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聲國際的周易學者莫善朝

蜚聲國際的周易學者莫善朝

 


 
 

 

莫善朝1949年2月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是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的《周易》學者。莫善朝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親莫兆棠博學善文,曾任澳門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教員。父親熱愛古典文史哲,家中堆滿藏書。他喜歡《周易》,並用“善”字為孩做名字,取自《周易》書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中庸》說:“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就是善於繼承先人的遺志,善於繼承先人未竟的功業,並實現先輩的期望,願景和夢想。

莫善朝沒有辜負父親的期許,他從小勤奮好學,1961年12歲在汕頭市中山一小讀小學五年級時,作文比賽寫《我的媽媽》,他竟寫了一萬多字,獲得全市第一名。成年後在汕頭市公園區委宣傳部工作,為文 革受迫害下放惠來縣農村的高僧釋智誠筆錄回憶錄《閉關刺舌血<華嚴經>》,在《廣東文史》第51期發表。並追隨釋智誠大師研習佛學;同時,在中國哲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張岱年教授指導下研究《周易》。

1984年5月底莫善朝作為潮汕地區唯一代表到武漢市出席全國首屆中國《周易》學術討論會,在會上發表了《從〈易傳〉對〈易經〉的注釋談治“易”方法》等三篇論文。在 6 月 5 日的閉幕式大會上,莫善朝發言介紹了台灣.港澳對《周易》的研究概況,並提出:“把《周易》改造成推動我國四化建設的有力思想武器。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我看易道可以將台灣回歸祖國,實現祖國和平統 一的歷史任務包進去。海峽兩岸和港澳的《周易》學者可以共同來討論《易》學,在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偉大精神中爭取國家的和 平統 一”。

莫善朝的發言在國內外及台灣引起廣泛關注。1988年,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文學博士黃沛榮在台灣漢學研究中心主辦的《漢學研究》七卷二期發表《近十年來海峽兩岸易學研究的比較》。文章對莫善朝當時1984年能掌握台灣的《周易》研究動態並在兩岸尚處於敵對狀況形勢下,對國民黨元老陳立夫給予正面肯定,並對陳立夫集合台灣學者主編的《易學應用之研究》引用“共同撰述,幾千年來未之有也”的贊語,作為台灣學術進步的標準給予讚揚甚為詫異。黃沛榮在文章中寫道:“在一九八四年大陸舉辦的中國《周易》學術討論會中,莫善釗曾發表《港台周易研究簡況》一文,對於台灣地區的《易》學研究成績,竟然會以此類作品作為標準,還花了不少篇幅介紹中華書局的《易學應用之研究》一書。莫氏說:

    台灣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出版了《易學應用之研究》一、二兩輯。此書由中華民國孔孟學會理事長陳立夫主編,周鼎行等協編,集中了台灣學者《周易》研究的主要成果,該書稱:“諸如天文歷算、地理氣侯、經論韜略、工藝製造、乃至醫藥卜筮等等,無一不導源於《易》。故必各設篇目,分別研究”。第一輯共分八篇,其一為陳立夫之《易學導言》,其二為鄭衍通之《易與天文》,其三為黎凱旋之《易與數理》,其四為安矜群之《易與兵略》,其五為孫敏芹之《易與音律》,其六為黃亮之《易與醫道之一》,其七為俞梅隱之《易與醫道之二》,其八為周鼎行之《易與卜筮》。……該書自誇:是編體系,在《易》學著述中,尚屬創舉,蓋集合群賢之學養與智慧,出之以合作形式,共同撰述,幾千年來未之有也。”

黃沛榮先生髮表他最重要的對大陸動態的獨特觀察,他寫道:“大陸舉辦的《易學》會議,主要有“中國《周易》學術討論會”及“國際《周易》學術討論會"。前者一九八四年五月在武漢舉行,該項會議是由武漢大學哲學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湖北省哲學史學會聯合主辦,與會人員共有一四四人―一包括來自南斯拉夫、馬里、日本、美國的北大留學生九人,共發表專著四種,論文――三篇,並先後印行《中國周易學術討論會史料輯集》及《周易縱橫錄》二書,前者包括大會的致辭、論文提要、發言紀錄及酬唱的詩詞,後者則是會議論文的選集,共收錄四十七篇。該次會議有一奇特現象,就是容許一人同時發表多篇論文。發表兩篇的,共有十四人,發表叄篇、四篇的各有一人,最多的發表了十四篇:其中發表四篇的是莫善釗,他的身份是廣東省汕頭公園區委宣傳部幹部,發表十四篇的是楊永忠,他的身份是貴州省大方縣黨史辦公室幹部,這似乎透露了某種奇特的訊息。”

