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成中英、周易玄老師南行漫記

大道之行——成中英、周易玄老師南行漫記


    天空中的對話

  4月15日傍晚,在杭州飛往貴陽的某架航班上。有兩位飽學之士,在不斷地輕聲交談着。

  這兩位飽學之士,一老一少。老人是享譽世界的著名學者成中英教授,已八十高齡,他被稱為“新儒家代表人物”;年輕人則是周易玄老師,曾被媒體譽為“國學少年”。

  二位先生,此次一同從杭州出發,去往貴陽。是應共青團貴州省委之邀出席“春暉大學堂”的成立儀式,並將在孔學堂進行演講。

  從登機落座開始,兩位先生就興緻勃勃,毫無間斷地說著話。話題似乎緊緊圍繞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而展開。
 


 

  (高空中的對話)

  在整個對話中,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談及周易玄先生新著《國學旨歸》的相關內容。

  易玄先生談他對“國學”一詞的體悟,反對《現代漢語詞典》將之定義為“一國固有之學”。這樣定義,會引起誤解,那麼英國也有英國國學、還有德國國學、法國國學。“一國固有之學”這個定義不能體現出中國文化獨有的精神與內涵。他主張將“國學”定義為“治國平天下之學”。

  易玄先生說:“治國平天下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追求與永恆追求。中國文化中的方方面面,都是為了追求人類與世界的和諧而產生。這個境界,就是‘治國平天下’的追求。《大學》里有‘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提法,誠正格致都是在內聖修養上下功夫,能做到內聖修養的極致,自然就能完成修齊治平的外王事業。所以能‘治國平天下’的,也說明內聖功夫做得很好。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追求內聖修養,從而達到外王事業。內聖是關鍵,外王事業則是內聖修養附帶而出的。統觀世界文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是以‘治國平天下’為明確目標作為追求的。在中國,儒家文化是這種思想與追求的典範代表。但是其他諸子百家,仍然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內聖外王’境界。老子追求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其實就是一種‘內聖’功夫的修養,那麼無不為就是‘外王’事業的體現。法家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而立論的,陰陽家也是,醫家也是,縱橫家、名家、雜家、墨家、鬼谷家、兵家等等,莫不如此。乃至小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都標識着這個印跡。其特點就是‘道’。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都是在注重內聖的修養,目的是為了得道,得道其實就是‘內聖’。象棋體現的依然是保衛家國的思想;圍棋體現的依然是陰陽平衡與和諧的思想。同時‘國學’,更應該是‘治國平天下之學’的簡稱。這個定義,既能體現中國文化特點,又能指明國學研究的方向,學習國學的目的與用意。同時,又符合當今中國,習 總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最高戰略部署的政治追求。”

  成中英先生對易玄先生的說法感到新穎。同時又表示出高度的認可。他說:“以前有的學者提出國學是己達達人之學。這個說法高度還不夠。‘治國平天下之學’這個定義誠然包含了‘己達達人’的定義。”

  談到《國學旨歸之干支哲學》這部書,成中英教授很贊同易玄老師將干支的研究拔到哲學的高度來談。成教授表示:當代學者對干支體系的認識與研究都普遍不足,少有人涉獵。而易玄先生在干支領域的研究,很有深度,完全可以擔起這個重任,同時不妨組織這方面的人才,將干支作為一門重要課題來研究,再結合西方文化,將來一定能夠走向世界,為全人類服務

  錢穆先生晚年曾撰文說:天人合一思想也許是中國文化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易玄老師告訴成中英教授,他之所以撰寫《干支哲學》這部書,就是想通過對干支的挖掘,讓人們對天人合一思想,有更多更新更全面的了解與認識。易玄老師認為中國文化整個就是圍繞“天命”而展開的,如何認知天命,如何完成使命,從而走向生命的大圓滿。這是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終極關懷。

  成中英教授則說:“對!古人用一句話,就完全表明了。《周易·說卦傳》里說:‘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易玄老師繼續說,他從《干支哲學》的研究中發現,人的心理、生理、命理這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同步印證的。譬如人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人的生理髮育以及相應發生各種生理現象;同時人的生理髮育以及各種生理現象,也會影響到人的心理狀態,譬如禿子、盲人,他們的心理特徵就有相似之處而與常人不同。另外心理狀態的不同又會與人的命運有直接關聯。即如西方文化所說的“性格決定命運”。易玄先生認為“性格決定命運”不是西方文化所提出的,最早應該追溯到中國的遠古,《易經》當中所謂的“厚德載物”乃至“內聖外王”思想都已經包含了“性格決定命運”的認識。

