也正是讀書的好處。

《易經》之所以叫“易經”,真的是因為它很容易。

易的本義是一條蟲,是蜥蜴。後來,老祖宗在造字的時候,以日月為易。如小瀋陽所說的,眼睛一閉,眼睛一睜,一天過去了,這叫易;假如眼睛一閉,再也不睜開了,那就是不易了。

在《易經》里,“易”還有三層含義。

第一,是簡易。《易經》真的很簡易。它所有的全部的奧妙都包含在兩個基本符號里。這兩個符號(圖一圖二)誰都認識。

(圖一)這根“直線”,我們把它稱之為陽爻。

(圖二)這根“虛線”,我們把它稱之為陰爻。

這裡就有了兩個最基本的觀念:陰、陽。

爻,它的本義是錯雜,就是兩個結。在《易經》里,每一個卦,每一根爻,都有自己的位置,因而,爻,就有了位置的意思。這就意味着,我們凡人,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後怎麼做呢?去效法它。

這就是《易經》的大原理:以天道觀人道,要求人在有限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里,去效法天道。《易經》六十四卦,每一卦六根爻,共計384爻,簡單而有規律。正所謂天地有大美,從簡單處得。

第二,是變易、變通。

變易是天道。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是運動變化着的。變易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越簡單的東西越容易變化,別看《易》很簡單,卻千變萬化,變幻無窮。

依老祖宗天、地、人三才之說法,用三爻即可組合成一基本卦,三爻成卦,稍加變化,就成八卦。而兩個八卦一重疊組合,即可成八八六十四卦,而隨之還可以發生爻變、卦變。

一言以蔽之,大易之道,四字而已:尚變知變。《易經·繫辭傳》通篇強調“變”: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聖人之道有四:……以動者尚其變……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致變,其孰能與於此。

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變而通之以盡利。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

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

第三,是“不易”。雖然《易》變化萬千,其根本的奧妙、原理、方法卻是永遠不變的。

《易經》蘊含四大智慧

如果說,變易是天道,那麼,不易則是王道。世間萬物萬事,原則是不能變的,道理是不變的,規律是不變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易”的四大智慧:

第一,崇尚簡易。什麼是“簡”?先賢雲,不佔而趨吉避凶之道,即“簡”。聖人作“易”,原本就是要教人趨吉避凶。古人算卦是為了什麼?其實很簡單,算卦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當一個人憑個人的智慧決斷不了、十分糾結的情況下,求助於天意神靈的旨示,直接尋找一個簡捷的化解方法,這就是古人算卦的目的。

《易經》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告訴人們,如何做到不佔而趨吉避凶。它反覆說明的一個道理,便是“簡”。大道行簡,人生崇簡,“簡”就是平安,“簡”就是美。

第二,要懂得變。天下萬物都處在一個變化的過程當中,老祖宗懂得這個道理,合乎萬物都是運動的這個發展規律。

但是,變化的根據是什麼?變化的根據就是“時”。古人算卦算什麼?就是算“時”,算變化的根據。“卦者,時勢也。爻者,適時之變者也。”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種時勢。

《易經》告訴我們,變通趨時,動靜不失其時,與時偕行,屈伸隨時、因時而變等,這裡的“時”,都是指變化的根據。那麼,如何來把握變化的根據呢?那就是知幾。

“幾”,就是苗頭,兆頭。“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所謂“合抱之木,生於微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微末、壘土、足下,都屬於苗頭、兆頭。

第三,要防止變。僅僅懂得變,還是不夠的。“亢龍有悔”,還是懂得防止變。當事業順心順水的時候,當生活順心順意的時候,就要懂得防止變。防止變,一要防止它變壞;二要防止它變得更好。

對於前一個道理,大家都能理解。但對於防止變得更好,恐怕理解的人就不多了。

眾多人都希望好上加好,錦上添花。所謂“山高人為峰”,都要儘早抵達事業或人生的巔峰。殊不知,“山高人為峰”的境界,卻並非美事,很大程度上甚至是危機四伏。人到山頂,活動的空間就小了,立足之地就局促了。四周就沒有靠山,不僅易於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而且施展的餘地就少了,一不小心就會陷於危險之境地,甚至落入萬丈深淵,萬劫不復。

古人云,人生最佳的境界在於“花未全開月未圓”。花一旦全開了,意味着馬上就要謝了;月一旦全圓了,意味着馬上就要缺了。因此,要防止變,更要懂得適可而止。

防止變的最佳辦法就是使自己變“謙”。《易經》中有一卦為“謙”卦。它的卦象就是(圖三):

此卦坤上艮下。意思是山在地平線之下。這是一個什麼景象呢?山在地平線之下,即為山谷之象。意為“守谷”。

谷,地勢低,四周都有靠山,是一種最安全的境界。古人還說,做到了“謙”,大可以保一國,中可以保一家,小可以保一身。

第四,要促進變。當自己倒霉的時候,走背運的時候,當環境不好的時候,對自己不滿意的時候,就要促進變。怎麼促進變呢?要懂得辨別每一個細節,尋找絕處逢生的機會。所以,促進變的原則就是“中”。中,就是陰陽各半。多陰則厥,多陽則痿。要陰陽各半,陰陽協調和諧,方能促進變。

《易經》中有一卦名為“泰”卦。泰卦的卦象便是(圖四)。

此卦坤上乾下,陰陽各半。意為陰在上,陽在下。在這裡,陽處守勢,居下位。

道理很簡單,因為陽氣是上升的,陰氣是下沉的,陽下陰上,正好兩氣互相交和,這就是陰陽交泰、天地交泰的奧秘。

泰,也就是變化的結果。持盈保泰,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結果。然而,如何持盈保泰,卻始終是一個難以破解的難題。

人生路上有《易經》相伴,就能培養自己的敬畏心,明白“知命”的好處,學會並掌握“易”的奧秘,為自己、為家國、為社會謀得一個安泰的結果,過一種坦然無懼的生活。 深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