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祭拜的包公,與財神、灶神一道,構成了民間信仰的風景線。被神化了的包公形象,鐵面無私、剛正不阿、執法如山、一心為民。千百年來,他是正義的化身,是後人的榜樣。

  菲律賓計順市南洋天地宮-萬靈包公廟-風水堂殿主風水大師許少鋒先生

(South Ocean Sky Earth Temple & Non-ProfitCharity)

包公是中國老百姓心中的青天,自宋朝以來,大江南北,海外華人紛建包公廟、包公祠來供奉這位先慈,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寫了不少頌揚包拯的詩詞,用詩歌來表達對他的景仰之情。包公一生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是一千多年來老百姓心目中崇高的清官形象。政治清明時,人們歌頌他;世道衰敗時,老百姓祈盼他。自北宋到今天,朝代更換,世事變幻,包公生活的年代,離我們越來越遠,然而,人們對包公的敬仰,卻越來越深…

  在傳統政治文化的背景下,包公信仰具有雙重意義。包公極力謀求天道、民意和法律的協調,既維護皇權,又伸張正義。民間對包公的神化近乎登峰造極,諸如“日間斷人,夜間斷鬼”等等。在權力缺乏正義、缺乏信任之際,民間企盼有一種超乎權力的力量來幫助實現公平正義。這就是說,老百姓祭拜包公,大多是出於對一些地方官員失望,被迫在官府權力之外另尋正義與公平。因此,老百姓與政府官員,雖說是同祭包公,其中卻很難構成共享的價值規範。

  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包公成了神,於是就有了包公廟和包公崇拜。包公也早已不是原來的歷史人物,而是經過人們藝術加工過的清官典型。包公這時作為民間信仰崇拜的神,與一般宗教的“天神” 不同,不是自天而降,而是由普通凡人成為傑出的權力代表,享受人間祭祀轉化而來的神。

  這種神祗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有着異常豐富的信仰對象。這種信仰對象往往是人間百姓依照現實社會的毛病或缺陷,進而構成的一種神聖性的理念寄託。這正應了馬克思的一句話:“宗教里的苦難是現實苦難的表現。”人間社會缺失什麼,民間就以神聖補償的形式來建構相應的信仰。當然,也正是因為包公信仰形成於現實社會中的價值短缺,所以這種信仰只是彌補人間社會的某種無力的政治倫理期待而已,難以構成一種行為規範或價值原則。

  包公信仰正是民間正義的一種補償形式。它實際上是一種實用智慧、世俗聰明甚至是一種現實逃避的結果,是社會弱勢群體對道德完美、品格高尚而且無所不能、神通廣大的“青天大老爺”的價值想象。

  包公廟及其包公崇拜之所以能夠風行於民間社會,也就是因為每一位進香祈福者,都自覺不自覺地把這種崇拜建立在一種對於人間正義的期待與想象之上:保佑好人、懲罰惡人、公正賢明、消災免禍,還能逢凶化吉、辟惡呈祥,使庶民百姓獲得幸福。這表現了人們善良的願望,是人們祈求平等正義、建設法制社會的崇高信仰。

  應當指出的是,儘管包公信仰象徵著法律與正義,但是包公的行為與現代社會法制觀念卻相去甚遠。一旦法制無效,即便包公再世也會無濟於事。

南洋天地宮信士拜包公,主求官司化解,解決凡人一切疑難雜癥,修復已破損的財運人氣、平反冤案,收回壞帳、幫助破裂家庭重獲團圓,幫助夫妻重歸於好,浪子改邪歸正,讓原本阻礙不順的仕途、運途、事業學業明顯順暢進步,生意變旺,財源能守,興家立業,常逢貴人,體弱多病虛得良醫良藥醫好。

  對包公的祭拜,實質上就是對社會公正的期待與補償。從信仰社會學本質上看,此類信仰習慣,早已習慣了官員就是神靈,習慣了權力,把權力當成信仰及其宗教。就此而言,真正的信仰,不能依靠權力或依賴權力,更不能基於庶民百姓對國家權力的畏懼而構成。這邊是官員祭拜包公,那邊卻祭拜包公以抵抗官員的不公。包公崇拜有對民主與公正的追求,卻無法構成社會正義的共識。把這種個人祭拜轉化為法制建設,才是現代社會信仰之道。

菲律賓計順市南洋天地宮-萬靈包公廟-風水堂殿主風水大師許少鋒先生

許先生因自小聰慧過人,堅毅刻苦,被祖父母選為其家族祖傳中醫的第七代傳承人,青年時期,他受祖父、父親熏陶,耳聞目染,對周易風水產生極大的興趣,到全國各地拜師學藝,遍訪中醫、風水與道教學界名家學者,從此走上三強聯合之路,40幾年如一日的鑽研深究、臨床實踐,使其在這三學界中脫穎而出,獨領風騷,別具一格。他不僅獨創了宗教、風水、醫學,人體學,自然科學相結合的風水綜合派,更是領悟了風水的真諦,在世人還未參透風水之時,便提出用修復、調整、再造風水的獨特觀點。許先生真知灼見的理論知識,以及其嚴謹的思維體系,使其在四十幾年的風水工作中,成功解決了很多曾被風水業界人士斷為“疑難雜症”的問題,在他的帶領下,其團隊創造出許多被各行業人士一致推崇,譽為“起死回生”的風水案例。


正是許先生超凡脫俗的風水造就,以及他大半輩子為病患診病施藥,救人無數,開放佛堂,無償服務信眾,積累功德無量,其虔誠供奉的神明,凝聚了祀奉者的崇高聖潔的靈魂,也顯得更靈驗,非比尋常。在許先生看來,在人們心中的信念和精神正漸漸淡化的今天,拜包公,應更學集忠孝、仁義、禮節、智慧、守信、廉潔於一身的“包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