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乾卦新解,共同發展思想的源泉(莫善朝)

《周易》乾卦新解,共同發展思想的源泉(莫善朝)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將伏羲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後天八卦寫成《周易》一書,以占筮的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內容幾乎涵蓋了人類社會的全部內容。這部千古不朽的著作,核心思想正是周朝史官老子在《道德經》里講的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但在封建時代被用“天尊地卑,陽尊陰卑,男尊女卑,君尊臣卑”的思想改造而成為封建階級奴役壓迫人民的工具。

中華民族文明史上一直存在着“以人為大”的民族《周易》,和“以帝王為大”的封建《易經》兩條路線,兩種“易道”正邪之間的鬥爭. 下文對《周易》第一卦乾卦作講解,以恢復《周易》的原貌。  


乾卦

乾:元,亨,利,貞。

乾為卦名,象徵天。元,亨,利,貞為卦辭。



 

乾卦符號代表宇宙間陽性的物質,象徵天、男人、君子、陽剛、太陽、白天、父輩、一把手等。形態上代表動態、剛健、正面、獨立、自強、拼搏、奮鬥、威懾、疾馳等.在這裡,乾象徵中國人. 中國人就是施行“元、亨、利、貞”這四種美德的人。元者始也,發也,中國人是理性的為仁、為道的代表。具備創新意識和組織能力,創造商業機構,開發新的市場,讓經濟事務開始發展起來。亨者通也,就是中國人具備領導能力,把握事物的進展,使經濟市場亨通發達,社會繁榮昌盛;利者益也,就是中國人具備為社會謀福利的思想,發展生產力造福利益人類.貞者守也,就是中國人有堅守的意志,有長期堅持下去奮鬥不息的韌勁,為社會創造了穩固的富裕的經濟基礎 。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象有卦象和爻象。《象》曰;就是這個卦或者這個卦的某個爻的象。解卦是把這個卦列出來,這個卦象什麼,所表達的語義是什麼就是象辭。所以說這個卦或者爻所說的。就是象曰。


天的運行是剛健有力的,中國人是德才兼備的君子,像天一樣,有寬闊的胸懷,有無窮的創造力,剛健獨立,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初九,潛龍勿用。” 

第一爻,用龍這種動物來說明乾卦. 龍在古代是三棲動物,可在陸地,在天空,在水中生活。龍代表着變化無窮的力量, 生命力,適應力最強。 “潛龍勿用。”不是說不要用,而是沒有“潛”好之前不要亂用,年輕人剛剛到社會上立足,就要"潛",“潛”是個學習的過程。這個階段,就是要慢慢修鍊,積累力量。雖然“潛”,而且“勿用。”但必竟是“龍。”要自強不息,對自已有信心。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第一爻是奇數,屬陽性. 乾陽卦處在第一爻屬陽性的位置中,是恰當的位置,“得位”. “龍”代表中國人的精英,代表前進的路子是正確的,己經得到一個有光明前途的起點的好位置。

“潛”是一種主動採取的狀態,也是一種修養。“龍”從小就要學會耐得寂寞,自求安定.學會冷靜,學會旁觀.要克服人普遍都會有的急躁、浮躁的毛病,修心養性,增強自制力和定力.在未來的人生中才能舉重若輕,遊刃有餘,所謂“面壁十年圖破壁”。

“潛”也是一種志氣,年輕人要有胸懷天下的抱負,時刻不忘自己是“龍”,是“陽”,終究一定要向上,要出人頭地,一定要大放光明,要在廣闊的天空有自己的精彩表演。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大人”一詞有幾個解釋:


1,對父母或長輩的稱呼。例如司馬遷《史記·漢高祖本紀》:“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

2,對聖明德備者的尊稱。例如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引《乾鑿度》曰:“大人者,聖明德備也。”“先儒云:‘若夫子教於誅泗,利益天下,有人君之德,故稱大人是也。”

3,對有社會地位的人物的稱呼。例如《孟子》:“說大人則藐之。”高亨《周易古經今注》說:“大人者有位者之稱也,”其《周易大傳今注》又曰:“《易經》中之大人是貴族(王侯、大夫)之通稱。”

“大人”是指長輩,有高尚品德和有地位有權勢的人士,也即在社會生活中處於某種支配地位的人物。

按《周易》天地人三才學說,卦的第一爻和第二爻為地爻;第三爻和第四爻為人爻;第五爻和第六爻為天爻。乾卦第一爻龍是在地下水中。到了第二爻,龍己經到了地上,“在田。”“田”是可耕耘種植將會獲得收成的土地。年輕的中國人 “在田”, 在自已將要經營謀求日後盈利富貴的領域 , “利見大人。”“利見大人”做什麼? 有什麼好處?

