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汉字表》将出炉 新生儿起名须从中选字
- 作者: 中国风水学院
- 发布于 15/04/2009
【星岛网讯】一则“《规范汉字表》将出炉”的消息近日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参与编制该字表的相关官员及核心专家对此明确指出,此次《规范汉字表》不会恢复繁体字。专家还表示,该字表一经公布,中国新生儿的取名用字必须从中选取,乱取名、取怪名的现象将得到遏制。
《羊城晚报》报道,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证实了《规范汉字表》将出台的消息。他表示,这个字表是在1988年的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过去已有规范的基础上整合修订而成的,计有8000余字。目前已经完成了专家学术研究的工作,正在走行政审 批程序,如无特殊情况,今年内大致能够面世。
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是这次《规范汉字表》后期研制工作的专家组组长。她介绍说,《规范汉字表》的编制工作前后历时八年,很多专家参与,先后召开大型学术会、专题研讨会、征求意见会、鉴定会、审议会80余次,修改70余稿,是非常慎重的。
王宁指出,《规范汉字表》是对过去已有规范的整合与修订,包括:重新复查、确定了字级、字量、字形,对姓氏、地名、科技等领域的字作出补充,对简化类推作出严格限制,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关系也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等等。
王宁同时强调,文字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符号系统,一定要顾及普及层面上特别是基础教育层面上用字的习惯,维护文字的稳定性,避免“灵机一动”随便改动带来新矛盾。此次修订工作经过全盘考虑,慎重从事,是不恢复繁体字的。
两千姓氏用字属生造乱编
姓名用字则有4000个错字别字,以后取名将被规范。
《规范汉字表》对百姓生活有何影响?
李宇明表示,《规范汉字表》出台后,中小学教材常用字范围等方面可能面临变化,今后会有专门的相应通知下发。
王宁则特别谈到,新生儿取名更要强调用字规范。她表示,人名用字也是社会用字的一部分,必须要符合汉字使用的规范,这样才是真正的保障姓名权。
王宁说,中国人的重名现象绝不是因为能够用来取名的字太少,许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名字都是从古典诗词、典籍 中化用而来,但即使是这些古籍,用字量也非常有限———过去的童蒙识字课本,不重复的字也才2320个;十三经(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包括《诗 经》、《周易》、《论语》、《尔雅》、《孟子》等)不重复的字不到6000个;《全宋诗》收录了18401首诗,才用了4520个汉字。而今天的规范汉字 达到8000多个,可以有无数种组合,还不够起名吗?
但据公安部门透露,在此次换领二代身份证的过程中,使用目前通行的收字7.6万个的汉字国际编码,全国人口的姓名用字中竟还有大概8000个字找不到!而据专家研究,这约8000个字中,至少有一半是错字、别字。
此外,目前我国公民的姓氏用字大概有7600余字,但其中竟有2000个字所代表的姓只有一个人在使用!也就是说,这些姓几乎都是生造或胡乱编出来,而并非历史传承的。这些现象都表明,规范姓名用字是多么迫在眉睫。
王宁表示,用一个多数人不认识、基本没人用的生僻字起名,既不利于社会又不利于自己,这又何苦?
简化字不会割断传统文化
恢复繁体字代价太大,专家建议全社会识繁用简
对于目前颇受大众关注的汉字“繁简之争”,《规范汉字表》后期研制专家小组成员、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原副所长董琨研究员指出,纵观汉字演变历史,简化是主要倾向。
董琨说,现在一些人提倡恢复繁体字,除少数也许不无炒作之嫌外,多数人愿望可嘉,但他们基本都不是专业人士,这种主张难免有些外行。
董琨表示,简化字早已有之,在元明清的小说等读本中都出现过很多简化的俗体字,民国政府1935年也公布过一个 收字324个的简体字表,只是后来没有正式推行。从文字学研究角度,简化字的出现是符合文字演进规律的,我们不能将简化字的使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对 立。社会文化生活对汉字发展提出了简化要求,这并不至于割断传统文化。况且,当今在书法艺术、学术研究等专门领域还是允许使用繁体字,决没有加以废除之 举。
王宁表示,汉字简化对普及教育、发展文化极为有利,恢复繁体字对文化教育发展付出的代价太大,进一步实现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才是当务之急。
她同时也认为,汉字简化过程中确实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的字已经过简了。譬如‘干’的同音替代,‘干犯’、 ‘干净’、‘干部’、‘树干’用字合并,全由‘干’一个字来承担,是不方便;有些‘符号替代’也不是设计得很优化,像‘邓’从‘又’,‘灯’从‘丁’,‘ 澄’仍从‘登’,原来一个声符,分成了三个声符,问题反而复杂了……这些都还需要改进。”
王宁称,海峡两岸简化字与繁体字并存并不会影响交流。“不要说用惯繁体字的人认简化字没有困难,就是用惯简化字 的中等文化程度的人,看港台剧繁体字幕、读港台歌曲繁体字歌词,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在专业领域,繁体字的认和写更不会有问题,文言文印刷、书法都允许用 繁体字,繁体字实际上也会随着典籍的普及而普及。何况,两岸的简繁差异,完全可以通过国际编码、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等方式帮助沟通。”
董琨则赞同在全社会层面考虑实行“识繁用简”,具体措施可以再探讨,比如学生的课本使用简体字印刷,但在课本后边附上“繁简字体对照表”之类,让学生对两种形体系统都能有所了解和掌握。