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宅风水 土葬火葬风水 上官师傅 预约21461216 临终、招魂、埋葬、做旬
- 作者: 上官知正 KoonSir
- 发布于 10/11/2012
临终徒舖: 病重临危,则将病人由床房移至正厅中临时舖设之板床,称“徒舖”或“搬舖”。凡男女成人,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而死,谓之寿终,而依古礼,男徒正寝, 女徒内寝。惟徒舖为男移正厅正旁(右侧),女移倒旁(左侧)。如是,徒移正厅,认为死者能在家屋中最好地方死得安定。俗以死者在睡床上死,冥魂将被吊床 中,不能超度。因此未成年者夭折,虽不移正厅,亦移床前地上。家有长辈,亦不移正厅而移护龙(侧屋)。凡被徒舖者,巳知将离此世,招唤家人留遗言,分配遗 物,此谓“分手尾钱”,嘱家人预备丧事。 竖魂帛: 死后,死者身上盖用白布中央缝红绸之被布“水被”,以银纸或石头为枕,并在死者脚边供米饭一碗,饭上置鸭蛋一粒及插筷子一双“脚尾饭”,烧银纸,点香烛,意在充其食用及路费,并照明其行路。 用厚纸上写死者姓名,死亡年月日,作“魂帛”暂代位牌,供于正厅一角,燃烛烧香,谓之“竖魂帛”。 取下厅中天公炉,以布盖神明、祖先灵位,此于纳棺后始复原状。 将碗器击破其一,门联上斜贴白纸条,烧纸制小轿借以对天奉告死亡,门前置香案等,类此均为丧家之表示。 开魂路: 至死亡后,即请道僧诵经“开魂路”,由道僧制“旛仔”(男者绿色,女者黄色),三四尺长白布,上写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将之悬于有叶竹枝。旛仔,葬仪时由丧主执之作为领先摽志,除灵时烧却。 乞水: 死后,家人穿孝服,往河边“乞水”。即掷户,以铜币投于水中,作为买水之意。水乞回后,用竹端挟白布沾之,由父母双全之“好命人”以之拭净死者,或仿作其状为仪式。 套衫: 继而为死者绾发穿寿衣,称“张穿”。 死者穿的寿衣,古时按贵贱之别,穿以三重、五重、七重等,而寿衣是由其儿女赠制唐装衫裤。女之寿衣即用婚嫁时穿服之白布衫裙。寿衣,男需用裤二条, 女需用裙三条。穿于死者之底衣俗称贴肉绫,是指丝质柔软白绫,共有衬衫、衬裤、袜三件,此由孝女负担。“张穿”前,古时有“套衫”之仪:即由丧主先套穿寿 衣仪式之谓。通常在正厅或门庭置一面竹篦编制之丛壸,内放一只低椅,丧主穿覆戴笠站在椅上,手则伸直两侧持麻绳,而由一人相对之,将寿衣一重一重穿套在丧 主双手上,丧主即以麻绳檕结之,然后脱手则成全套。乃以此全套之寿衣,且作秤量状,而加以表明寿衣为儿孙赠制云云吉祥句套。 抽寿: “套衫”后,另有“抽寿”之俗。丧主及家人均食寿面煮乌糖或红糖者,借此化凶为吉(糖原用于吉事)。俗以抽寿,死者年岁可添加于子孙寿命,为吉兆。 哭路头: 死亡之后,全家遗族围在死者身边号哭恸哀。嫁出女儿,接到讣音,随即回家。其时沿途号哭称“哭路头”,乃由家人接进家中,随之哀号更为凄绝。 报外祖: 母死,报讣于外祖称“报外祖”。其时因随带白布赴之,或称“报白”。外祖至丧家,子女跪下迎接,称“接外祖”。此时,外祖对于亲生女儿之死因查明详备,偶或认为子女疏忽,即加咎责骂,毫不容赦,足见外祖对丧家权限极大。