黃先生用“奇特現象”和“似乎透露了某種奇特的訊息”突顯了他對莫善朝的關注.其原因除了打破了歷來學術會議一人只發表一篇論文的常規, 破例發表了四篇文章外,還有莫善朝的“身份是廣東省汕頭公園區委宣傳部幹部”,這同他原先掌握的“大陸上曾出版專著或常發表論文的學者的工作單位”是“哲學系或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的社會政治背景不同。與學術研究專業“發表論文的學者”並無直接關係的黨政機關幹部,競然在《周易》這個古老深奧的領域拿出了四項學術研究成果,讓黃先生感覺到意外而“奇特”。而“奇特”中“似乎透露了某種奇特的訊息”,是擺在他面前的《中國周易學術討論會史料輯集》,上面清楚寫着,這個來自與台灣隔海相望,1984年尚處於敵對備戰狀態的沿海城市汕頭市的一位“區委宣傳部幹部”,不僅撰文不避忌諱地正面肯定“中華孔孟學會理事長陳 立 夫”,讚揚他主編《易》學研究專著的貢獻,而且竟在全國最高層次的學術會議的“大會致辭”中,直談“台 灣回歸祖國”的問題。提法新穎,前所未見:“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我看易道可以將台灣回歸祖國,實現祖國和平 統 一的歷史任務包進去。”同時還隔海向台 灣喊話,提出了具體實施的倡議:“海峽兩岸和港澳的《周易》學者可以共同來討論《易》學,在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偉大精神中爭取國家的和平 統 一”。

     陳立 夫發起成立的中華易經學會認為:“鑑於中國往古創業中興與成敗興亡,大都與民族文化精神之盛衰消長,休戚相關。尤以經緯天地,範圍群品,為文化根源,居群經首要之易經一書,為闢鍵所在。”並強調:“所謂復興中華文化,並非呼口號、設機構或出版幾本普通書刊所能奏效,而是要拿出可以代表中華文化精華並且是萬世不易和環宇驚服的東西出來,這東西究竟是什麼?答案就是文化之鴻和群經之道的易經。”

    陳立 夫對統 一問題的關注由來已久。1973年,陳立 夫化名辜君明在香港《中華月刊》撰文,闡述了中國要強大,不受帝國主義的欺侮,兩岸必須統一的觀點,指出:“沒有一個帝 國主 義者願中國統 一,要統 一隻能靠中國人自己的覺悟。”(註:陳立 夫、陳秀惠:《陳立 夫訪談錄》,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頁。)
 

      莫善朝提出“海 峽兩 岸和港澳的《周易》學者可以共同來討論《易》學,在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偉大精神中爭取國家的和平 統 一”的主張和建議觸動了台灣思 想界敏感的神經。因為這個主張和建議拋卻了黨 派之爭,使兩 岸人民在統 一問題上有了形成共識的可能。與台灣討論他們認同的“ 以代表中華文化精華並且是萬世不易和環宇驚服的文化之鴻和群經之道的易經。”並以“民族文化傳統的偉大精神”作為“國家的和 平統 一”的基礎,這是他們所樂意的。


1988 年7 月 14 日,陳立 夫在“gmd第十三屆中 央評議 委員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聯合 34 名“中 央評議 委員”提出了“以中國文化統 一中國,建立共信,以利和 平統 一案”。

在這個提案中,陳立 夫等人認為:“中國之統 一為台灣海 峽 兩 岸及海外全體同胞之共同願望,故僅為時間問題。”但是,“中國的統 一必須以由中國人以自力達成之,非第三者所願成所能助成者。”對於實現祖國統 一的具體思路,陳立 夫等人表示:“謀求統一,必先建立共信,有了共信,自信乃生。自信生,自會團結統 一。”“中國文化為建立共信的最佳條件”,因此以中國文化作為實現祖國統 一的基礎。   

     在大陸上,中方對陳立 夫等人的提案持肯定和歡迎的態度。1988年9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兩 岸互信合作,促進祖 國統 一     ——評陳立 夫等人的提案 》,稱讚陳立 夫等人的提案。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還明確指出:“中華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是海峽兩岸建立共信和互信的一個重要基礎。中華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幾千年來維繫着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 一,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滅,是所有中國人的根。”這就肯定了陳立 夫等人關於統 一祖國的思想基礎的提法,認為該提案如能付諸實施,“必將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和祖國和平統 一事業產生積極影響”。

