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源于远古时代人类在与自然生存的抗争中,通过探究季节转换、星象变化,以及人在乾坤中的位置和它们所形成的关系,并且在所观测到的自然规律的引导下领悟和发展出来的一套生存居住法则,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对环境的选择和建房选址的一门学问。

中国古时的建筑与风水学有着极密切的关联,城市、皇宫及民间房宅的选址建造皆遵循风水的准则,而用今天的观点来看,也的确有着其科学依据的一面。比方,风水学在建房造屋之前,对于所选基址的判定,就有着极重要的土质勘测的鉴定方法和标准,而符合标准的土质也一定是容易长出好的粮食和植物的优质土。例如,《温州府志》中有记载,晋代风水大师郭璞曾用“称土法”选定温州城建于江南的基址,用今天的科学手段测量江南与江北的土质,确定江南的土质的确胜于江北。

再看古时房屋的建造也无不受着风水的牵引和指导,举个例子,中国民宅的建造,到现在还有些这样的建筑保留下来,如,上海周边周庄的民宅建筑、朱家角的建筑等等,都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民宅建造的讲究和与风水之间的关联。

这些建筑都是格局方正,座北朝南,门前朱雀方(南方)开阔或有小溪蜿蜒流过。一些稍有规模的民居都会建有代表青龙、白虎的东、西厢房以及建在玄武方(北方)的地基高大的正堂,宅中间是由正堂与东厢、西厢房所围成的中庭。我们来看看这样的民居建筑是否有它的科学性。首先,宅院座北朝南,大门面南而开,是为避风向阳; 门前开阔是为视野开阔,门前阳光不会被遮挡;门前有小溪在炎热的夏天,热风吹来,可以通过溪流来达到调节降低温度的作用。宅内东、西厢房建在两边,正堂建在北方且地基高大,正因为正堂高大可以遮蔽冬天北方吹来的冷风,而由正堂与东、西厢房所围成的中庭才不致受冬天冷风的吹袭,家人可以在这块“中土”空地上做活动。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风水学中的一些规则其实是人类利用对人有益的自然气候和环境来选择生存安居的环境以及建房造屋的经验学问,它的一些流传下来的法则与现代建筑学中的采光、通风、温湿环境等有着相通的地方。

风水学起源于人类的生存安居文化,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这里的“天”是指环境。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与自然之间互惠互利、彼此融洽、促进的共同生存的一种状态。由于中国风水学讲究的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学问,因此理所当然在当今现代社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并且被作为了生态建筑设计的标准依据。

例如,德国是世界上对风水学研究得较早的国家,原因是现代化的住宅所引发的“建筑物综合症”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因此在国内兴起的“令人迷恋的生物住宅”热的依据标准就是中国的风水学,德国政府还特拨专款专题研究。还有日本,中国的风水学早在六世纪就传入日本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本的城市规划和住宅甚至寺庙与坟墓的建造无不和风水有着密切的关联,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冈本还著有《配合阳宅学的间隔设计》一书。中国风水学在东南亚各国及中国的香港、台湾也是广泛的推行,酒店、企业、民宅以及墓地都讲究风水。

据统计,现在全世界目前大约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可以说,城市环境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城市环境的优、劣与否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如今,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与日俱增,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因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然而任何事物都会有它的二面性,这当然也包括城市人口的过度增长。城市人口在激增的同时亦相应带来了诸多的城市病。例如,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住宅短缺进而造成土地资源的紧张、道路交通拥挤以及大气和垃圾污染等诸多弊病,一些住宅因土地紧缺而不得不建造在机场周围、高架桥边上甚至化工厂附近等有严重噪音及空气污染的恶劣环境之中,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特别是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现在都要提倡健康的、绿色的、环保的生活理念。因为在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面前,大家已经意识到,人类本身是属于自然系统的一部分,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只有将人、建筑、环境三者和谐、有机的结合,才可能有效解决这些矛盾,人类的子孙后代才会有一个健康的生存发展的空间。所以依据自然生态为原则,根据自然环境,结合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安排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度,在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建筑设计无可争议的受到当今世界的推崇,这也是中国风水学再度兴起的主要原因,而我们的建筑设计师们如何研究挖掘风水学中潜在的科学性的一面,并将中国这门传统的文化结合应用到房地产与设计中去是如今需要大家共同思考与努力的。  作 者: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