  成教授對易玄先生的論述高度贊同。他說按中國文化,完備的說法,應該是“性格決定命運,德行改變人生”。

  易玄先生將榮格的“同時性原理”及用高維空間投影理論來說明干支哲學的全息性,從而認為“干支”是一門詮釋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論。天干地支的運算機制,當中蘊藏了“易經”的思維模式,同時又蘊藏了五行生剋的運行原理。這在《易經》研究方面極為重要,不能忽視,更不能一概以術數視之。將干支的原理研究明白了,等於可以明了中醫的醫理,對中醫的傳承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成教授聽得興奮,連聲說好。他說易玄先生從小獨立研究,自主思考,在沒有任何老師指導的情形下,能有這樣的認識,實屬罕見。

  在談到《國學旨歸之老子匯通》時,易玄老師說他認為《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淵源,從這裡開始生根發芽,最後發展出所有諸子百家的文化。所以也是從這裡歸結,所有的諸子百家文化,其實都可以走向文化的大一統。他撰寫《老子匯通》這部書,只是以老子為切入點,引證百家之言,認為諸子百家,都能互通互證。

  成中英教授看過《國學旨歸》,他很贊同易玄老師的觀點——老子的思想,是受到《易經》的影響。成教授說:“台灣的陳鼓應先生,認為《易經》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響,這個觀點,我不贊同。你在《老子匯通》里,每一章都羅列了一篇《老子本易》的章節,議論有深有淺,雖然有的探討還有待商榷,但能旗幟鮮明地表明你的觀點,這種精神也值得鼓舞。”

  成中英教授說,他也是從小就隨父親學習《易經》的。父親成惕軒先生是當時中央研究機構的重要成員,是一時名儒。家中藏有海量《易經》方面的文獻,尤其是《易經》圖典方面。後來到台灣大學后,又系統地研究《易經》。

  成教授六十年代開始就在美國弘揚《易經》,當時他講過一句話,後來這句話成為《易經》研究者廣泛引用的名言——“《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當然,成先生所說的許多話,後來都成為了名言被廣泛引用,譬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句話,即出自成中英先生之口。

  成先生在東西哲學比較研究領域的成就可以說至今無人企及,尤其是他將中國哲學帶入了世界哲學的殿堂。並將中國哲學的大氣與深沉、嬌艷與璀璨用英語表達得精準而雅緻。從而使中國哲學走向世界,成為全人類共享不盡的心靈雞湯與精神聖餐。

  而成先生對易學的研究,特別是對國際易學研究所做的貢獻更是無人比擬。他是開先河者,也是“大廈”的奠基人。沒有先生那般橫跨中西的深厚學養及嘔心瀝血的付出,美國對《易經》的認知恐怕還處於識圖認字階段。

  成中英先生早年畢業於華盛頓大學,獲哲學與邏輯學碩士學位,后又就讀於哈佛大學,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而後執教於台灣大學哲學系,任台大哲學系主任。他講課時,龔鵬程、傅佩榮等今日眾所周知的著名學者,都曾在他的座下旁聽。

  離開台灣大學后,美國夏威夷大學聘請成先生為該校哲學系終身教授。也正是因成先生的加盟,而使名不見經傳的夏威夷大學哲學系名聲鵲起,特別是中西哲學比較研究方面一躍而為全美第一。

  所以成先生對易玄先生寄予了熱切的期盼與祝福。希冀易玄先生能在干支領域繼續深入研究,將來把《干支哲學》的研究推向世界,造福人類。成先生認為易玄先生是當之無愧當代干支哲學領域研究的先行者,也許現在的研究還不成熟,但方向很好,可以通過大家的努力來完善與完成。

  孔學堂與春暉大學堂

  抵達貴陽后,省領導率眾為成中英教授及易玄老師舉行了一個盛大而隆重的歡迎晚宴。晚宴結束后成先生與易玄先生都回了各自的房間。

  成先生很嚴謹,回到房間后,又準備了幾個小時的講義,在此期間我一直在外間守候着他,直到凌晨以後他才睡去。

  翌日早《貴州日報》的記者就聞訊專程趕來,為成先生做了一個整版的專題報道。專訪結束,已是中午一點。

  此時貴州團省委的領導肖明龍書記與呂亞洲主任便來迎接二位先生用餐。因為下午一點半舉行活動,所以吃飯僅用了一刻鐘,更別無休息時間。對於一位老人而言,勞累可見。然而成先生依然堅持着,顯示出長者風範!