《人民日報》評論員的文章,也是對莫善朝“在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偉大精神中爭取國家的和平統一”的主張和建議的肯定。因為莫善朝的這個主張和建議從文化理念上突顯了“一個中  國”的概念,表明大陸與台 灣儘管在政 治上是分裂的,但是海 峽兩 岸的中國人有一個共同的“民族文化傳統”,這個“共同的民族文化傳統”具有感動全體中國人人心的巨大能量和感召力。因為這個“共同的民族文化傳統”己經融入中國人的血脈和深層意識,成為全體中國人的民族精神、民族認同和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周易· 頤卦》講:“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而天下和平。”這就是莫善朝所要論述的包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易道”。

全國首屆中國《周易》學術討論會是1984年5月底召開,莫善朝的論文《從〈易傳〉對〈易經〉的注釋談治“易”方法》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辦的全國一級學術刊物《國內哲學動態》 1984 年第 7 期迅速發表。此後他撰寫的《台灣,港澳〈周易〉研究》和《台灣,港澳〈老子〉研究》也分別在1985第八期年和1986年第四期《國內哲學動態》發表.

莫善朝的學術研究值得一提的是 1989 年 1 月他在香港《信報財經月刊》第 142 期[ 第 76 至 92 頁] 發表了二萬五千字的論文《從易經揭示艾略特波浪理論的基礎》,用《周易》哲理解答了美國人艾略特在西方證券經濟股市預測理論中無法解釋的難題,並指出“易經數術預測學與艾略特波浪理論相結合,將產生一種精確程度更高的預測方法”.論文在香港社會嬴得較高評價.一年後, 1990 年 12 月 19 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才正式開業,中國大陸人才知道有股市股票。

作為一位有社會良知的學者,莫善朝推動學術交流進步,幫助提攜後學,在全國有較好的聲譽。1986年3月1日他成立《周易》研究聯絡中心,廣泛建立與美國華裔學者及台灣和海內外學者的通信聯繫.1986年5月5日至此1990年7月28日連續五年出版多期《易學通訊》,免費寄贈出席中國武漢全國首屆《周易》學術討論會全體代表和海內外學者與民間人士.介紹成中英.唐力權.趙自強.蘇德凱等學者的學術成果,國際學術組織和台灣,港澳〈周易〉研究資料,以及大陸高校,科研機構和民間多層次研究《周易》的人才與成果.

1990年《易學通訊》刊登介紹邵偉華出版發行《周易與預測學》及其通信聯繫地址的信息。對未謀面的邵偉華、霍斐然等人多次來信聯繫給予回函鼓勵支持,並介紹邵偉華等人參加國際易經學會。

 1984年年,莫善朝發起創辦汕頭市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開展公益文化活動。近三十年來,莫善朝積極撰寫學術論文,內容涉及從《周易》的視野對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醫等的觀察和研究。他巳參加過九次國際性的學術會議。是目前中國大陸《易》學界參加過國際性的《周易》學術會議對外交流較多的一位學者。從1989年3月他在汕頭市組織國際漢民族學術討論會後.1994年他赴馬來西亞出席國際易學第十一屆大會,隨後1995年在新加坡, 1996年在韓國,1998年在台灣,2003年在香港,2004年在新加坡分別參加了國際易學第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第十四,第十七屆,第十八屆大會。以及參加2005年香港第二屆國際儒學學術研討會和2006年澳門第九屆世界易學大會。他與世界各國學者建立了廣泛的聯繫與友誼。。

同時, 莫善朝通過全國學術刊物和全國學術研討會積極向中國大陸學術界介紹海外學者和台灣.港澳對《周易》,《老子》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情況。1985年起在《國內哲學動態》 1985 年第八期發表《台灣,港澳〈周易〉研究》;在該刊 1986 年第四期發表《台灣,港澳〈老子〉研究》; 1986 年 8 月出席江西教育學院在廬山舉辦的《朱熹與白鹿洞書院學術討論會》,作《台灣,港澳中國古代書院研究》專題報告。論文發表在《嶽麓書院通訊》 1986 年第二期; 1986 年 12 月在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在浙江南京舉行的全國醫易學說研討會上發表《台灣周易與醫學研究》。論文編入全國醫易學習班教材《醫易新探中》。

1995年12月5日至8日莫善朝在汕頭組織參與在汕頭大學學術中心舉辦的全國性的“《周易》學術思想及其現代意義研討會”.