外祖未往丧家,可由其余外戚代替其事。 母死,接其生家母舅母妗,称“接外家”或称“接外客”。是时,丧家门前排桌,其桌裙反面结之,桌上虽置烛台香炉,却不燃之,孝男等跪哭而接。奔丧外家则掀开桌裙一角于桌上,而入丧家。待外家入丧家后,方可入殓。 守舖: 死后至纳棺期间,丧主等人侍服死者舖恻,称“守舖”,以示孝服。又,纳棺后,遗族亦睡棺旁,称“困棺柴”。 埋丧: 人死未殓,至戚亲朋往吊,称“探丧”。即至灵前焚香,丧事限烧香条二枝。又亲朋赙赠,称“送礼敬”,则以挽联,挽帏,大银烛,糕仔封(白腊烛,银纸,糕仔,香条等,以白纸包封者)吊丧。 买寿板: 买棺木避言买棺柴,而谓“买大厝”,“买寿板”,以取吉祥。 运棺途上,过桥及十字路处,需留置银纸及红布一条,称“放纸”。丧仪时亦要放纸。棺木运回,烧金纸“接棺”,奉入厅中。 围库钱: 接棺后,行“围库钱”之仪。库钱即冥币,乃由遗族焚烧库钱及纸制库官库吏。其焚化库钱灰,日后埋入墓畔。“围库钱”时须多烧,此为寄托死者转交早前亡故之其他家族,称“寄库”。 挂孝: 丧家于门柱“挂孝”贴用白纸,亡父贴斜左,亡母贴斜右。门外另贴“讣白”书明卒者姓名卒年月日时。 大殓大殓: 置尸于正厅一、二日,请道士择定时刻,将尸体纳入棺内。 辞生: 纳棺前,备十二种菜碗供祭死者,称“辞生”。此为对死者表示告别之仪。其仪,由道士取各种食料作给食之状,而念吉祥之句。 放手尾钱: 入殓前有留身后钱财“放手尾钱”之俗。俗称“放手尾钱,富贵万年”,以死者身后有钱留存子孙为吉兆。于纳棺前预先在死者袖中存置制钱百二十文,倒入 桀器,然后取出分与子孙,系于各人手上,称“结手尾钱”。临终时“分手尾钱”或“分手尾物”,其意亦同。分得遗物和金饰、衣服、钱币等,子孙均极珍重之。 割阄: 丧俗有“割阄”者,以长麻丝一端系于死者身上,他端则由遗族各执其一段,而由道士念吉句,将丝一一斩断,然后各人将手中麻丝包入银纸烧之。俗以如是可与死魂断绝来往,此后始免被扰。 洗净: 道士在一盆水中放黑麻油,丧家每人用指头沾濡此水于眉下处,称曰“洗净”,意为洁净。纳棺、出葬、做功德时,均有此俗。 收乌: 纳棺,请道士供祭,称为“收乌”。收乌后,始正式盖棺。移尸入棺前,先于棺底棺侧填满银纸库银等冥币或金器类。纳棺后棺上盖“水被”,再盖以“掩身幡”。 搁棺: 因择吉日吉地安葬以致停柩日久,称曰“搁棺”或“停棺”。则于收殓后,佣工在棺上油刷多次以防湿防漏,此称“打桶”。以后又多在旬祭时,复作此种油刷。搁棺之风,古时尤炽,今则少见。 居丧居丧: 遗族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称为“居丧”。死者之遗族须脱冠履,披发跣足,妇人则脱去身上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子不穿皮鞋,不著华服。男女各依其轻重,穿孝服,戴麻冠。 居丧之孝子禁理发。夫妻不能同房。禁晤宾友、赴宴、参诣寺庙等。此类居丧之俗,尤以殓葬以前为严格,以后直至“除灵”仍遵守之,以昭孝道。 带孝: 服丧之孝服如下: 麻:麻布,子女、儿媳、长孙用之。 苎:苎布,孙、甥、姪用之。 浅:浅布,曾孙及其同辈用之。 黄:黄布,玄孙及其同辈用之。 红:红布,直系玄孙之儿子用之。 丧事用红系出自死者有五代子孙,含 有引为荣誉之意。 