  春暉大學堂是由貴州團省委主辦,貴州大正基業集團承辦。定於16日下午在貴陽孔學堂舉行成立儀式及首講。兩位主講嘉賓便是成中英先生與周易玄先生。

  大正基業集團的董事長王渝權先生是聽易玄先生的講座與易玄先生認識並結下情誼的。一年前,他又在易玄先生弘揚中國文化的善心感召下,專門開設了“大正公益國學大講堂”,每個月舉辦兩期,由他出資120萬元,易玄先生髮動自身名師資源,邀請了數十位著名專家、學者、教授一年多來成功舉辦了二十多期公益國學講座,使貴州各界人士免費享受了國學饕餮盛宴。

  這些著名學者包括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南開大學廖墨香教授,清華大學常秉義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李燕傑教授,中國社科院王大有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黎荔教授、北京大學社會責任研究所劉豐教授等。

  易玄先生一直是“春暉行動”的文化顧問。所以後來又在易玄先生的促成下,王渝權先生與團省委攜手,將“大正公益國學大講堂”升級更名為“春暉大學堂”。同時王渝權先生又表示,將拔高經費額度,在原來120萬元每年的基礎上大幅提升公益講座的資金投入,為辦好“春暉大學堂”而不遺餘力。

  孔學堂座落於貴陽花溪十里河灘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中段,佔地130畝,建築面積兩萬多平米。建築設計以漢唐風格為建築特點,一改各地孔廟主要採用的明清風格,如此規劃建設既傳承了孔廟的精髓,又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因此,就風格而言,像孔廟但又不是孔廟;功能方面,孔學堂更是提出以“學研”為主,旨在學習、傳播、交流、分享傳統文化。

  中國現有的大部分孔廟,功能基本都是以祭祀為主。然而貴陽孔學堂,在功能及定位上,則是以“傳承與弘揚儒學聖殿,教化與開啟新風之基地”為目標,具有教化、典禮、祭祀、典藏、研究、旅遊等六大基本功能,就建設規模、面積、功能而言,堪稱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所以在2014年全 國兩會期間,習 總在出席貴州代表團會議上,還高度讚揚了貴陽孔學堂。

  也是在習 總讚揚后不久的4月16日,就是在這裡,在貴陽孔學堂,舉行了“春暉大學堂成立儀式暨開講典禮”。

  第一主講人是成中英先生。他演講的主題是《周易與中國人文精神》。

  第二主講人是周易玄先生。他演講的主題是《國學旨歸——天人視野下的終極關懷》。

  《周易》作為群經之首,中國文化都是從《易經》開枝散葉出來的。所以以《易經》開講,實在是最佳的選擇。佔據了高度。而講《易經》的學者,又偏偏是成中英先生,就更是上上之選了。當今世界上,真正能講《易經》哲學的人,要麼影響力度不夠,要麼就存有爭議。唯獨成中英先生,是當之無愧的當代易學泰斗。由他講《易經》,再好不過。

  所以他的演講,一開始就大談《易經》。他說唯一能代表西方文化的經典,只有一部《聖經》;而唯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經典,只有一部《易經》。但《聖經》是信仰之學,而《易經》則是智慧之學。

  同時成先生又大談“春暉精神”。貴州團省委所創造的“春暉行動”公益組織,就是充分發揮了《易經》主體精神的。比如《易經》里所講的“厚德載物”,以及“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等思想。中國向來奉行以孝治天下的文化理念,春暉行動正是以孝為紐帶,感召遊子反哺故土親人。孝的文化來自哪裡?正是來自《易經》,所謂“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從乾坤而有父母、君臣這樣的概念,莫不是對孝的發揮。成先生又概括性地談到:“春暉行動,是在踐行傳統文化的行動,是踐行國學精神的行動。春暉行動,更是喚醒國魂的行動!”

