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客家傳統民居建築中色彩的情感

淺談客家傳統民居建築中色彩的情感(熊青珍)

 


 

  神奇的色彩家族以其驚人的魅力給萬事萬物帶來了美的生機。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色彩又成了人類情感領域中的美神,具有特殊的表情功能和象徵意味並以巨大的磨力喚起人們美的聯想,成為傳達人類情感的媒介。無論是興奮還是憂鬱、歡快還是平靜、輕鬆還是沉重等各種複雜的感受,都能從色彩中尋出"知音",取得共鳴。運用色彩的這種媒介作為裝飾美化建築的手段,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從古就有的,而客家傳統民居建築正是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情感,從建築的造型色彩到"黑與白"之間的建築本色及室內外的裝飾構件的設色方面,無不在默默地體現着與人的有情協調,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觀念,達到質、形、色的完美統一,成為建築設計中的經典之作。

  一、 色彩的情感

  作為建築物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色彩各有其語言,它引起人們的複雜情感是因人而異的,它是世界性的,因為它抒發的情感是人類互通的。也是極其個人的,因為它所表現的思想的確又是個人最內向的心情。這種共性與個性的體驗,就是色彩通過事物外在形式與人的內在情感達到統一,由主題將自己的情感轉加給事物的。在美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移情"或"感情的誤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無論是哪一種色彩,或是幾種色彩的組合,它都能引起人們的心理活動,勾起人們對生活的美妙聯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正如看到紅色使人想起血和火,很易與革命聯繫起來,紅色常常是革命的象徵。在今天,紅色即使不描繪什麼對象,它自身也蘊涵著情感內容。結婚、喜慶的日子,人們常用紅色或其它艷麗的色彩來裝點,在這裡紅色不僅與人的情感、心境相契合,而且進一步激發、感染別人熱烈、興奮的情感。而在平時,人們又願意用恬靜、淺淡的色彩來裝飾房間,把它布置得淡雅易人。這樣,人們在緊張忙碌了一天後,回到家中精神可以得到恢復。反之,如果色彩過於鮮艷又斑駁,人的情緒自然易變得煩躁不安,感情也易激動。曾經讀過這麼一首題為《色彩》的詩:生命是張沒有價值的白紙\自從綠色給了我以發展\紅給了我以熱情\黃教我以忠義\藍交我以高潔\粉紅賜我以希望\灰白賜我以悲哀\再完成着幀彩圖\黑還要加以死亡\從此以後\我便溺愛於我的生命\因為我愛它的色彩。在這簡練語言的表描述中色彩的表情性是那樣的突出。

  色彩不僅能發揮自身的表情功能,還能夠強化、調節人們的情感。所謂色彩調節是利用色彩所具有的心理、生理和物理特性,造成一個適於人的舒適環境。對於"調節"一詞,我們並不陌生:煤氣灶的開關扭到何種程度可達到省氣省時,這就需要"調節";模特在進行面部化妝時,運用的是也是"調節"手法一一總是在眼窩部分施以相對的低調冷色,在額頭和鼻樑脊上則採用相對的高調暖色,從而強化臉龐的輪廓感、立體感。建築行業同樣如此。由於建築內部空間與人的關係更為密切,加之功能不同,用途各異,色彩與人的心理關係也更加複雜。國外不少企業主往往十分重視將色彩調節用於生產及環境。有一家工廠,原來車間內塗的是藍色。冬天,工們抱怨室內溫度太低,後來改塗成黃色,還是同樣的室溫,抱怨聲沒有了;工人每天搬運黑色的金屬箱子,工人叫苦不迭,說箱子太重。後來,廠方把箱子的顏色塗成淡綠色,工人們都說輕多了。其實箱子的重量未變,這便是運用色彩輕重感進行的色彩調節。在醫院手術室中,醫生在手術過程中長時間注視鮮紅的血液,如果是白凈的牆面,不但會引起色視覺疲勞,而且還會產生殘象幻覺,即白牆上面出現綠色的影象,再加上白色的刺激而感到厭煩而將牆面處理成綠色就能使醫生眼睛獲有輕鬆作用……所以有人說,色彩將成為最經濟的藥物。