白:白布,与死者同辈及外亲用之。 略式者仅以白布附于衣上,正式者 穿白长衫戴白帽。 孝帽,大人戴“草箍”(丧布圈以蒿绳者), 儿孩带“荖包”(丧布叠折帽状者)。 孝鞋,男用草鞋,女于布鞋上缝丧布。 带孝,由于孝之轻重,男分白蓝青黄四色,用绒线折缝小球佩之。男佩左腕,女结头发。待至“除灵”后依次换其颜色,则由“粗孝”换上“幼孝”,此为 “换孝”。服父母之丧,古时至百日,须服麻布衣而不斩衰,不剃发。过百日,始剃发。用麻布条扎腕,至七旬换白布条,至百日“脱孝”,女儿嫁出者,则带孝方 式多以“手尾钱”寄以生家灵桌上,限于归宁致祭时,始带之。 麻灯: 丧用灯类统称“麻灯”,有下列各种。 大门灯:圆型白地蓝字,前后两面书写“大门”两字,悬簷下大门正中。 柑灯:柑榄型白地蓝字,男写“乡饮大宾”,女写“孺人”, 悬大门灯两侧。出殡时,持行前面。 孝灯:圆锥型白地蓝字,前面写“几代大父(母)”,后面写姓字。 视死者代数,以白红蓝布及麻苎,折其层数绕之。 按,人死则多加一代算,由此无孙者书为三代,有孙者书为四代。 此灯悬于柑灯之次。出殡时,随行魂轿两侧。 红灯:小型红地无字,或称“小孝红灯”。出殡时,遗族各持其一。 富贵灯:小型,画有红色条,中写“富贵春”三字,用于葬列后面及培墓。 麻灯因用竹托之,亦称托灯。 又红灯象征求吉祥,蓝灯在前,红灯在后,取逢凶化吉之意。 埋葬埋葬: 埋葬多采土葬,年来渐多火葬,埋葬由择日师择定日时行之。 出山: 即出殡。其仪式如下: 转棺: 将棺木移出门外。 起柴头: 或称“起车头”。备牲醴供祭跪拜。此时丧主跪在桌下,答礼外祖,女婿,孙婿之跪拜。另有礼生主持礼仪,代读祭文。祭文读至未句“鸣呼哀哉,尚飨”,献吊祭文者须行三跪九拜,俗称其状为“喷土粉”,丧主须在背后“随拜”。 封钉: 将棺盖盖在棺木,四端各打长钉一支。封钉时,道士念吉句如下: 一点东方甲乙木,子孙代代居福禄。 二点南方丙丁火,子孙代代发家伙。 三点西方庚辛金,子孙代代发万金。 四点北方壬癸水,子孙代代大富贵。 五点中央戊己土,子孙寿元如彭祖。 旋棺: 由道士领导,孝男孝妇围行棺侧三次。 绞棺: 以担具䌸棺,棺上盖棺罩。 哭棺柴头: 出棺前,丧家妇女身穿丧服倚棺而哭,称“哭棺柴头”。 吊祭: “起棺柴头”时,外祖女婿等拦醴“吊祭”。 对此,丧家视其费用答以比之多额之巨礼。 发引: 吊祭后,丧葬行列开始起行,此称曰“发引”。其丧葬行列如下。 草龙: 稻稿束如龙形,焚其端,使有烟。 铭旗: 写故人姓名之白旗。 孝灯: 灯上,三代者绕以麻布,四代者绕以浅黄布,五代者绕以黄布,正五代者绕以红布。盖以实际代数加一代表示孝灯代数,而灯上写“大父几代”“大母几代”等字,由子孙举手。 吉灯: 上写字姓来源如颖川、南陈、太原等字,或者“百子千孙”等字。 放生笼: 往时笼中放活龟活鸟,后则放鸽子或鸡,至墓地放生之。 铭旌: 由女婿孙婿赠吊者。 挽轴、花环、艺阁、化装,多排二十四孝、三藏取经等故事场面。 香亭: 轿亭内置香炉。 像亭: 内置故人遗像。 魂轿: 内置五升米桀,桀中安置位牌、魂帛,并放五谷种子、铜币、铁钉等,各以象征五谷丰盛,财宝,子孙昌荣。 纸桥: 内置纸制魂身,由子孙抬扛。 鼓吹: 南北管、西乐等大小乐队。 灵柩: 由孝男沿途哀号,跟随其侧。棺,通常为八人至十六人,亦有卅二人至六十四人舁,雇人或由宗亲、结拜抬之。 