  他的演講博得台下陣陣掌聲。  
 


 

  (成先生在講學)

  而易玄先生的演講,則有別於成先生“靜水流深”似的演講風格。他依然是那種大開大合,具有雷霆萬鈞之勢。

  他是貴州人。自稱為大山之子。他說在貴州身上,背負着世俗太多的不屑與誤解。貴州一向被認為是文化荒漠。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了各種輝煌燦爛的地域文化,譬如夏商周時代的中原文化,爾後齊魯文化、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更有甚者,如湖湘文化,有所謂“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氣魄,更有所謂“一部中國近現代文化史就是一部湖湘文化史”的說法。

  儘管貴州有所謂的“沙灘文化”,但是與其他的地域文化相比而言,確實相形見絀。所以有人說,你作為一個年方弱冠的小年輕,為何敢著寫《國學旨歸》這樣的大部頭?  
 


 

  (易玄老師在春暉大學堂講學)

  易玄先生說,過去的貴州,因為交通的閉塞,確實略顯落後。但是今日的貴州人應該充分自信起來。中國文化是心的文化。只要我們不失這顆真心,就能頂天立地,就能內聖外王,就能形成貴州的文化,思接千載,視通萬曆,上下縱橫。

  五百多年前,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劉伯溫,他作為江南文化的代表,卻寫下這樣的豪言:“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看,雲貴賽江南”。易玄先生認為,從地理形勝而言,貴州的萬重山,在古代誠然與世俗相隔絕了,從而使得文化十分落後;但是貴州的萬重山,就今日而言,則成了天然的屏障,使得貴州人民保持着天然的淳樸與純凈。這樣的真心一旦能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將定然會綻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所以他為此寫了一副對聯,藉以與貴州同鄉共勉。而同是貴州老鄉的著名書法家申萬勝將軍看到此聯后喜不自勝,專門書寫了一遍將墨寶贈予易玄先生:

  上聯:繼黃老心傳,須知聖由天縱;

  下聯:承孔孟道統,詎不德合時中?  


 

  (孔學堂聽眾)

  易玄先生演講結束后,主持人蔡順華老師做了一段精彩的點評——

  我想用三個“氣”字評價周易玄教授的演講,那就是旁徵博引、大氣磅礴,充滿激情、一氣呵成!同時,又深入淺出,很接我們貴州的地氣,他這篇熱情洋溢的即興演講,彰顯了精氣神,傳遞了正能量,再次感謝周易玄教授!

  隨後,蔡老師代表春暉大學堂向易玄先生頒發感謝狀:

  茲感謝

  周易玄所長:

  出席春暉大學堂成立儀式並作為春暉大學堂講座嘉賓,以“國學旨歸——天人視野下的終極關懷”為主題,讓聽眾感受到了一場觸及靈魂的精神洗禮!

  特頒此狀以申謝忱

  春暉大學堂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春暉大學堂給易玄老師頒發感謝狀)
 

  在湘潭大學

  17日一早,易玄先生帶着成中英先生登貴陽黔靈山。成先生看到漫山遍野的猴子,開心地笑了。易玄先生告訴成先生,黔靈山上有塊石碑,他六歲時有幸讀到,影響了他的一生。這首詩是清代詩人吳旦所作,“山能峙立方稱貴,人必孤行始足傳。縱使泰山高萬丈,若無孔子亦枉然。”他說這首詩讓他讀到了“獨立的人格與自由之思想”的可貴。詩中還緊連着“貴人”二字,易玄先生說他不僅要做貴州人,也要做“貴人”。

  中午的航班,易玄先生又與成先生一同飛赴長沙。這次是要去湘潭,出席由湘潭大學主辦的“《易經》哲學國際學術論壇”。  



 

  (天空里的對話)

  這次論壇齊聚了全世界各高校《易經》哲學研究領域的著名教授。譬如北師大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的院長張濤教授、清華大學的廖名春教授、南開大學的廖墨香教授、天津師範大學的楊效雷教授、武漢大學哲學院的副院長丁四新教授、浙江工商大學的何麗野教授、東南大學的李士澄教授、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李尚信教授、台灣成功大學的林金泉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林理賓(RichardJohn Lynn)教授、華盛頓大學的李晨陽教授等等。  


 

  (參會代表集體合影。前排代表左一為周易玄先生,左二為湘潭大學哲學系書記陳代湘教授、左三為中央政策研究室彭教授、左四左五為湘潭大學副校長劉長庚、王繼平教授;左六為馬寶善教授、左七為成中英教授;右三為湘潭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劉曉霞;右二為多倫多大學林理彰教授)

  其中劉大鈞教授因為去香港而未能出席此次會議,委派了山大的眾多教授專程前來;武漢大學唐明邦教授因年事過高,在家修養;另有清華大學的李學勤教授,也因臨時有事而未能成行。深以為憾!