  色彩至美、至情,它清純明麗,有着豐富的感情內涵,可以給人以各種各樣的聯想和想象,是傳達人們情感的媒介。那麼,這種媒介如何使一個靜止的建築表現出其個性和情感,煥發出誘人的光彩和活力呢 本文認為在建築與色彩的情感方面相協調一致的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客家傳統民居建築。

  二、客家傳統民居建築與色彩的情感協調

  l、獨特的建築造型

  建築的造型,離不開一定的形,也離不開一定的色。形是建築的靈魂,也是表現建築美的重要特徵。它是用不同尺寸、不同形狀和不同功用的構件組接而成的具有三度空間,即長、寬、高的立體的空間環境,這種環境賦予它以使用的屬性、美的形式,滿足了人們一定功能使用的要求,也滿足了精神感受的要求。強調建築對人的生理、物理功能,同時強調對人的心理功能,就必須使它的造型與色彩相得益彰,恰如其分,並融入周圍環境之中。從外觀形態上看,美的建築都猶如雕塑品而帶有造型特徵,使人們無論在哪個角度觀賞,均可獲得完美的景觀。古今中外,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造型的建築多得不勝枚舉,例如:中國的天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潘泰翁神廟、印度泰吉馬哈爾陵,它們皆藉助簡單的幾何形體,達到了高度的完整和有機的統一性。不同造型的建築,由於性質不同,有的使人感到莊嚴,有的使人感到雄偉,有的使人感到神秘,有的使人則感到親切、幽雅、寧靜,這些不同的感受和情緒,都是由其不同的輪廓而獲得。可見,擁有獨特的外形及色彩之美是體現建築自身藝術價值的前提,它是人們從遠處就能看見的,也是影響人們第一印象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這一點上,客家傳統民居建築正是以其獨特的外觀造型吸引着人們,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觀念。

  客家傳統民居建築中最有特色的是圓樓。寄"天方地圓"的思想於建築外觀造型。首先,"圓"是人類最原始的、最偉大的神秘符號,人們把圓看成天,看成宇宙的象徵,當作是"光明"、"幸福"、"美滿"的象徵。因而,客家人選擇圓形作為建築實體的意象是不足為奇的。另外,出於防衛的本能需求,客家土樓民居建築正是適應了這種需求的產物。它和我國傳統建築一樣由屋頂、屋身、台基三部分而成。屋身是一個圓柱形,有的外徑達到六七十米,有的五六層,具有明顯而強烈的圍合性特徵,封閉特徵也非常明顯,通常首層不開窗,二層以上開窗,儼然一個防禦性極強的軍事工程。從建築美學上講,莊嚴美麗,有安穩完美之感;而房頂是其造型美中值得關注的一點,它是一個一脊兩坡的圓黑色屋頂,直徑達七八十米,黑色的瓦頂勾劃出一個圓圓的天空,從上往下看,全樓好比一把打開的雨傘,它的完美的外部形態給人以強烈的直觀感受。從它們互相關聯的外立面,可以看出其建築造型的獨特,這種獨特的單體造型是人們寄"天方地圓"的有情思想於建築造型,且鄰居間特殊的有情在這圓樓獨立的社會空間里滋長並得到升溫。

  因為講究風水,客家人興土動木之時先要相宅,擇吉地,凡宅後有山樑大塬者,謂"靠山厚",俗語稱:"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輩輩出大官";宅后臨溝無依託者,謂之"背山空"多忌之。而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能大規模地改造自然環境,只能是較慎地去觀測、選擇適當優良的位置,尋找一塊滿意的房基地,使整個聚落依山旁水,處於地勢低洼的背風處。其擇基地可以說是客家人懷着虔誠的崇敬之精心選擇的,它將創造性的精神溶匯於這神聖的自然色彩之中,選擇青山綠水中建樓,把極為奪目的不同色相、冷暖對立色彩,設置在超大空間中,表現出"樂而不狂"的端莊平和的色彩格調。人們寄情於自然,從自然色彩中吸取美感,而且藉助這些景物形象來表現自己的生活情操、志向,抒發個人的情感,表達一種意願和理想與天地、自然以"和"為美,增進生活情趣,求得情感的愉悅。也就是說,客家傳統民居建築造型的美不只在於其獨特的造型的樸素、淡雅,而且在於與色彩構成的協調一致的藝術效果。