遗族: 妇女则由一人在前领路,用长布条曳行之,而各手执其布条,沿途号哭而行。 道僧、金童玉女:装扮随伴死者升天之男女天使。 吊祭者: 即送葬者。往时,亲戚头扎“白头布”,朋友在腕扎白布会葬。今多以丧徽带于胸前。葬列行至一小段,丧主则“谢步”婉谢其送行,并以面巾手帕等答谢。 葬列多极盛大庄严,为此而倾家动产者时亦有。 排路祭: 丧葬途上有排路祭之俗。此为其亲戚故旧或受恩于故人者,为答谢其生前恩德,特于葬列行途上备辨香案供祭。对此乃由丧主以白布金品作为答礼。 落葬: 埋葬时,先将棺柩置墓前,哀哭一番。然后由僧道诵经。又在棺木穿气孔,“放栓”以便棺内尸体与地下土气相通。然后,由土工在圹内安棺,而由丧主动土埋之。埋毕“孝墓”及“祀后土”(祀墓前土地公)。 点主: 埋后另有“点主”之俗,以求子孙吉运。多由学者官人充之“点主官”,在“神主”(灵牌)上点朱,继而在朱点上点墨。用后之朱笔掷向犬阳方向,墨笔留之。 返主: 落葬后,由道僧或地埋师将木桀内之五谷种子播于墓地上,以期五谷丰登,亦为子孙繁殖之象征。然后取墓土一块放入桀中,连同留存少量五谷种子,乃由长孙乘“魂轿”携回,此称“返主”。其时,长孙脱丧服而改穿浅黄长衣,盖为表示“返主”为吉事。 竖灵: “返主”回家后,设灵位于厅旁,称“竖灵”或称“安灵”。亦有出“糊纸店”装置孝堂,俗称“结影坛”。坛之背景为神桌,正壁贴以白纸,白纸四边分贴 蓝色剪纸之蝙蝠图样,白纸正中又贴圆型图纹。厅堂顶部搭格分内外。坛前顶桌正祀置魂身(仿制死者之纸像)、魂帛(写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者,置于魂身前 面),两旁并置“桌头嫺”(纸制之男女仆婢各一,男仆手捧吃烟具的水烟吹,女婢手捧茶盘茶杯)。金童玉女纸像、幢幡。下桌置香炉灵烛等祭具。坛后排设灵 桌,桌上放油灯,桌下放竹凳,凳上置死者衣服鞋袜。不设影坛者则仅置灵桌,祀置魂身等各件,以备供祭。影坛于旬祭期满“除灵”时撤除,而往时多将撤除之灵 桌弃于郊外。 孝饭: 丧家妇女自收殓时起至除灵日止,每日早晚两次在灵前哭泣,俗称“叫起叫困”,即藉以唤醒其起床与进床。同时并在灵前晨夕供膳祭之,称“孝饭”,祭至 除灵之日。惟逢七月,因属于鬼月,乃废之。亦有因至除灵日太久,乃自“五旬”以后改为“寄饭”,平日只以薪米供奉于灵桌,以代每日二次孝饭之烦。 巡山: 葬后一两日丧主穿孝服至墓地参拜,并勘看埋葬后之情形,称“巡山”,或称“巡灰”。同时拜谢后土,而举行“完坟”(坟墓竣工)之仪。富家另择吉完坟。 此后每年清明节及重阳节前后十日间,各户均往扫墓。 做旬做旬: 出葬后,除每日朝夕“孝饭”外,另每隔七日奠旬祭一次,称“做旬”。其各旬旬祭情形如下。 头旬: 第七日称“头旬”,或称“头七”。俗以死者直至此日始知自己死亡,其亡灵将归宅哀哭。为此,丧家乃于亡魂归宅以前,即于是日午夜以后,开始号哭。而 至正午,致祭供养或延请僧道在灵前诵经“开魂路”。道僧举行法忏,多设法坛于葬家(一、三、五、七旬的大旬均设之)。坛中悬三宝佛,左右悬十八地狱图,丧 家遗族随僧道献敬。 二、四、六旬: 为小旬,奠祭从略。 三旬: 称“女儿旬”,嫁出女儿需于是日回家奠祭。中流以上家庭举行“做功德”,是由嫁出女儿及女婿备辨丰富祭品至岳家致祭。