  易玄先生與成中英先生此次一老一少,結伴而行,成為此次活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北師大張濤教授更是對易玄先生讚不絕口,他在發表演講時不無幽默地說:“看到周易玄先生,我深感慚愧。相比而言,我竟成了老朽!……今天,我們對《易經》哲學的宣傳還遠遠不夠。在年輕人中,易玄先生是個典型代表,我們都要向他這樣,可以多做《易經》哲學的推廣。”

  18日上午,在湘潭大學方紅姣教授的陪同下。成中英先生與周易玄先生前去韶山沖瞻仰了毛 主 席故居。  


 

  (八年後再上韶山)

  湘潭大學是毛 主 席當年為家鄉人民的教育事業而倡導興建的大學。湘潭大學在哲學領域的研究,在全國都甚有影響。也是曾經的全國重點大學。

  方紅姣教授送了一套自己主編的書給易玄先生,書名是《歐陽厚均集》。方紅姣教授在會議發言時也自己說是《國學旨歸》的讀者,她稱讚易玄先生是年輕的易學家,他形成了自己的易學思想,這一點令人尊敬。她同時說,看了《國學旨歸》后,受到易玄先生的啟發很大。

  晚飯後,我與易玄先生又陪同成先生在公園裡散步。聽成先生講過去的故事。成先生說,易玄先生連日來陪同他走遍了幾個省市,讓他想起了在八十年代時,與陳來先生的往事。他記得那時候陳來才三十齣頭,和他一起在大雪天爬長城。老人說到這些時,總是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成先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北大聘為特聘教授的。當時北大的教授月薪是50元,成教授的月薪是350元。可見北大對先生的尊重。

  成先生是研究管理哲學的,又在夏威夷大學開設科學哲學課程。並創辦國際中國哲學學會,創辦英文中國哲學季刊。用英文寫作中國哲學。旨在使中國哲學對西方哲學產生影響。這本英文《中國哲學季刊》,從創辦至今,已經四十餘年。全是西方哲學家們探討中國哲學的研究文論。據說中宣部將組織人力、財力把英文中國哲學季刊里的所有文章都翻譯為中文,再刊印於世。

  成先生認為,西方的哲學之花已開很長時間了,土壤已貧乏,形成近親繁殖,基本上教義化了,只維護自己的一點,其他的都是敵人,西方的哲學如不更新就必然要走進死胡同,需要有中國的文化、思想來補充,接着先生從地理的、歷史的、人性的、理性的及終極關懷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他說現在的經濟危機只是現象,原因是西方消耗未來,而東方則講究平均和合未來。

  先生還認為西方的哲學家很容易讓人崇拜,但接觸后卻發現東方的哲學家更偉大,人們可以崇拜西方的哲學體系而不是哲學家,既要了解思想,更要了解體系。

  接着先生談到了管理哲學的問題,先生認為企業管理同哲學一樣,要有競爭有合作,合作要平等,相互包涵,着眼長遠,人人都有創新能力,學會約束自己,對於企業自身要有文化和禮教。

  接着先生的話題,易玄先生簡略回顧了一下管理思想史,根據易學的平衡和諧原理,提出了他的觀點——管理由泰勒的科學管理到德魯克現代管理的管理科學,都是在解決效率和收益,對效用考量不夠,特別是價值體系發生嚴重的偏差,現行管理模式和思想激發了人們的物慾,使人們對物質享受的追求達到了瘋狂的地步,這必然將引發對未來的透支,也是社會生態和經濟生態惡化的根本。成先生則很認同這個說法。

  他說微觀經濟學缺少人本或人文主義的思考,所以現有的以西方為話語體系的管理模式就必須進行創新,進行C理論的研究和推廣。

  先生說如果系統改變了,分配體系就會發生變化,比如銀行,如果現有的資本模式發生變化,銀行就可能不能賺錢了。C理論是要激發人的創造能力,從個人狹隘的觀念中跳出來,在認知方面,要有合理的資源配置思考,敢做合理的事情,實現解決問題、創造財富、合作共贏的新途徑,使管理更能符合人類整體發展的需求和理想。

  C 理論就是要“中國管理科學化,管理科學中國化”為宗旨,以集科學、文化、藝術三位一體為特徵,注重管理功能與中華文化資源(尤其是哲學智慧與道德價值)的整合與組合。中國文化都是宏觀性戰略性的,對於管理只能用於戰略指導而缺乏量化的工具性,這也是很多學者倡導中國式管理失敗原因,針對C理論會不會重蹈覆轍?