爻象辭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是誰有德?是誰在施?是父母大人有德,是社會上聖明德備的大人有德.是父母和聖明德備的大人在施,“見龍在田”,“龍”在自已將要謀求發展的地方 , 接受父母和聖明德備的大人給予的做人做事必須普遍具有的德行教育, 樹立崇德廣業的信仰;確立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的理想。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教育。

處於初九尚潛在水中的“龍”缺乏經驗,出來到了地面,到了第二爻. 第二爻是偶數,屬陰性. 乾陽卦處在第二爻屬陰性的位置中,是“不當位”. “不當位”說明能力還不能承擔應負的責任.要接受父母大人,長輩,有德行有地位的大人給予的道德的訓導。

第二爻在一卦三爻的中間,叫“得中”。 乾陽卦處在第二爻屬陰性的位置中,雖是“不當位”。但“陽剛得中”。 程頤《易程傳》在解釋“利見大人”時說:“利見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君亦利見大德之臣以共成其功。天下利見大德之人以被其澤。”“上下相見,共成其享,所利者見大人也。”中國人在第二爻接受了父母大人,長輩,有德行的大人給予的最普及的道德教育與訓練后,“陽剛得中”,“利見大人”。“上下相見,共成其享”。可獲得長輩,有高尚品德和有地位有權勢的人士,也即在社會生活中處於某種支配地位的人物,日後對自己的支持幫助.這些“大人”會“德施普”,幫助年輕的中國人成就事業。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君子”一語,廣見於先秦典籍。《周易》《詩經》《尚書》廣泛使用“君子”一詞。君子一詞解釋有多重意思:

一、稱有才德的人。“博文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禮記、曲禮》

二、稱在位的人。 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 “君”,從尹,從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發佈命令。合起來的意思是:發號施令,進行管理。《詩經·谷風之什·大東》:“君子所履,小人所視。”孔穎達《詩經正義》曰:“此言君子、小人,在位與民庶相對。君子則引其道,小人則供其役。”

 三條爻組成一個經卦,第三爻是下乾卦中最上的一爻,到這裡表明這一卦巳組成. 第三爻是奇數,屬陽性. 乾陽卦處在第三爻屬陽性的位置中,是“得位”了. 按《周易》天地人三才學說,第三爻是人爻。“龍”從潛在水中,經過在“在田”, “見大人”,“德施普”的教育磨鍊, 到了第三爻人爻,巳經成為德才兼備,有一定地位的“君子”。.到這裡中國人巳像天一樣,有寬闊的胸懷,有無窮的創造力,剛健有力,自強不息 ,有可以發號施令,進行管理的領域,有一定地位能開拓創新做事業了。

