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宅议:中国住宅的文化价值在回归 


 

      朱敏/文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大国方兴,九鼎待衡。国人必然也必须面对的,不是追逐丰厚物质的狂热,而是一次精神层面的冷沐与变革。

  不论经济增长是否遭遇瓶颈,不论社会发展是否亟待转型,中国已然成为整个世界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分子。一艘满是训练意义的“瓦良格”号初次下水便引发全球热议,足以证明。

  尽管我们的普通民众并不算富足,尽管我们的国家依旧“发展中”,但既然已经成为“坐二望一”的大国,一轮国民意识的更新便必然会到来,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房地产领域,更必须真正从精神层面顺其变,引其锋。

  虽然也曾频现冰点,“燥热”仍是十多年来中国房地产业最恰当的关键词,政策红利、资本红利、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万千红利集于一身,地产如何能够不火?业者如何能够不头脑发热?

  然而,时至2011,一剂剂大寒冷之药终于给了地产业冷静的档期,于是,经历了近乎癫狂的2009年,经历了外表迷茫、内心坚强的2010年,“彷徨”终于成为今年的地产标签。然而,这一年也注定与上一个冰点—“抱团取暖”的2008年不同,最冷的是一道道朱批“限”字令,而并非需求的急坠。

  彷徨之中,房地产业需要弘扬并坚持,并进而能借此寻机于危的核心要义是什么?也许并不是另辟蹊径,寻找所谓的一片片蓝海,因为那无际的蓝色之下,也许早已潜藏着可知或不可知的暗流甚至喷薄欲发的火山。作为行业的守望者,中国房地产报早在满天炙热的2009年,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产品为王,人本为王。

  正是基于此,加之对于中华文化回归的期盼,本报在两年前便首次推出了“国宅议事厅”,广邀各界名家各进贤言,探讨何为最适宜中国人的居所,正如钱穆先生所云“道属和合,理属分别”,一番正本清源之后,国宅的定义逐渐清晰,在经历2008年低谷后质量频发的2009年,本报呼吁行业进入“新国宅时代”引发了行业的共鸣。而在2010年,国宅话题由论剑阶段步入铸剑阶段,本报再发呼吁,产品永远是行业的基石,旺市不是忽略品质的借口,对于产品力的“亮剑精神”又一次引发了行业中坚力量的共识。

  2011,我们又该呼唤什么?国宅不仅仅要秉承传统,不仅仅要建筑上层,国宅应有更博大的胸襟与更广阔的内涵,其理念可纳百川而博取四海,其层面可广涉各阶层而非贵胄专属。国宅议事厅再度开启,期待的正是更多心系国运、念怀人居的您发表真知灼见。


    
中国住宅的文化价值在回归

  

任柏菘/文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在北京诚通嘉业集团副总裁、总设计师刘红宇看来,中国住宅发展的最高境界应是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融合,是人与文化的融合。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实现居住的价值,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中国房地产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建筑需要形而上的基础,形而上的思想文化,也需要形而下的物质表达,你怎么理解这些观点及其背后的意义?

  刘红宇:中国古典建筑跟中国哲学一样,讲的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融合。与西方建筑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西方的建筑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里面,人一定要改造世界。西方园林多是大规模修剪,很整齐;东方的园林则是让植物自然生长,修饰过少。西方的古城堡多是建在山顶上,他们喜欢征服大自然,认为这很伟大;中国人的住宅欧是建在山腰上或树林里,隐于自然环境中,强调人与自然相融合。

  中国房地产报:其实,中国的文化一直在传承,特别是近年,具有中式元素及文化的建筑越来越多。对此,你怎么看,做好中国传统住宅产品需要哪些条件?

  刘红宇: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也是一种价值的回归,是一件好事。而如果要做好这件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自信。自信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良好预期,任何一种文化的崛起,都源于经济崛起。比如历史上影响世界的中国盛唐文化,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世界的日本文化,都是因为经济崛起。现在中国日益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人逐渐自信与强大起大,就会去寻找中国文化的价值,并希望将其发扬光大。二是对企业自身的自信。没有自信,很多问题就会盲从,有自信心就会特立独行,就敢于开拓市场。

  中国房地产报: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古代建筑用“形制”满足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居住需求,这样的发展理念对于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刘红宇:以中国古代的四合院为例,其非常讲究缓冲的理念。通常情况下,四合院中间的院子是由房子的主人掌握和控制的,当主人是整个家庭的核心成员时,他的生活范围、交际范围都需要更大,这时他就控制着中间的院子。当主人年纪大时,就会由下一个核心成员来主管院子,他生活范围则退回到居室中。通过轮流掌管中间的院子,就实现了同一套房子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虽然四合院并不一定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但是缓冲的理念还是可以在很多地方实现,比如增加客厅面积,或者在客厅旁设置一个茶厅,提高客厅的功能性,都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中国房地产报:另外,中国传统建筑并没有社区的概念,强调的是“家天下”,这种理念对当今社会的住宅发展及居住理念有何价值?

  刘红宇:“家天下”是一种精神的共同体。从建筑角度来说,“家天下”的理念让中国人很注重家庭的私密性。和外国人比起来,中国人更加追求房子的私密性。私密性包括视觉私密性和环境私密性。中国传统建筑都是高墙、深院,这些都是视觉上的私密性;环境方面,国外住宅很多花园都是开放的,而中国人的院子大都是私家园林。强调的是家庭在一定精神层面的回归和相融。


  言论国宅是一种奢侈品,它就像青花瓷一样,有穿越时间的价值。

  ——著名收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马未都


  人们常说建筑是以人为本,那么国宅自然是以国为本。

  ——著名节目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王刚


  国宅就好像原生态的舞蹈,先祖们遗留下来的东西往往让人感动。

  ——原生态舞蹈艺术家杨丽萍


  国宅系于民众所居。最适宜的国宅就应该是普遍的、大家都能消费得起、符合我们生活习惯的住宅。

  ——国家设计大师,中国建筑(601668,股吧)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赵冠谦


  作为国宅,首要想到的是如何满足我们中国人的心理要求。房子应该让人感动。

  ——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当代民俗学家刘魁立


  人、人居及人居环境三者相适宜,财富和精神“双满足”是国宅未来发展的方向。

  ——著名“肖像外交家”、雕塑家,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袁熙坤


  所有中国人梦想住宅的总和就是“国宅”。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


  敬畏天地,道法自然,“国宅”之魂也。

  ——中国国学院教授,中国易学风水研究院研究员张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