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風水:經典山水畫主峰高聳客山奔趨
關仝《關山行旅圖》
范寬《雪山蕭寺圖》
關仝《山溪待渡圖》
山水、樹石、雲氣、煙嵐等,是傳統山水畫中表達意境必須具備的形象要素,而山毫無疑問是大多數山水畫的主體形象。如何才能把山的精神、體貌、骨氣畫出來,是歷代畫家所必須研究的問題。在這方面,王維、荊浩、關仝、李成、郭熙等畫家吸收了風水學的研究成果,確定畫中山峰的賓主之位,從而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獨有的布局特色。
圖:資料圖片
山水畫與風水學
自東晉開始,中國山水畫的創作和理論便受到風水學觀念的影響。山水畫的創始人顧愷之在《畫雲台山記》中借用風水學中“勢”和“龍”的概念,提出畫山要“使勢蜿蜒如龍”,並且要“夾岡乘其間而上”,從而畫出險絕之勢,“使望之蓬蓬然”。同時,主峰左右還須有次峰夾峙,顯示出一種雄偉的氣勢。顧愷之這種繪畫理念與風水學強調主山兩旁要左有“青龍砂”右有“白虎砂”的理念是一致的。
隨後不久,南朝畫家謝赫提出“六法”,其中第一條“氣韻生動”又與風水學鼻祖郭璞提出的“乘生氣”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宗炳“西涉荊巫,南登衡岳”,在風水寶地衡山居住了很久。晚年歸還家鄉江陵后將過去遊歷過的山川“皆圖之於室”,“卧以游之”。另一名畫家王微也不趨名利,晦跡林泉,以筆墨自娛。宗炳“臥遊”風水寶地和王微“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情”的境界,對後世文人畫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首尾相映 項腹相迎
而身為帝王的梁元帝蕭繹對畫山水也頗有心得,他在《山水松石格》中說:“夫天地之名,造化為靈。設奇巧之體勢,寫山水之縱橫。或格高而思逸,信筆妙而墨精。由是設粉壁,運神情,素屏連隅,山脈濺渹。首尾相映,項腹相迎。丈尺分寸,約有常程。樹石雲水,俱無正形。”文中“首尾”、“項腹”,皆指山脈而言,亦即風水學說中的“龍脈”。蕭繹認為畫山不僅要有首尾項腹,而且要“相映”、“相迎”。顯然,他的山水畫是以風水布局畫出縱橫曲折的山脈,畫面山峰顧盼有情,層次分明。雖然他的作品沒有留傳下來,但從他的畫論中可以了解到其作品的布局技法。
如果說,以上畫家只是有意無意中借用風水學某些理念總結創作經驗的話,那麼,王維的繪畫創作和理論,可以說與風水學觀念完全融為一體。他的畫論《山水訣》和《山水論》,被後世畫家奉為畫山水的寶典。在這兩篇畫論中,他首次將風水學說中“主峰”、“客山”、“賓主”、“奔趨”、“朝揖”、“環抱”等術語變為山水畫創作理念,並提出要嚴格按照風水學法則進行布局。
風水學的“主山”、“主峰”是指陰陽宅後面的山峰,亦即靠山;“客山”是指主山前後左右的山峰,左右之山為侍衛山,前後之山為迎送山。風水學要求“賓主趨迎,情意相孚”,“右必伏,左必降,前者呼,後者應”。主山有重重客山前呼後擁拱照護衛,有如大將登台,氣象萬千,威嚴之極,這種格局是最完美的。據此原則,王維提出畫面中“主峰最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所謂“奔趨”,就是客山朝向主山,朝向主山的客山在風水學中稱為“有情山”。
山腰掩抱 寺舍可安
王維又說:“觀者先看氣象,后辨清濁。定賓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儀。多則亂,少則慢,不多不少,要分遠近。遠山不得連近山……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此處提出欣賞山水畫作品要先觀氣象,后辨清濁。所謂“氣象”,即前文所說的主山有威嚴雄偉之象,客山有朝揖擁護之象。所謂“清濁”,就是畫面之山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要不多不少,分出遠近高低,並且遠山不可連接近山。另外,畫中寺舍要畫在左右有山環抱,樹木掩映的主山山腰處。從風水學的角度講,主山周圍左降右伏、前伏后擁的客山當然越多越好,但在畫面上不可能把所有客山都畫出來,全部畫出來必然顯得十分混亂。王維畫山水是要表現“畫中有詩”、“畫中有禪”的境界,並不是再現自然。他按風水法則進行山水畫的布局,又能將風水法則化為繪畫法度,這就是他作為一個偉大藝術家的過人之處。
五代山水畫家在布局上無不取法王維,唯有荊浩、關仝能有創新,另立宗派。荊浩長期在太行山洪谷隱居,對太行山的來龍去脈了如指掌,他的山水畫構圖別具一格,氣勢雄偉。作畫時“恣意縱橫掃,峰巒次第成”,用筆毫無凝滯之跡,“筋肉骨氣”俱全,五行筆法基本完備。在畫面布局方面,荊浩提出“山賓主,樹參差,水曲折”的原則,謹守風水法度。他的作品主山更加突出,表現出一種高深迴環、大山堂堂的氣勢,為北方山水畫之祖。關仝早年以荊浩為師,中年參法王維,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使觀者“如在灞橋風雪中,三峽聞猿時”。筆法簡潔,設色古淡、畫風樸素,被譽為“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山溪待渡圖》為其代表作之一,描繪大山下水濱有人待渡的場景。畫中大山矗立,群峰簇擁,主客分明,氣象壯偉。
名家畫山 各有特色
北宋三大家董源、李成、范寬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山水畫格法,並開創了唐人所未開拓的新畫風。董源多寫江南風景,山上多雲氣,坡腳多碎石,風格趨於平淡、天真,雖主山不像荊浩、關仝作品那麼突出,仍將江南山水的來龍去脈交待得清清楚楚。范寬畫山有堅凝厚重、雄峻茂密的特色,山頂好作密林,水際常有突兀大石。李成畫山挺拔雄奇,富有變化,其山之體貌被譽為古今獨步,後人稱“董源得山之神氣,李成得山之體貌,范寬得山之骨法”。而李成作畫,也是“先立賓主之位,次定遠近之形”,布局方法與王維、荊浩等如出一轍。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鍾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