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山东讯(记者 张清俐)1月22日,记者从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获悉,由该机构教授刘保贞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易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研究”课题组已开始着手建设易学数据库。

  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加大了对资料库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学科信息化基础建设。国家社科基金已资助建设了如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楚简字形、辞例数据库、中古汉语语料数据库、甲骨文原形字符属性数据库、中国古代社会精英人物数据库、中国节日文化数据库、中国人物传记资料数据库、中国档案事业史知识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数据库、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文本数据库等部分数据库。

  就易学资料而言,现在虽有部分综合性的资料库可资利用,但都不够全面。刘保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全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仅收录了大陆出版发行的期刊,港台的易学资料无法得到。港台虽有类似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但他们因版权问题,收录的更不全面,而且,大陆的图书馆几乎都未购置港台的数据库。易学古籍方面,虽有“四库全书”、“基本古籍库”等数据库收录了部分易学古籍,但仅是九牛一毛。而且,这些数据库在易学资料的分类方面都很粗疏,远远不能满足易学研究者的专业需要。

  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易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研究”课题的支持下,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专职易学研究者组成队伍,搜集各类易学资料,着手建立易学数据库。

  刘保贞告诉记者,易学文献从载体形态上来看,可以分为甲骨金石文献、简帛文献、纸本文献、机读文献等类型。甲骨金石文献主要是指有关八卦产生(如数字卦)的考古资料以及历代石经中的《周易》资料;简帛文献是指近代以来出土的简帛《周易》资料和与《周易》有关的术数资料;纸本文献内容最丰富,既包括以著作形式存在的古今抄本、刻本、铅印本等,也包括以单篇论文形式存在的近现代报刊论文;机读文献是指借助机器识读的现代新科技资料,如缩微胶片、磁盘、磁带、光盘以及网络资料等。鉴于以上情况,课题组拟建立包括“易学著作书目及全文数据库”、“易学论文篇目及全文数据库”、“易学学术交流会议数据库”、“易学影像数据库”、“易学研究学者数据库”等全面系统易学数据库。

  “全面搜集资料并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把这些资料组织发布出来是数据库建设的两个核心点。”刘保贞介绍说,中国传统的古典文献学和西方传来的现代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虽然对古今文献资料的采集分别做过理论探讨,提出过一些解决一般问题的办法,但都未能提出一套融合古典文献学和现代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理论,并用之于解决易学文献搜集实践的具体办法,本课题力争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同时刘保贞表示,该课题的研究需要克服专业技术支持和人才缺乏两大难题。“如何运用最新科技建设方便快捷的数据库是我们要解决的重点,以及探索符合多国法律规定的数据库发布规范。而且易学资料中既有一般古籍整理所碰到的大量的繁简字、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等问题,更有易学中的特殊符号卦爻福问题。现有电脑技术还不能很好地解决生僻字、卦爻符的通用和检索问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清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