  2、"黑與白"之間的建築本色美

  建築物本身的色彩,和它輪廓線一樣,都是人們從遠處就能看見的,"先聲奪人"的,所以,也是影響人們第一印象的一個重要因素。縱觀客家傳統民居建築的外牆色彩,白灰勾縫的灰黑色河卵石牆腳,石砌的牆腳不僅有防水的功能,而且使土牆牆腳更加堅實,高大的土牆上蓋着巨大的一脊兩坡的圓黑色屋頂及高挑的寬大出檐,古老斑駁的十幾米高黃泥土牆為身,絕大部分外牆不加任何粉飾,夯實的泥土直接暴露,沒有任何的裝飾。沒有任何的裝飾,其實也是一種別緻的"裝飾"。出於安全的考慮,為了防禦外來的侵襲,牆上開鑿了大小不一的窗口,遠遠望去,這些"小眼睛"打破了牆面的"呆板",在人們的視線中跳躍,在色彩上形成大面積的"白"與"黑"的對比。"黑"與"白"是色彩序列中相對的兩極色,有心理上的積極意義。因為太陽的光是白色的,象徵著溫暖和生命。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白色,這是一切顏色的結合點;黑色,這是缺乏任何顏色的表示"。在此意義上說來,白色和黑色,又可說是無色或本色。王維認為畫道之中"水墨"為最上,其實也是追求一種自然本色之美。這"黑"與"白"如此簡練的純樸而深沉的色調,使其在鬱郁叢叢的自然環境中,顯得格外鮮明、清雅,尤其是雨後,黑壓壓的屋頂被雨水浸濕,如墨一般,而"白"牆在"黑"瓦下互相反襯,光感極強,加之巧妙地引入自然色彩,使苔痕上階,草色人簾,它無聲而隱退地同各種色相結合,使表情達意的豐富性色彩在形體表面上附加大量的信息,建築基調變得柔和、淡雅、明快,不僅房屋在其自身的"白"與"黑"、"深"與"淺"的對比中,和大自然的色調形成了準確相應的補色效果,遠遠望去,整個色調就象一幅素描,在遠山近綠的映襯下,更象是一幅水墨畫一樣表現為不施彩色而能"肇自然之性",具無色之美,使人直觀到"見素抱樸"的具體形象和"質"有餘而不受飾的典型畫面。從中既可以看到了美的"協調",又看到美的"對比",單調中蘊有豐富,生硬中含有柔和,靜態中兼有動勢,厚重中透着輕盈。這美妙的色彩組合,體現外形簡潔、樸實無華的建築本色美,也使客家傳統民居建築外觀造型的美得到進一步升華。

  3、運用色彩"調節",營造舒適的色彩氛圍

  客家傳統民居建築在室內外裝飾構件的設色方面,強調運用色彩調節營造舒適的色彩氛圍。客家傳統民居建築主要建築材料是木材,為了保護木製構件不受風雨的侵蝕,傳統民居同樣十分重視雕樑畫棟,裝飾上多採用龍風、菱龍、菱花等程式化圖案或採用牡丹、佛手、鹿、仙人等動物圖案以寫實手法來表現。據考察,建築上最早的油漆彩畫是以"藻"為紋樣,畫於天花板上,這種綠色的水生植物表達了人們以水克火的企願。從其色彩的選擇看,除去實用與美觀的因素外,人們常常喜歡使用象徵人丁興旺,平安幸福的赤、黃、為建築的主色調。同時,還有越紅越興旺,越青越平和之說。色相多用紅色、黃色、藍色、綠色、且多用高彩度的油漆在建築物的梁、天花、柱頭、頭拱等部位描繪,各種花鳥人物、吉祥圖案。從整體色彩冷暖關係看:暖柱、牆,門、窗彼此包含着冷暖對比關係,而恰當地把握圖底關係,即大面積的環境色彩襯托適度面積的艷麗色彩,對比強烈,效果鮮明,在周圍環境中顯得非常突出。但是,高彩度的對比色彩,雖然可以取得很好的誘目力,如果與周圍環境不能協調,也不易取得好的效果。正是因為如此,在油漆彩畫中,常用一些其它顏色使用退暈技術來過渡,這種從明到暗含蓄漸深的明度對比,逐步加重了色彩的分量感和型體的造型能力,其結果不僅起到保護木製構件的作用,又增強了建築的穩定感,達到整體協調的效果。