其仪,先由僧道诵经,继由礼生 司仪,女婿致祭读祭文等,仪式极隆重。是夜,丧家设宴酬谢。做功德,为期一画夜,亦有做二、三日者。又逢五旬、七旬等大旬,亦做功德。 做功德之后,时或作“弄铙”,系类似技艺表演之行事。做功德时,或另在灵前由道士举行“打虎炼度”“目莲救母”两出节目。前出扮演一行者为寻觅吉地安葬,途上逢猛虎,经与之搏斗,虎终为孝恩感动,放其通行。后出饰演目莲上人设法救出其母在地狱受苦。均为宣扬存道。 五旬: 由孙女侄女致祭。 七旬: 即尾旬,俗称“做尾日”。尾旬除“做功德”奠祭,入夜有“烧灵厝”之俗。灵厝为纸竹扎制之家屋摸型,制作美观精巧宛如权贵第宅,是夜,与“魂身”(依死者生前形像制成之纸制座像)一并焚烧,以供死者在冥界居住之用。 丧家,纸制饰物另“有廿四孝山”,系示廿四孝之故事场面,悬于大门上。大门两侧又由出嫁女儿赠制“金银山”为装饰,类此均为答谢死者之亲恩。 旬祭多者做至十一旬,此为应“套衫”时套衫衣数而定。关于旬祭日期,俗谓“死人快过日”,因此一旬缩短为七日,且初旬以后又以六日为一旬,由此七旬 原为七七四十九日,实则做旬四十三日。惟上寿者仍按照四十九日为尾旬。又俗称“死人无闰月”,其对年(周年忌),均以实月则包括闰月于其内计算之。 除灵: 于尾旬或“做百日”“做对年”时“除灵”撤灵桌。古俗,除灵次日丧家妇女换穿素衣,至寺庙行香后,始准回家省亲,称“行圆”,盖视丧中为不吉祥也。丧中,丧家邻右门上悬红布,以示其为安康之家。 换孝: 带孝至“做百日”或“除灵”安位后,则由“粗孝”更换为“幼孝”,此称“换孝”,而于一周年忌“做对年”合祀于祖先位牌“合炉”后,始“脱孝”。 带孝期内,丧家年节概不作粿粽类,仅由亲戚餽赠。 风水: “风水”(坟墓地理)之说,本省尚盛。其选择,概由“风水先生”(地理师,即堪舆家,择日师、算命师兼业之),占卜其地势方位之吉凶。 所谓风水即称天地之气,广义解为“藏风得水”之意。多应用于建屋,盖造寺庙,惟一般多指称坟墓地理。 据风水师说,山脉象征为龙,因称为龙。龙脉突起处称龙脑,分脉称分龙,脉之起处称起龙,脉之终处称注龙或称龙尾,而以龙脑相通为吉地,分龙为最吉, 注龙及无龙脉为凶地。又生气聚处称穴,如喷火口等处或地形如动物处亦称穴,而视结穴处为最好风水。他如:穴后之山势称来龙,远大之来龙称祖山,近高之来龙 称宗山,穴后之高山称主山或称后山,而视其形,配以五行,分称水火木金土之五山。择风水时按死者之生卒年月日择吉地,或觅座北向南眺望佳地及土质土色佳 处。且按山之形状,其在木山则应取节(稍高处称节),其在火山则应取尖(山顶称尖),其在金山则应取口(临溪流处称口)等,由此可知风水说之一班。 居民重视风水,因而不惜重金寻觅吉地。偶而葬后,一家子孙不平安或家运不振,又归咎风水,无不换地改葬,其间难免为奸滑之术士所乘。其实俗说“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足知风水之好坏之说实甚渺茫。 坟墓: 坟墓的筑造,概述于下。 墓碑书“显考”者系用于有勋功之男人,“颢妣”为其妇,一般书写“故考”及“故妣”。其字数,每行未字须为“生老病死苦”中之“生”或“老”字,必避病死苦三字。 墓碑左右石称墓耳,接于墓手,墓手弯曲处造印头(方柱)石笔(圆柱),而以左右的墓手围墓庭(或称拜庭),墓碑下设有墓桌。