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易经》研究水平高 专家称别把它当算命书

  《易经》是我国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千百年来,《易经》这本书一直被人们争论不已,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占卜的书,也有人认为它是中国的哲学和智慧的源泉。


  最牛之经:孔孟“儒学”鼻祖


  《易经》产生于人类创造文字之前,用画来表达意思,是八卦的开始,被称为六经之祖。谈到《易经》的发展,昨日,吉林省易经学会常务副会长蔡雨珉告诉记者,伏羲制作的八卦是《易经》的起源,被称为先天八卦。之后周文王将其演绎为六十四卦,被称为后天八卦。“周、汉、明、清时期,《易经》最为鼎盛,其中的哲学部分被当时的帝王所推崇,是孔孟、老庄儒家思想的总源头。”蔡雨珉表示,除了哲学思想外,其中的占卜方面也被当时百姓所普遍运用。

  目前,我国对《易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省更是在学术上处于领先位置。蔡雨珉说,吉林省易经学会虽然会员数量只有150人,但会员对易文化的造诣却是最精的。其实,早在2009年,我市就成立了关于易经方面的学会,但由于市级学会易受地域方面的限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如今,吉林省易经学会的成立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易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蔡雨珉说,韩国、日本等国家也非常重视易文化,都曾申遗但未成功。“目前,我们也在筹划申报易经堪舆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祖先留下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应该好好保护。”

  争议之经:算命只是皮毛

  很多人认为,《易经》只是“老古董”,是街边摆摊算命先生的糊口“干粮”,与现代人的生活毫无关联。对于这种观念,蔡雨珉表示,任何东西都有糟粕与精华,《易经》也不例外,占卜、算命只是《易经》中最粗浅的一部分,《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才是大道,它可以让大家学会如何做人、做事。

  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易经》中的象数为他人占卜算命、消灾解祸,渐渐地,《易经》已成为他们的敛财工具。对此,蔡雨珉告诉记者,自古至今《易经》都是一种文化,它不是科学更不是封建迷信。《易经》博大精深,其中包含天文、地理、象数、建筑等不同方面,它的哲学思想贯通于人类生活之中,乃是大道之源。一些人利用《易经》中的占卜方法大搞封建迷信是不可取的,这样只能扬短避长,不利于易文化的发展。

  豁达之经:教人修德为先

  既然《易经》包罗万象,那么,大家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呢?采访中,蔡雨珉说:“《易经》不只是一本书,学习关注《易经》,大家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世界,有利于开发智商、增长智慧,提高自身素质。”

  提到《易经》,很多人难免望而却步,暗自揣想:这本博大精深的奇书普通百姓能看懂吗?对于这个观念,市民刘先生深有体会。“初看《易经》,我是一头雾水,但当把它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时,我发现它真的是本百科全书”。刘先生说,他以前没有仔细钻研过《易经》,印象里那是一本晦涩难读的“天书”。但一次假期闲暇时,一个朋友介绍他看《易经》,说是可以修身养性。起初阅读时,刘先生并不太上心,可渐渐走近《易经》后,他发现书里蕴藏着很多智慧。刘先生说:“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让我有了新的认识。每每翻阅《易经》,都能从中领悟到关于人生的阐释、关于处世的智慧,给予我心灵的洗礼,让我学会对人宽容,放下思想包袱。”    长春晚报  作者:蒋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