“乾乾”的意思是:乾卦符號代表宇宙間陽性的物質. 象徵天,乾上有乾,表示天上有天。形態上代表動態,在這裡表示努力工作。“乾乾”是努力工作又努力工作。

“君子終日乾乾,”表示中國人德才兼備,整天精神飽滿,加倍努力地工作,積極奮鬥,使事業更上一層樓。創造日後天上有天,“飛龍在天”的條件。

第三爻屬陽性. 處在第三爻屬陽性的位置中,雖是“得位”,但已過了中位,偏於過剛;且在下乾卦中最上處,所謂過剛不中,“高處不勝寒”。因此必須“夕惕若厲”。在晚上還保持警惕,經常反省檢查工作中是否有差錯,如臨危境,不敢稍為鬆懈大意。這樣做就沒有災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整天勤奮努力工作,大小事都很慎重,積極創新開拓新局面,反覆踐行剛健有力,自強不息 ,崇德廣業的天道。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這是個很關鍵的卦爻,就像鯉魚跳龍門一樣,跳過去了,就是九五飛龍了。但是第四爻是偶數,屬陰性。乾陽卦處在第四爻屬陰性的位置中,是“不當位”。經過下乾卦中最上最高的一爻第三爻“得位”后, 巳經有可以發號施令,進行管理的領域,巳經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初步成功。現在進入新一階段上乾卦的初爻。中國人保持着陽剛奮發的精神風貌,本應上進。但是所處的位置環境不理想,“屬陰”“不當位”。 陽主進,陰主退,是進退無常,不敢遽進。第四爻所處位置是上乾卦的第一爻,與下乾卦的第一爻“初九,潛龍勿用”互相呼應。因此在這個位置,怎樣做呢?不要投機取巧,要守正道,繼續積累力量。考慮或者象下乾卦的第一爻面臨初九時一樣,躍入水淵中,再次當“潛龍”,休息整頓,加強修鍊,等待時機。這樣做沒有災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卦爻象認為,有以退為進,待時而進的準備,或退或進,斟酌盡善。審時而進是沒有災咎的。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按《周易》天地人三才學說,第五爻為天爻。乾卦到了第五爻,龍已經飛上天了。第五爻是奇數,屬陽性. 乾陽卦處在第五爻屬陽性的位置中,是正確的位置,“得位”.而且第五爻是上乾卦的中間爻,叫“得中”。 第五爻就叫 “剛健中正”, 是最好的狀態了。中國人在這個時候就是一條飛龍了,自由飛翔在天空中,是真正的乾。象徵到這階段己經遊刃有餘,事業己經更上一層樓,獲得較大的成功。

上乾卦處在中間爻的第五爻天爻,與下乾卦的中間爻第二爻地爻互相呼應。

“龍”是大地哺育的靈獸,他的根基在大地,在父母,在人民。“龍”有本事了,能自由飛翔在天空了,表示有本事了,可以在廣闊的世界自由發揮了。獲得成功的中國人有陽剛健中正”的品德,不忘記大地上的父母,不忘記培養和幫助支持自己的“德施普”的長輩,有高尚品德和有地位的“大人”。

“龍”表現了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有條件,有資格,有機會,利於去見代表大地的父母;去見德高望重代表人民利益與力量的大人,去請教並爭取進一步的支持。
爻象辭更進一步指出”.“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飛龍之所以有本事飛翔在天空,是大人(父母)哺育造就的,是大地上的“大人”(人民)培養支持,造就了可以在社會取得突出中國人。

  “上九,亢龍有悔。”

第六爻是乾卦中最上最高的一爻,所以稱“上九”。 第六爻是是偶數,屬陰性. 乾陽卦處在第六爻屬陰性的位置中,是“不當位”。按《周易》天地人三才學說,第六爻是天爻。“上九”天的位置高到極點,性質陽剛到了極點,所以說“亢”。“亢”是過高過剛。“悔”是悔恨。處事過高過剛而不能謙下,就有悔恨,有毛病了。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龍高飛窮極,將會有悔咎.因為太過盈滿就會溢出,不可能長久保留。

《周易》隨時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否極泰來,物極必反。明白乾卦,搞明白這個道理,在地位,時勢,人事都有盈滿的時候,更應該虛懷若谷,謙虛慎退。不要見利忘義.把事情做絕了。不要搞到“亢龍有悔”的地步。

乾卦曰:“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乾卦講用九,九是奇數,陽數, 用九就是用陽數,用乾卦所闡述的《易》理,在廣闊的天空,就會出現不以首領自居的自由飛翔的群龍,大吉利。

《周易》在敘述乾卦各卦爻辭爻象辭所涵含的意義后概括總結:中國人用乾卦所闡述的《易》理立身處事,就會出現不居功自傲,施行“元、亨、利、貞”這四種美德,事業上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的的群體,這確實是人類社會大吉利的事情。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

《周易》在爻象辭中再次強調:用九、就是用陽數、用光明正大,用乾卦的天的養德不自居首的《易》理。中國人發展生產力造福人民, 默默奉獻為社會創造了穩固的經濟基礎和富裕的幸福生活而不居功,不以首領自居 ,象天一樣具有廣闊的胸懷和高尚品德. 是《周易》認為應當弘揚的人類社會最崇高的美德。【天德:象天一樣高遠,遼闊,寬容,偉大的品德】

研讀乾卦中我們有一個驚人的發現:在距今公元前約1066年的周朝時代,中華民族的先賢就在《周易》中,提出了人的獨立(自強不息);自由(飛龍在天);平等(無首);公正;共同發展(見群龍)的理念,並以六十四卦及卦爻辭系統地提出了實現的方法,比1776年7月4日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並由其它13個殖民地代表簽署的最初聲明美國從英國獨立的文件《獨立宣言》中,提出人民享有獨立,自由、平等的主張,超前二千八百多年!