又墓碑两侧竖立石狮。墓 碑后面,土盛于棺上成馒头形处为墓龟,其周边盛土处系墓山,墓山的界堤称砂手,面向右方谓龙砂,左方谓虎砂,另称穴周围的山,左称青龙,右称白虎,均属风 水之说。 墓地分为冢埔(公共用地,系官有地,供一般埋葬)、私冢(私有墓地)。昔时富家权势多设广阔的私冢,以致时而发生阻碍一般小墓的弊端,现巳无此种现象(现时大者也不过二、三十秤)。至于“劫棺”“盗墓”之弊风早巳绝迹。 此外关于坟墓及风水,俗多听信风先、卜者之言,以尸葬为凶葬,而以骨葬为吉葬,因而改丧的习俗。据说“九葬九迁,十葬万年”,意即表示改葬次数不嫌多,愈改愈良。 夫妇有合冢于同一圹穴者,或两圹相接而共其墓庭者,两圹以砖为界,男埋左,女埋右。 生前默认墓圹者称为寿城,至今时有所见。 拾骨: 本省尚有洗骨改葬之俗。凡土葬后经五年至七年,其尸巳化,乃择吉开坟,洗拾遗骨,曝干后装入高约二尺直径约一尺之圆形陶瓮“黄金瓮”。再由堪舆家卜地,择吉安葬。拾骨之礼,多在清明节前后十日间行之。 丧葬忌讳丧时忌流泪在尸上,否则该人将发疯。 守舖时忌猫跳上尸体,以免尸体为之吓跳抱住旁人。盖猫为虎性,偶逢此意外则使之抱住扁担(竹制担具)或其他物具,尸体当可回复原状而不祸害人。 圹时,凡生肖相克者将之贴示门前,均须回避以免冲犯。 葬期忌“重葬日”、即正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戊日、十月壬日、十一月癸日、十二月己日。 灵桌上油灯燃油俗称莿油,忌触之,否则身将生痛。 脚尾饭(祭死者白饭)上有插筷子,故平时忌小孩作类此情状,以避不详。 入殓忌逢雷鸣,迷信死者腹肚会胀,须盖锣于其身上、以镇压之。 丧葬杂俗超度: 丧葬中请道僧诵经所作的“超度”,举之于后: 引魂: 为在他乡客死者,引魂回归。 拜药王: 俗以在寝床中死亡魂将被困扼而不得超生,应由道僧为之拆开床架。 开枉死城: 刑死或缢死自杀者,俗以将被幽闭阴间枉死城中,应由道僧超度,救其亡灵。 洗口愿: 生前开口常骂人者,为免在地狱被阎王割断口舌,即请道僧诵经超度,而用纸含水拭其口边,如是则可免受祸。 牵水轩: 为超度溺死者超生,谓“牵水轩”。 牵血轩: 妇人因生产而死,为免浸在阴间血池超度之。 开魂: 后第七日为死者“开魂路”引途。 弄铙: 弄铙钹而作各种演技,以慰亡灵。 走赦马: “做功德”时,道僧数人手各执纸马纸人,围走坛周,为死者超度。 招魂葬: 因溺死或因事故变死寻无尸体者,古习制银牌一面写死者姓名,咬指血点之,纳于金斗(陶器)而葬。被杀死而不知杀犯为何人,以桃枝柳叶使握在其手中葬之,如是解为死者将以桃枝击退冥界恶狗并以柳条为剑复仇。 石枕: 对于被他杀或自杀者,认为阴魂不散,恐他日其鬼魂作崇,入殓时则置石枕或置石,煮卵、豆豉(熟豆)等物于棺内,如是解为除非日久石烂,熟卵孵化,熟豆发芽(实则此事均不可能发生),亡魂无法作崇加害活人。 停柩: 昔殓殡期间例须隔旬,即须停柩七日。富家停柩室内,常至经年累月。中产之家亦约数旬而后葬。盖此习,实出自迷信风水之说,未得吉地吉时则久停不葬。 丧阄煞: 目击丧家推灵或出殡而致生病,俗信此为邪神作崇称“丧阄煞”,须于百日忌内取灵桌桌裙一端或香条等用以洗身,病将痊愈。 烧库钱: “围库钱”时,焚化库钱多少,概依死者生肖而定。