  客家傳統民居建筑前有魚塘和禾坪,後有花壇。走進客家人的農家院子,到處是不起眼的木、竹、藤做成的農具,尤其是秋天的農家院落美不勝收,一邊是牆面上掛了長串的辣椒、玉米棒,窗台上壘放着大南瓜,碾子上滾壓着豆子,被裝扮得紅雲蔽戶,一片詳和氣氛,另一邊是池塘生態,家禽成群,一片生機盎然;客家人喜好在門上貼門神、門簪,或掛橫額、楹匾,精心雕飾,頗為壯觀。在喜慶之日,人們用黑墨或金漆將"福"字寫在紙,貼在大門外,多半還會倒着貼這些"福"字,象徵"福到了",算是一種祈福的方式,寫着"福臨門"的橫批往往貼在門楣上,同樣具祈福的意義,伴着橫批的是門兩旁垂立的直幅,稱作春聯"或"對聯",通常它們是較有詩意的字句,但仍傳達類似的祈求,還剪貼各色窗花,花色艷麗,琳琅滿目,彷彿一座民間藝術的殿堂,客家人性格中的另一面--聰明、靈巧、浪漫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客家人還喜愛在周圍種一些花草樹木或放置些盆景,以小見大,表現了對自然的認識和理解,以抒發內心的情感情趣。如種竹子,其主要目的並不是為藝術地再現出竹子的外形美,而是因為我國古代文人把竹子比為高節挺直、心懷若虛的君子,來表現自己位卑不餒、高而不傲的志向。這同樣是一種"移情",即將自己的情感滲透轉給一定的自然形態的色彩,這種情感表現性只有在人的審美感受中才能出現,是事物的外在形式與人的內心情感達到一定的共鳴。這樣,運用色彩"調節"就具有了比自然美、生活美更濃縮、更精鍊的藝術色彩美。人們營造這種幽雅、靜致、舒適的色彩氛圍,其環境意識表明人們渴望把自身和諧地統一於自然,從而求得一種自我完善的審美理想,其宗旨都是在於圖謀一種與自然色彩的協調統一。這樣,由建築、山水、花木組合頗具詩情畫意,如自然世界的縮影,宛自天開。同時,反映出客家人在建築環境色彩方面有很高的調節能力。

  由於這些環節都安置得妥貼合理,並且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體現着最樸實、最率真、最生活化、最富有人情味的一部分。我們不能不驚嘆客家傳統民居建築色彩中這色彩詩篇的獨特構成。可以說,從其外觀造型色彩到室內外環境色彩的匹配上,無不反映出客家人在建築色彩方面有很高的協調能力和鑒賞能力,也無不體現客家人運用自然色彩藝術地再現自然界原有的、外在的形象美,而且藉助這些景物形象來表現自己的生活情感、志向,抒發個人的情感,表達一種意願和理想與自然環境以"和"為美的有情協調能力,它獨特的色彩體系,成為現代框架建築系統的鼻祖,對現代建築具有啟示、借鑒意義。是不是可以這樣說:除了種種其它被人認為有重大意義和價值以外,不也就是一部完整的色彩史嗎?

  參考書目

  《色彩美學》郭廉夫、張繼華著,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2月。

  ( 來源:客家研究院 熊青珍,文章出自嘉應學院客家研究所《客家研究輯刊》2003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