  成先生進一步解釋說C理論是層次性解決問題,分為工具層次、技術、知識、價值和哲學層次和體系,就像人的器官、腦、心,最後是道,這就是哲學的層面。

  C理論中的C,是指中國(China)的《易經》(Change)的創造性(Creativity)。也可以說C是指China(中國)、Change(《易經》)、Confucius(儒家)、Culture(文化)、Chung-yingCheng(成中英)。

  C理論的內在意義,亦有5個:Centrality(中國人居中自我修養,而能兼善天下)、Control(王者之道的統治)Contingency(權變)、Creativity(生生不已,創造不懈)、Coordination(協調、包容)

  Centrality(中國人居中自我修養,而能兼善天下):成先生認為,管理決策要有一個動力,這個動力一定是一個中心力量,叫做中心土地,黃土的土。這個中心力量要深厚,穩健,有旺盛生髮力,這就是決策的動力,管理的核心。決策工作是中心化的,中心化叫 Centrality

  Control(王者之道的統治):決策確定計劃,執行人員要有實現計劃的決斷力,這種決斷能提升他對世界的認識,產生一種領導力,叫做Control。這是土生金,金表示果斷,是一種力量。

  Contingency(權變):企業的領導力量領導企業面對波濤萬頃的世界處而不驚,進行產生一種智能,掌握市場的規律,靈活應變這叫金生水,因為水象徵智能,滲透力極強,應變力叫Contingency。

  Creativity(生生不已,創造不懈):企業的基礎力量是秤力,包括創新能力。搞好市場調查,適應市場需要才能正確掌握生產,制訂並調整生產計劃。這計劃就像樹木一樣茂盛地生長出來。“木”要有很強的創造力,創造力叫Creativity,對於市場的應變刺激了創力,這就是水生木。

  Coordination(協調、包容):企業的生產發展了,要邁向更高的層次,就需要吸納更多的人才,激發人的積極性。高漲的積極性就像火一樣。職工對企業有火一樣的熱情,企業對職工有火一樣的溫暖。火是文明的象徵,企業要建立自己的文化,生產的持續發展促進企業文明。這就是木生火。

  企業文化搞得好,企業上下都熱情高,就能堅定決策的信心和意志,形成新的決策動力,這是火生土。於是Centrality(中國人居中自我修養,而能兼善天下)------Control(王者之道的統治)-----Contingency(權變------Creativity(生生不已,創造不懈)-----Coordination(協調、包容)形成了一個循環的環。這就是C理論的循環。

  這套理論,是成先生獨有的發明。是他對體悟《易經》之後融入自己思想的創見。我很早就聽說過C理論,這一次湖南之行,才真正知道了C理論完全是架構在《易經》哲學思想之上!

  19日早,論壇舉行了開幕式。晚上則是“中國哲學學科建設圓桌會議”。在所有與會學者的共同見證下,湘潭大學黨 委書 記章兢教授向馬寶善先生下聘書,聘馬寶善先生為湘潭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與李士澄教授、廖墨香教授兩位老友)

  20日早,由易玄先生做了第三次會議主持。隨後舉行了論壇閉幕式。

  當日下午,其他與會代表都將參與到張家界等地的學術考察活動。

  而成先生要趕回夏威夷大學講課,易玄先生要趕回北京在北師大講課,於是一老一少又一同離開了湘潭,奔赴長沙。

  此次行程,作為成中英先生與周易玄先生的助手,收穫最豐的是我。使我有機會耳濡目染兩位方家的對話與眾多方家的暢談。同時也深深感受了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的魅力。

  這篇散記,是圍繞着一老一少二位先生的行程而作的。

  而這兩位先生,都以弘揚中國文化為己任。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

  於是,我斗膽將本文名之為“大道之行”。

  周博康 於北京

  2014年4月22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