例如生肖鼠者因其体躯小,焚化库钱少,反之生肖马牛者因其体躯大,焚化库钱亦较多。 推灵桌: 除灵时应将灵桌推倒,而应由生肖龙虎两人推翻之。盖俗谓龙虎斗方得避凶,否则祸将殃及搬弃灵桌者或丧家遗族。 开路神: 昔日殡葬行列阵首有“开路神”,为身高约一丈二尺纸人,其上悬吊猪脏腑,由乞丐、罗汉脚(无为徒食之游徒)押至墓地,而取其悬吊脏腑走开,其时须不回首驰去,否则必遗厄云。 拜墓时的注意事项: 因为坟墓既不是石头也不是物品,所以一定要把他当做人或神来加以参拜。换句话说,无论拜墓时或早晚在家中的神案前烧香拜拜时,都要呼叫他的名字,向他问候,这才是正确的供奉参拜法。 带子女一起拜墓时,主子孙昌隆。 拜墓时刻,以午前最好,下午三点以后,就要加以避免。 顺道来参拜,这是不好的。 灵骨寄存在寺庙的灵骨塔内时,一定要先进入正堂参拜众神,然后再祭祀祖先。 墓地的杂草要清除干净(从周围向中央清除)。 清扫完毕之后,就要按照该地的风俗或宗教习惯来加以膜拜。 经常把碗或容器等放置在墓碑前,属于凶相,应加以避免。 葬礼禁忌: 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辰八字相克: 因“子午相冲,金木相克”的道理,如果亡者是子年出生的,那么不论亡者的亲朋或好友,凡是午年出生的人,都不能参加送葬仪式。此外,孕妇、婴儿,也禁忌送葬,恐怕沾染到不祥之气。 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肖相克: 在丧礼上,通常会贴有一张告示牌,说明有那些生肖是与死者的生肖相冲克,必须回避。有的还会在灵堂里放一盆水,给来参加丧礼的来宾洗涤,以去除不祥之气。 忌入殓时啼哭,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 在举行入殓仪式时,亡者的亲友应当保持冷静。此时忌讳有人啼哭,否则会使亡者不忍离去,其魂魄将无法升天,而滞留丧宅。若因啼哭而不小心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将使得亡者留恋人间,不得转世超生。 忌七月时出葬: 七月被一般民间视为鬼月,此时阴间的鬼门大开,许多鬼魂被流放到阴间来。若于七月出葬,可能会招引更多的鬼魂出现,鬼煞大作,对丧家更为不利。 忌守丧期间剪发、剃胡须: 根据民间的习俗,在家有丧事期间,其亲人不能剪发及剃胡须。一般人认为这是为了表示极度哀伤悲痛,以致于无法顾及修饰边幅。而其另外的用意,则是为了避邪,以不修边幅的模样,使自己跟平常看起来不一样,让亡灵鬼魂认不出来,以免受到侵扰。 忌出葬时,抬棺者说“重”字: 在出殡时,抬棺者应保持肃静,禁讳说到“重”这个字。若不小心脱口而出,可能会生出变故,如棺柩更重而更加抬不动,或是于行进间,抬捍断裂导致棺木掉落地上。 忌带孝者观看建庙、婚嫁,或接触产妇及婴儿: 因一般人认为带孝者身上带有不祥之气,所以凡是与神事及喜庆有关的场合,如建庙、安灶,或是婚礼、喜宴,都应避免参加。否则在带孝者的凶气感染之下,将导致建庙不灵,或新婚夫妻感情不睦。而若带孝者接触到产妇或婴儿,将致使产妇难产,以及婴儿夭折等不幸的事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