《周易》思想中帶有真理的光輝是使每個人,能看到自己的偉大和優異的潛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周易》文化就是講“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就是要解放宇宙、地球、人的生產力。“道大,天大、地大、人大”的核心是“人大”,核心是解放人。


《周易》哲學就是一種推動人的解放,促進人的獨立(自強不息);自由(飛龍在天);平等(無首);公正;共同發展(見群龍)的哲學文化,它把目光投向人的自身,重視人的解放,人的價值,人的心靈創造力。它的着眼點在於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人的自我心靈的存在及其價值和意義,包括人的獨立,自由,心靈的自我實現以及超越。

 這種社會實踐,便是創造一種具有崇高道德和理想的人格類型,即其目的就是為了“使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成為全面而自由發展的人。”便人類逐步到達自由王國。全人類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實現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使人自身個性的發展達到了極高的境界。人不僅完全擺脫了自然界的奴役,創造出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成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成為社會的主人和自身的主人,實現了真正的發展自由。


二千多年來,歷代《周易》說“易”著作多達幾千種。因為他們都遵循《易傳》講的用“天尊地卑”的思想去解釋經文,亦即用封建的君臣父子關係去約束和指導人們的行動,因此舊“易”學所研究的那一套東西,實際上是一種如何限制社會變動,鞏固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基礎理論”。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制度的延續極大的壓制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生產力。這就是《周易》被封建思想改造后的中國歷史的悲劇。

解 放《周易》文化生產力,就是要砸碎封建《易》學強加在中華民族身上兩千多年的精神枷鎖,解放中華民族的創造力。

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頭,從《周易》的深層結構中,刨掉封建主義的劣根,為創建民主平等,人格獨立的新文化注入新的理論活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巳可以在本民族遠古人類《周易》的智慧中,找到獨立;自由;平等;公正;共同發展的核心價值。再與西方現代文明思想進行整合,以《周易》文化包容創新論,能打造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與世界共享的全新政治文明和整套社會價值體系,為古今中外一切仁人志士渴望實現的世界大同做出貢獻!


 
廣東省汕頭市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主席。
 
 丨
莫善朝簡介
 
汕頭市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主席莫善朝1949年2月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長期從事《周易》《道德經》《論語》《大學》《中庸》等古代經典的學習研究和社會科學公益社團工作。

1984年5月底莫善朝作為廣東省潮汕地區的唯一代表到武漢市出席了全國首屆中國《周易》學術討論會,在會上發表了《從〈易傳〉對〈易經〉的注釋談治“易”方法》等三篇論文。在 6 月 5 日的閉幕式大會上,莫善朝發言提出:“在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偉大精神中爭取國家的和平統一”。率先在全國提出倡議,以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文化基礎。

 近三十年來,莫善朝積極撰寫學術論文,內容涉及從中華傳統文化的視野對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醫等的觀察和研究。他巳參加過九次國際性的學術會議。是目前中國大陸學術界參加過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對外交流較多的一位學者。從1989年3月他在汕頭市組織國際漢民族學術討論會後.1994年他赴馬來西亞出席國際易學第十一屆大會,隨後1995年在新加坡, 1996年在韓國,1998年在台灣,2003年在香港,2004年在新加坡分別參加了國際易學第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第十四,第十七屆,第十八屆大會。以及參加2005年香港第二屆國際儒學學術研討會和2006年澳門第九屆世界易學大會。他與世界各國學者建立了廣泛的聯繫與友誼。

2007年11月25日<<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論壇>>組委會授予莫善朝 :“中國當代弘揚易學文化突出貢獻人物”稱號。

由於莫善朝近三十年來從事學術研究和社會科學公益社團工作,2011年10月廣東社會科學普及周組委會研究決定,評選莫善朝為廣東省先進基層社會科學普及工作者。並特頒榮譽證書,以資鼓勵。2011年11月25日莫善朝被中共汕頭市委宣傳部,汕頭市社會科學聯合會授與“汕頭市先進社會科學工作者”稱號。並特頒榮譽證書,以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