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易经研究(陈炎)
- 作者: 中国风水学院
- 发布于 17/08/2013
近日,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陈炎做客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时,进行了易经作为中国哲学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阐释。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中国哲学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在哪里?陈炎认为,作为中国古代最古老的文化典籍,《易经》既是中国哲学的历史起点,又是中国哲学的逻辑起点。另外,易经中的“辞”是用来解释“象”的,而每一个卦象又是由“爻”组成的,因而对“- -”、“”二爻的理解便被视为易学领域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而在众多解说中,陈炎认为钱玄同、周予同、郭沫若等人所持有的二爻分别象征男女生 殖 器的观点最有说服力。
陈炎进一步解释说,在上古时代,种的蕃衍作为人类自身的生产,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男女交 媾与蕃衍子孙之关系的发现,曾经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生产方式上,它是人类由狩猎向畜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在社会关系上,它是人类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前提。而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又不可能不影响到人的意识形态,受此启发的先民们不仅认为人与动物都是雄雌交媾的产物,而且“有理由认为”整个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两种相反相成的原始生 殖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刘进田认为,将中国哲学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追溯到易经,合乎中国哲学的实际和哲学自身的特点。“哲学从什么时间开端取决于哲学性质的观念何时出现,一和多及其关系观念的形成意味着哲学的产生。”刘进田说,“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实际是已经具有了一与多及其关系的观念。阳爻"",可以说就是一,而阴爻"- -"则是多。这意味着易经古经已经达到哲学的抽象思维水平。事实上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源头都是易经,这是大多数人都承认的事实。”
在陈炎看来,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其早期的思想都是从生产实践中得来的。但西方人的哲学萌生于生产资料的生产(如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都是作为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而存在的),因而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与外倾性;而中国人的哲学则萌生于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因而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内倾性。另外,陈炎认为,由“水”、“火”等生产资料或生产工具而构成的西方哲学原型具有先天的一元论倾向,这种倾向强化了西方人的形而上学兴趣,并导致了宗教的信仰动机;而以“阴阳”构成的中国哲学原型,则具有一种先天的二元论倾向,不承认任何惟一的、独断的宇宙本体,这就弱化了国人的形而上学兴趣,并导致了对宗教的排斥力。还有,“从哲学史角度看,外倾的、一元的、西方式的哲学原型容易导致对立的哲学派别和体系;而内倾的、二元的、中国式的哲学原型则容易产生相互补充的哲学派别和体系,典型体现就是儒道互补。”陈炎对记者说。
“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看,儒道两家的逻辑分化应植根于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的历史性对立,这一对立集中体现在礼乐问题上。”陈炎指出,“儒家作为男权文化的捍卫者,是对父系社会后期产生的私有财产和等级制度的维护,因而才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处于主流意识形态;道家则从母权社会的原始立场出发,美化"小国寡民"的母系社会、批判尊卑有等的父权社会,因而它虽然是一种弱者的哲学,但却具有反抗异化的永恒意义。”
陈炎强调:“易经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而儒道两家既保留了辩证关系,又各强调了一个侧面,这便是"儒道互补"的哲学秘密。”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金延认为,讨论易经所体现的辩证法,必须考虑辩证法的本质。他认为,辩证法的真正含义在于“要求人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不能把现存的一切看成一成不变的。而应当用怀疑、发展、进步、前进的眼光看问题。”尤其要避免用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方式来解读辩证法,进而以此构筑解释系统。
刘进田特别指出,易经辩证法也有其局限性,譬如,辩证法在什么范围存在和运用,易经和中国哲学未予以明确回答。西方哲学把辩证法主要限定在概念、思想领域,这不容易出现问题。再譬如易经辩证法事物间的相通、融通,而不重视事物间的界限、划界,这容易形成模糊、混沌,使人的思维难以形成确定性和精确性。“中国人思维的模糊性与此相关。”刘进田说。
拒绝外来先进思想并非中国哲学的传统
“如何理解哲学的功能,是从哲学角度研究易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逻辑前提。”金延提到,在西方哲学的视野中,哲学不该对现实社会做出过于具体的考虑和设计,因为这属于科学的领域。哲学应该从更广阔深邃的视角,研究科学对于现实问题的回答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是否正确,研究更新这种回答的可能性与路径。金延回顾自己的治学历程,称过去曾经读过一点有关易经的研究文献,当时的印象是,作者们大多是把易经看作是能够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的方法,看作是可以预测未来的工具。“按照我的学术背景,这样的研究很难将其看作属于哲学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属于科学研究范围。至于其研究成果能否被看作是科学研究的成果,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中国哲学史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主流,近年来一些学者强调中国文明和哲学的自主性,为此主张放弃中国哲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因为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用其研究中国哲学会失去中国哲学的固有特质。刘进田认为此种看法值得商榷。“因为运用时间上较晚形成的思维水平较高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前的思维成果本来就是易经研究史的原则和传统。”刘进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化和哲学史上的先进哲学形态,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易经与易经研究史上以传解经,牵经合传的解释原则是契合的,并不违背中国哲学自身的特征。”刘进田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易经有助于提升易经研究的思想水平,使易经哲学思想能够发生创造性转化。“譬如,易经讲"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这种生生思想就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的生产"思想的创造性解释而产生新的具有时代高度的意义。”,刘进田说,“拒绝外来先进思想恰好不是中国哲学的传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作者:陆航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