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經乾卦看人生智慧

   三千多年前,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是說,如果早上真正領悟了“道”,那麼晚上“死”了沒有憾事了。又說“不佔則已”,“佔了那麼回事“,它的意思是說易經作為”卜卦“的一個作用,”卜“了也是那個樣子,不“卜”也是那個樣子,關鍵是看“卜”的人如何去選擇事情與把握方向,“卜”只是一個參考的建議,不能決定什麼,關鍵是看卜的人如何選擇。


    對於易經,孔子還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那就是:“四十而聞易,可以無過矣。”意思是說,四十歲如果看到,領悟到易經的道理,大概就會沒有過錯了吧。這是第一層含義。但我認為還有第二層意思,那就是孔子在四十歲之前,是有“過”的,這種“過”是在孔子看到了易經,領悟到了易經的內涵,然後才慢慢調整,慢慢更正。

    易經,是一本知識的書吧,雖然它作為占卜的一個工具,在占卜中有重要影響,但它的占卜,只是一種參考建議,不能成為人的主觀方向,這就是會占卜了。

    只是如今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的思維的變化,傳統的文化似乎變得百無一用,唯西方科技,這是多麼令人惋惜呢。古今中外,其實人們現在用的,學的,幾乎都能在易經中,找到根源,本源,只是人們每天在用這個道理,但卻不明白罷了。所以孔子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亦。”在天看到的是現象,在地看到的是形狀,百姓每天在用易經的道理,而每天都不知道,所以智慧的人在如今是少之又少呀!

    易經是一部智慧之書,你理它,它也會理你;你不理它,它就不會理你。所以,作為現代的我們,如何去用易經的道理來指導我們的人生、工作、事業或愛情呢?我認為,從易經的第一卦“乾卦”可以很精髓地讓人感受到易經智慧的博大精深。


                            易經“乾卦”: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上九: 亢龍有悔。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四:躍龍在淵,無咎無譽。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初九:潛龍勿用,無咎。

    今天我就先來講兩條:即初九和九二的智慧。


    初九:潛在勿用,無咎。

    一個組織或人,在剛出生或成立的時候,要低調,就像水一樣,甘於處於低的位置。要”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和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潛龍,要甘於”舍“。但是天下那麼多”潛龍“,為什麼成功的”潛龍“往往少之又少呢?而只有少數的龍,才真正成為龍呢?這問題就出在兩個方面:一,潛龍自己的問題。二,看重潛龍的人的問題。

    第一,潛龍自己的問題。潛龍已經有成為龍的氣質與潛質,但為什麼會失敗呢?這是因為”潛龍“自己沒有覺醒呀。因為沒有覺醒,得過且過,那無異於與小蛇小蚯蚓有什麼區別呢?這是自己的問題。

    第二,看重潛龍的人的問題。潛龍有龍的潛質,所以必將會得到大家的看重。但問題又來了?這個”貴“人,如何去看護這條”潛龍“呢?是過早使有它,還是按兵不動,先觀察一段時間,磨厲一段時間它呢?這兩種不同的”看重“方式,都將改變這條“龍”的命運。正如在企業或國家組織中,一個領導人看中一個年輕有為青年,他該怎麼做?我認為,那就先觀察這個年輕人吧。怎麼觀察?我認為有三種方法:一,觀察他平時的所言的行;二,觀察他做事的動機;三,觀察他面對挫折和突發事件時的所言所行。這三點,足夠考驗這個“潛龍”了。

    因此,潛龍勿用,是一種行事或用人的智慧。勿用,不是不用或不做,而是要用和要做,要大用或大做,要重用或重做,只是現在條件還不成熟,不能急於從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正是此意。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見龍,是指組織或人,初出茅廬,要開始表現自己的才能或才華了。在這個時候,環境很重要。而在這個條件下,環境往往不盡如人意的。例如龍本應生活在深海,深湖裡,但天公偏不作美,卻把它降落到了田間沙地上。“龍從雲霧,虎從風”,沒有了水,這種“龍”可能連小蛇,小蚯蚓都不如。俗話說:“落草的鳳凰不如雞”“強龍不壓地頭蛇”正是這個道理。

    而偏偏是,“龍”有自己的人生志向,理想和追求,因此它一落地,必然會引起從人圍觀,因為龍金雞獨立而又讓人害怕,所以眾人就只能遠遠的觀望,而這種觀望可能也會演化一種嫉妒。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見龍沒有力量,它如果沒有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或得到別人的幫助,那便必然成為人為刀佾,我為魚肉的境地。所以易雲”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什麼意思呢?我認為有三層含義:


    一,這種見龍,要敢於自己面對自己,要有低調的姿態,不要過度表現自己的才能,這樣才能保護自己,讓自己成熟,成長起來。

    二,這種見龍,要有”大人“一樣的風範,要有成熟的思維能力。這裡插一句,這點對於一個成長的組織或個人來說,真的實在太重要了。有句知叫”苦命的孩子早當家“,能早當家,說明這個孩子思維能力發育得比較早,這對於他將來的成長,意義太大了。而有些富人,甚至窮人的孩子,為什麼一世無成,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思維早熟的重要作用呀。

    三,這條見龍,要得到”大人”的器重與關愛。這點也很重要。所以易經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就是告訴我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什麼樣的人,不管香味也發,臭味也好,總之間相投的。而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能得到一個“大人”的器重,那是多麼重要的事情。所以孔子說,人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把大人與天命、聖人相提並論,足見”大人“在一個人將來道路中的重要作用一意義了。


    人生有很多快樂,很多磨厲,很多悲觀離合,我們無法左右這些,但卻能盡量避免這些出現。而如何避免,那一個組織或個人,就要時常去修鍊。這種修鍊是靠自己的。

    我一直認為,人性是本惡的。所以修鍊成君子或小人,都是由自己去決定的,修成什麼樣的後果,都不能怨天尤人,只能歸咎於自己。所以易經才說:“一陰一陽謂之道,成之者善也,繼之者性也。”人都有惡與善的一面,成就大事靠的是善良,仁義,繼承大業,靠的是人的本性使然。 鍾海生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