1998年11月莫善朝赴台灣出席在台北市舉行的第十四屆國際易學大會.發表論文並在大會演講《宇宙全息易學》,向世界學者提出"剝掉《易經》封建主義,神秘主義的外衣,以符合現代理性思維與邏輯的新觀念,新語言改造舊易學,改造紮根於《周易》宇宙全息統一論思想的山,醫,命.卜,相等傳統術數,使它們所包含的優秀的人民性文化和千百年來人類探索宇宙與人生秘密的科學精神發揚光大,創造一個美好詳和的新世界."

2004年莫善朝又倡議發起,並聯絡組織汕頭市黨 政機關、學校、企業一百多位人士,於2月22日成立了汕頭市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擔任副主席兼秘書長。與市委統戰部,市台辦聯合舉辦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理論座談會,泰國原國務院副總 理、針隆是曼先生和台灣《獨家報道》創辦人沈野與台東南技術學院李南賢教授及台商等海內外各界人士出席會議。莫善朝在會上介紹赴台灣出席第十四屆國際易學大會學術動態.並出版發行《海峽兩岸同根譚》論文集. 為推動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研究會已成立了保健素食專業委員會;書報刊收藏專業委員會和中醫保健養生專業委員會。舉辦了素食文化研討會和連環畫收藏知識講座,藏品展覽會及中醫保健養生講座等活動

 2005年莫善朝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儒學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學術論文《潮汕悠久的儒學歷史文化傳統及對民風的熏陶》。論文收入2006年出版的《儒教儒學和儒商對人類的貢獻》一書在全世界發行。2007年十月7日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曾德成局長邀請莫善朝出席香港回歸十周年暨孔聖誕環球慶祝大典,此後多次應邀赴香港參加學術研討活動,推動德育文化的發展。

2006年6月莫善朝成立課題組,執筆撰寫的研究報告《樹立全民招商觀念  完善招商激勵機制——關於制定汕頭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的建議》參加了市社科聯主辦的第六屆特區論壇,並送市政府領導。得到市政府的回信肯定。市政府組織人力調研,於2010年3月23日出台了新的《汕頭市招商引資考核獎勵法》。

2007年11月24日莫善朝在深圳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論壇大會上發表了"解放《周易》文化生產力"的講話 ,指出:中華民族文明史上一直存在着"以人為大"的民族《周易》和"以帝王為大"的封建《易經》兩條路線,兩種"易道"正邪之間的鬥爭。 他提出以符合歷史原貌和科學內涵的“六爻制衡論” 的新學說,代替以“君爻支配論”為基礎的解釋《周易》的封建主義的研易方法。 並再次強調推翻封建思想用天尊地卑觀念對《周易》原貌的改造。

莫善朝認為:中華民族的命運在於是否能夠改造好禁錮中國社會和人民二千多年,並在今天仍有深遠影響的封建《易經》。他倡導並聯絡志同道合的朋友,組織改造《周易》新學派,發表“《中國當代《周易》研究者的歷史使命》”,“《周易》經商修養與交易謀略 》”等系列論文,並組織學術研討會,開展《周易》研究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革新運動。

莫善朝運用他發明的“六爻制衡論” 陰陽辯證方法,分析研究乾卦卦爻辭及象數,給予乾卦全新的解釋。他從乾卦上九:“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的爻象辭,首席揭示:在距今公元前約1066年的周朝時代,中華民族的先賢就在《周易》中,提出了人的獨立(自強不息);自由(飛龍在天);平等(無首);公正;共同發展(見群龍)的理念,並以六十四卦及卦爻辭系統地提出了實現的方法,比1776年7月4日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並由其它13個殖 民地代表簽署的最初聲明美國從英國獨 立的文件《獨 立宣言》中,提出人民享有獨立,自由、平等的主張,超前二千八百多年!

莫善朝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巳可以在本民族遠古人類《周易》的智慧中,找到獨立;自由;平等;公正;共同發展的核心價值。再與西方現代文明思想進行整合,以《周易》文化包容創新論,能打造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與世界共享的全新政治文明和整套價值體系,為古今中外一切仁人志士渴望實現的世界大同做出貢獻!

2007年11月25日<<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論壇>>組委會授予莫善朝 :“中國當代弘揚易學文化突出貢獻人物”稱號。

由於莫善朝近三十年來從事學術研究和社會科學公益社團工作,2011年10月廣東社會科學普及周組委會研究決定,評選莫善朝為廣東省先進基層社會科學普及工作者。並特頒榮譽證書,以資鼓勵。2011年11月25日莫善朝被中  共汕頭市 委宣傳部,汕頭市社會科學聯合會授與“汕頭市先進社會科學工作者”稱號。並特頒榮譽證書,以資鼓勵。

【林潔 本文刊登於廣州市朝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時尚生活》刊物2013.12期第36頁至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